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低温进军     
奇妙的低温世界数九寒天,北风刺骨,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在-20℃以下,地球的两极则更寒冷,最冷的地方在南极为-88.3℃,被称为"世界寒极"。在月球的阴面,温度为-160℃,宇宙的深处温度则更低,达到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3)
正南极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温度最低的地方,这里不仅寒冷,而且极为干燥。然而在这片似乎是生命禁区的地方却生长着五彩缤纷的苔藓。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苔藓为何能存活,还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生存技巧?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  相似文献   

3.
北极是四周为大陆所包围的海,中间的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方气候,全年可分夏冬两季。夏季没有黑夜,日光斜照,气温仍然不高;冬季没有白昼,漫漫长夜,异常寒冷,最低气温常低到-3℃---40℃。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由于海陆分布和海流关系,气温最低的地方并不在极点,而是在西伯利亚的勒马河下游以东和格陵兰北部,同时被称为“世界的寒极”。极区有冰山,猛烈的风暴夹着雪花飞舞,陆上和海上都覆盖着冰雪。 南极大陆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南极大陆几乎全部掩盖在广大的厚  相似文献   

4.
<正> 一、病历介绍例一:黄××,女性,35岁,农民,1963年7月13日就诊.主诉:全身寒冷,手足冰凉一年多,每到夏天大热的天气,仍需要穿棉衣,脱去棉衣则感到寒冷难以忍受.食少乏味,身无力.使溏尿清.月经量少色淡.在当地治疗未效故来求治.察神志正常,面苍色黄,舌质状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氵啬),四肢冷至膝肘,身无汗而着厚衣(计棉衣1件,里、罩衣各一件).体温36℃,体检未发现异常.综上证属于脾肾两虚,阴寒内盛;脾阳不足,生化失司.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脾气不升,故身寒,四肢厥冷,是为骨(疒卑).治以温补脾肾,益气散寒,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减.药物用乌附片9克,白术9克,茯苓10克,干姜5克,桂枝9克,炙草9克,党参9克,白芍9克.以水浓煎200毫升,分2次服,每服100毫升,首诊给药2剂,服药后寒冷及四肢冷凉有明显改善,复诊时按原方加乌附片3克,给药3剂,服完后,解棉衣返家.  相似文献   

5.
QQ不倒问     
《小学科技》2008,(10):6-7
南极鳕鱼为什么不怕冷A:我们知道,一般的鱼类在0℃以下就会被冻成"冰棒",而南极鳕鱼在南极寒冷的气候下仍能生存,这完全要归功于它体内的一种神奇物质——抗冻蛋  相似文献   

6.
两极企鹅     
我一直喜欢外型绅士的企鹅,而企鹅却只喜欢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在有关南极的风光片里可以看到,企鹅水陆两栖,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演示着南极主人的派头。在海岸,成群云集,有点笨拙却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在海洋,觅鱼寻虾,一下子变得身形灵巧起来,酣畅淋漓地游来游去。  相似文献   

7.
陆龙骅 《科技潮》2000,(8):32-34
在新的千年之交,我有幸作为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继参加中国第5次南极考察队的首次东南极考察后,再次赴南极考察。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地区终年被冰雪所覆盖,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和最干燥的地区。素有世界"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鉴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与研究。研究南极对人们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据日媒报道,日本第58次南极科考队正致力于调查生长在南极大陆湖底的植物。科考队希望通过调查湖底神秘的生态,弄清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有迹象显示,在南极大陆的湖泊里"绿色森林"正在扩大。据报道,日本南极科考队2月在位于昭和基地以南约50公里的一处湖泊的水深约7米处设置了摄像机。覆盖湖底的是"苔藓堆"。这些苔藓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时代的先哲曾认为,南半球一定有一块与北半球相对应的大陆,他们把它叫做"未曾确认的南方大陆".但是,直到十七世纪时,航海家才证实这块大陆确实存在.这就是今天的澳大利亚.当然,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在地球的正南方还有一块南极大陆,比澳大利亚还要遥远."被遗失时代的博物馆"澳大利亚位于南纬10°41′至43°39′和东经113°9′至153°39′之间.英国人把澳大利亚俗称为"脚底"(Down Under),因为在英国人  相似文献   

10.
金属也怕冷     
数九寒天,北风刺骨,天寒地冻,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在零下20℃左右。在地球的两极则更寒冷,最冷的地方在南极,为零下88.3℃,被称为“世界寒极”。在月球的阴面,温度为零下160℃,在宇宙深处则更低,达零下270℃左右。那么,寒冷有没有尽头呢?有,这就是“绝对零度”,为零下273.15℃。这个“绝  相似文献   

11.
一、南极的冰盖考察 南极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还是地球上最孤独最寒冷的地方.但它并不是游离于其它大洲以外的独立世界,那里的一切与我们生活的大陆息息相关,并且关系着全球的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未来等重大问题,是全世界科学家深感兴趣的天然实验室.开展南极考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尽管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远渡重洋,不惜一切代价去进行南极考察呢?除了国家意图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埋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2.
邱成  王振良  苏强  杜怀宇 《大自然》2010,(5):80-80,F0003
2010年1月,素有“冰城”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迎来了连续多日-30℃的寒冷天气。然而,滴水成冰的严寒丝毫没能冷却冰城人欢度“冰雪节”的热情。哈尔滨再次以其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夜景和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冰雕雪塑令无数游人陶醉。  相似文献   

13.
居敬 《少儿科技》2014,(4):10-11
<正>地球,可不是"独生子"。与地球"长"得像的行星有许多,有的在太阳系内,有的在太阳系外,天文学家预测银河系里的地球的"兄弟"可能有88亿个。如,科学家新近发现的系外行星"开普勒-78b",体积约为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7倍,平均密度据推算为每立方厘米5.3至5.57克(地球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克),与地球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89,(1)
镶嵌在华北大平原上璀璨的明珠、干涸长达五年之久的白洋淀,于1988年夏季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截止七月份,淀区蓄水已达七亿立方米之多.近几年已是一片"黄土地"的白洋淀,今日又见绿水澄清,一碧万顷的蔚然景观,淀区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优越的地理位置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处于东径115°35′-116°07′,北纬38°43′-39°02′之间.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总面积为362.8平方公里.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之间,水路交通四通八达.白洋淀周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  相似文献   

15.
青霉“青—1”系由青岛带来本试验室,在含蛋白质优脂培养基中生长茂盛,孢子层青绿色,菌苔甚厚,基内菌丝橙黄色,老的培养,孢子层土棕色,孢子甚多。在合成优脂培养中生长较差,菌苔薄,形成菌丝束,(2-3×1mm),孢子层青绿色,基内菌丝白色或淡棕色。“青—1”的酦酵培养基以 Czapek’s 培养基(葡葡糖30克,NaNO_3 2克,K_2 HPO_4 1.0克,MgSO_4·7H_2O 0.5克·KCl 0.5克,FeSO_4 0.01克,水1000c.c.)最为适宜,至于在胰蛋白—葡萄糖,或其他合成培养基(酒石酸盐为碳源)中,培养液抗菌性能均不如 Czapek’s 培养基。在28℃培养9日后,培养液中即呈抗菌性能,11—13日后,其抗菌性能即达最高峰。  相似文献   

16.
肖玎 《小学科技》2010,(1):10-10
除北极和南极以外,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寒冷的地方在哪儿呢?科学家经过考察,结论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名叫上扬斯克的小镇。 这座小镇地处北极圈以北,冬天的平均温度是-60℃,有时甚至会降到-90℃。人如果不戴口罩出门。呼出的气立刻会结成冰块。将一壶沸腾的开水放到门外,几十秒内开水就会结冰。那里常年不用备水,到门外砸了冰,拿进屋就可煮水。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极是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南极,放眼望去,皑皑白雪、银光闪烁。这片14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几乎完全被几百至几干米厚的坚冰所覆盖,零下50℃~60℃的温度,使这里的  相似文献   

19.
在南极,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同科茨地之间,最南端达南纬80°,北达南纬70°至77°,宽度在550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22—23日,主题为"南极海洋生物量的物质收支-系统演化假说"的中国科协第104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高抒教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波、同济大学教授杨守业担任领衔科学家,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高校的20余位专家与会,围绕南极海区的高生产力区以及物质、能量循环特征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南极海区的物质收支格局与营养物质浓度水平和生态系统演化的关系、南极生态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3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