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是牛顿三定律,它研究运动及力的因果关系问题,动力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知力求物体的运动性质,或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力,复杂问题是两者的相互交叉。下面就用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保角变换手法生成了三维振荡船体周围的贴体网络,这种随物体一起振荡的正交网格,可减少坐标转换后所产生的许多交叉项,并简化变换后的求解方程从而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求解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测速摄影     
本文论述了利用像数变形测量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使用横走式焦平面快门照相机拍摄运动物体时,会产生像数变形,即运动物体所形成的像在运动方向上,其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相对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一种研究物体运动的新装置舒宏壁徐世廷抛体运动,物体的碰撞,质点系质心的运动,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普通物理实验中尚无研究质点系质心运动规律的装置,也没有研究二个以上物体碰撞规律的装置。本文介绍的装置可方便地用于研究抛体运动,质心运动,多个物体的碰...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多指手协调操作中的约束运动及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点接触滚动约束为模型对手指尖与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是在被操作物体、手指轮廓及物体运动已知的前提下,为确定手指及手指上接触点的运动和位置提供一种有效的求解方法,对约束运动规划作了讨论,提出了一个用于运动规划的性能指标,即任务空间的力椭球。  相似文献   

6.
以点接触滚动约束为模型对手指尖与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是在被操作物体、手指轮廓及物体运动已知的前提下,为确定手指及手指上接触点的运动和位置提供一种有效的求解方法,对约束运动规划作了讨论,提出了一个用于运动规划的性能指标,即任务空间的力椭球。  相似文献   

7.
用Flash编程实现物体的运动,绘制运动轨迹、运动曲线和函数图形,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方便了物理、数学的教学,结合实例详尽地说明使用Flash电影剪辑对物体运动进行编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差分得到的二值图像基础上,采用快速搜索算法确定运动物体,并用光流场方法跟踪运动目标。作者选择TMS320作为视觉跟踪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摄像机获取场景图像,通过软件捕捉场景图像中的运动物体,识别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实现了视觉实时跟踪功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立器件构成的嵌入式视觉实时跟踪系统的设计,对于视觉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速运动物体视觉形象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介绍了J.Terrell等人对高速运动物体(直尺、立方体等规则物体)视觉形象的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了任意形状的高速运动物体的总体视觉形象,给出简明、普适的结果且易于用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单摄像机安装在机器人上的视觉伺服系统的位置估计方法.提出的方法集成了由运动恢复深度和由散焦恢复深度的技术以满足实时要求.对于远距运动物体,用Grassmarm-Cayley代数中的Plucker表示法获取物体的位置估计.对于近距运动物体,用多层前馈型神经网络来恢复物体位置.用提出的判据在两种方法中切换.实验结果表明,估计精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相对论动体间的单纯热相互作用和Landsberg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相对论热力学中所谓“动体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对相对运动物体间能量转移与热传递的分析,发现:如同传统热力学中那样,在相对论热力学的Planck-Einstein形式体系及Ott-Mφller形式体系中,动体温度可理解为“单纯热相互作用下热流的势”.然而由于对“功”的规定并不一致,相对论热力学中如何定义“单纯热相互作用”成了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相应地,导致了温度变换问题上的“升温说”和“降温说”等不同观点.实质上,它们只不过是用不同语言去描述同样的物理实际,因而是相容的.如果一贯地遵循某个形式体系,则动体间的“冷热关系”以及“单纯热相互作用”概念二者同时随参考系的选取而变.在此基础上对于Landsberg思想实验的分析表明,不存在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2.
从内力在系统的能量传递和传化中的作用出发,充分运用物体作功的概念,计算和分析了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同参照系中的具体过程,明确地揭示出功能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协变性。  相似文献   

13.
飞船与行星间的机械能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权械能流的观点,计算了宇宙飞船途径行星时所摄取的能量,并给出使飞船获得最大加速的条件。此外,文中还指出,天体之间的机械能流可能是太阳系中天体碰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目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用于道路系统路灯照明的供能不稳定性,考虑利用车辆行驶引起的空气流动转化为电能来弥补自然风能的不足,构成新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该文基于一定的理想化假定条件,根据功能原理得到了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空气流速与车速的定量关系,进而分析能量的供求关系。通过对首都机场高速公路的情况进行算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考虑车辆行驶引起的空气流动的能量的情况下,首都机场高速公路的照明能源完全可以依靠新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15.
定压源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静液压驱动系统,它不仅能高效地从系统中取得能量,还可以回收与重新利用运动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效率。论文详细地论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总结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By taking pixels of image sequences as moving gas molecules, a novel concept, image temperature,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natural property of the image motion. The idea comes from the revelation of the Maxwell-Boltzmann Distribution Law in gas dynamic theories. Furthermore, another concept of energy flow corresponding to the optical flow is developed, and the method of the energy flow equation (EFE) i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image motion. The experiment indicates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EFE scheme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false motion estimates whe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ptical flow equation (OFE).  相似文献   

17.
熵与地球生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球上任一地区接收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周期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由此及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状况出地球系统在一个周期中的熵变公式,得出地球系统平均负熵流功率,由于地球系统温度的日周期变化源地球自转,因而地球自转是地球系统熵变功率为负的根源,又由于生命生存、生物进货依赖于负熵流,得出重要结论:地球自转是地球系统生物进货和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还对人体热熵流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床面固体颗粒随水流绕过圆柱体,将在圆柱周围的床面上形成一个无粒子运动区的试验现象,根据动能定律,建立了圆柱直径,固体颗粒粒径和水流强度同无粒子区的定量关系,从该定量关系所作的理论分析结果同试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论动点和动系的“正选”与“反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有关动点和动系的“正选”与“反选”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指出在研究有关的机构运动学问题时,把动点的选取局限在两刚体的接触点处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0.
Drag reduction through self-similar bending of a flexible bod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ben S  Shelley M  Zhang J 《Nature》2002,420(6915):479-481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high-speed flow predicts that a moving rigid object experiences a drag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its speed. However, this reasoning does not apply if the object in the flow is flexible, because its shape then becomes a function of its speed--for example, the rolling up of broad tree leaves in a stiff wi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bodies by fluid forces is common in nature, and can result in a substantial drag reduction that is beneficial for many organisms.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uch flow-structure interactions generally lack a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that unifies the body and flow mechanics. Here we use a flexible fibre immersed in a flowing soap film to measure the drag reduction that arises from bending of the fibre by the flow. Using a model that couples hydrodynamics to bending, we predict a reduced drag growth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theory. The fibre undergoes a bending transition, producing shapes that are self-similar; for such configurations, the drag scales with the length of self-similarity, rather than the fibre profile width. These predictions are supported by our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