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本文利用大量实际普查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运用主组元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简称“P.D.A”法),通过微机处理,对栗褐土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D.A”分类法,一旦建立了主组元方程和类间界线方程,各种类型就完全确立下来,而且精度高,计算简便,实用性很强,通过这种方法对栗褐土的分类结果和原经验分类基本吻合。同时,该方法也可对未知剖面进行类型判别。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8,(4):45
“密云甘栗”是目前北京市仅有的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一,也是密云县唯一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密云县递交了“密云甘栗.cn”、“密云甘栗.com”.“密云甘栗.net”中文域名注册申请.日前已获得注册,有效期为10年。  相似文献   

3.
澳栗精胺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抗炎症病变、免疫抑制缺陷和肿瘤转移等方面的功能,澳栗精胺的一些衍生物在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肝病毒等方面比澳栗精胺本身活性更高.该文系统地优化了在有机溶剂中酶法合成澳栗精胺衍生物的条件,并且纯化得到了6-O-丁酰澳栗精胺.结果表明:合成澳栗精胺衍生物的最优条件为Lipozyme RM IM在四氢呋喃中、30 ℃下催化反应60 min,其中澳栗精胺的转化率为84.3%,6-O-丁酰澳栗精胺的得率为39.2%.纯化得到的6-O-丁酰澳栗精胺与标准品在高压液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相同.  相似文献   

4.
栗瘿蜂与中华长尾小蜂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在定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十年左右暴发一次,大发生持续2~3年,可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发生的计导因素是奇生性天敌,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故种群,两者相辅助相承、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益害比低时,栗瘿蜂虫直线上升,址对大发生;益害比1ⅱ:5左右时,可抑制栗瘿蜂大发生,仍造成一定的为害;益害比在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发生。益害比可作为栗瘿蜂发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栗瘿蜂在一定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十年左右暴发一次,大发生持续2-3年,可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中华长层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承、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益害比低时,栗瘿蜂虫口直线上升,直至大发生;益害比1:5左右时,可抑制栗瘿蜂大发生,仍造成一定的为害;益害比在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发生。益害比可作为栗瘿蜂发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林志雄 《广东科技》1997,(10):13-14
日本栗和中国板栗同属山毛榉科栗属植物,是两个不同的种,日本栗具有果大,适宜加工的优良性状,70年代以来日本选育出一批果大、抗栗瘿蜂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我省山区引种日本栗的可能性,1994年1月和1995年12月先后2次引进日本栗嫁接苗,在东源、阳山、韶关、广州等地布点试种,并分别于1996年8月23日在东源,1997年7月28日在省果树所通过了专家鉴评。  相似文献   

7.
栗瘿蜂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栗瘿蜂对板栗树的危害特征.栗瘿蜂是板栗树的寄生昆虫,以取食栗树嫩芽为生。栗树嫩芽受害形成虫瘿,不能开花结实,直接影响板栗产量。栗瘿蜂的数量变动主要与降雨、天敌、寄主种类等有关。调查表明,在滇中地区,栗瘿长尾小蜂是栗瘿蜂的主要天敌,对栗瘿蜂种群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空篷栗、正常栗的总苞和子房、子叶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空篷栗在幼胚发育期、子叶发育期,其总苞和子房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正常栗;空篷栗在传粉受精后,子房中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栗;子房、子叶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总苞。总苞发育过程中,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空篷栗低于正常栗;子房、子叶发育过程中,色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空篷栗低于正常栗。这表明,在幼胚发育、子叶发育期,空篷栗得不到足够的物质供应,影响物质的定向运输和积累,导致了空篷栗的产生。文中还讨论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子房、子叶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王介元教授等主持完成的河北省科委下达的“燕山山麓平原粮经牧协调发展持续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即遵化试区)子课题之一——“燕山山麓平原褐土培肥机理与量化培肥模型及培肥技术研究”(课题编号:96220916D-4)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旺盛期(春、夏、秋季)的光合参数特性。结果表明:米槠、丝栗栲、木荷光饱和点春季最小,分别为1 241.25、1 245.93、1 366.49 μmol/(m2·s); 最大净光合速率夏季均最大,分别为3.78、5.39、7.20 μmol/(m2·s)。木荷春季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在夏季和秋季,木荷和丝栗栲光饱和点均大于米槠; 木荷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且在秋季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仍大于米槠。综合比较得出:木荷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丝栗栲,米槠较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贵州省地表出露岩石分布情况,将贵州分为5个区,即中部的碳酸盐岩区,东部新元古界浅变质岩区,西部威宁-赫章一带的玄武岩区,西北习水侏罗系碎屑岩区和西南部三叠系碎屑岩区.分别描述了4类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成土情况,认为碎屑岩和变质岩分布区成土性最好,玄武岩次之,碳酸盐岩区最差.对各岩石区形成的土壤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土壤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地带性研究,对揭示本区土壤地带性特点与关系,指导农林牧业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利用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秦岭山地的土壤秦岭山地的土壤垂直地带性是:褐土分布在海拔1300 m以下,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1300~2500 m;山地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400~3100 m,山地草甸森林土分布在海拔3000~3400 m,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300~3767 m。秦岭以北黄土区的土壤水平地带性是:褐土分布在自秦岭北麓至北山,黑垆土分布在北山以北至长城沿线,栗钙土分布在长城沿线以北地区。结论土壤空间演替只要受水热条件的影响,通常在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土壤垂直地带性为水平地带性的缩影。而秦岭以北的黄土区,由于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大陆干燥气候影响增强而形成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地带性土壤以黑垆土和栗钙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很脆弱,自我调节能力一般较低,一旦遭受破坏,迅速恶化,难于恢复,甚至产生不可逆转,变成石质荒山。究其原因有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和人为三大因素。由于石灰岩风化成土慢,石多土少,土层浅薄,干旱缺水,植被生长缓慢,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均较少,环境容量低,生态系统变异的敏感度高,承受灾变的能力小,而少数民族山区经济社会较落后,许多政治和生产运动超越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理,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河南省桐柏-大别山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红绿结合,跨区整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速升级,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一些重要发展措施,确立了"一心、两带、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和"完善一个中心、力推三个组团、优先发展主轴、积极培育山前"的空间发展思路,旨在指导该区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前人和我们的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与其他成土因素或条件一样,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也有重大影响。由于升降运动所引起的剥蚀和沉积作用,是产生这种影响的根源。成土因素中的地形、母质和时间三者都受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在低山区,新构造运动是制约古气候残存影响以及近代气候作用强度的重要条件,它与母岩性质及其他成土因素或条件一起,可以造成一定的土壤组合模式。这些可能包括不同土类的组合方式,往往不是简单化的土壤地带性概念所能解释的。 我们根据地质文献和当地土壤调查资料,尝试论述江苏省低山区的土壤组合方式,说明宁镇宜溧间歇构造抬升区的主要土壤组合模式是薄层土—石质土—老红土—黄刚土;而连云港长期构造抬升区的主要土壤组合模式是山地草甸土或腐植质老红土一薄层土或石质土—黄棕壤或老红土。 我们认为,对于山林地区的土壤分类而言,按照土壤性状本身进行分类,并以土壤组合作为中小比例尺制图单位,是较为合理的。为此,除注意一般成土因素和条件外,应特别注意第四纪地质条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变迁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旅游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南阳市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市"城市-旅游一体化"、"培育综合吸引力"、"文化强心、山水带面"、"城河互动、内外驱动"、"提升服务、强化集散"的旅游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心、一带、两圈"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其发展思路,旨在指导南阳市区旅游业科学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结合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推导得到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挡土墙库仑主动土压力表达式。该式考虑土体非饱和因素,更合理地反映中间主应力在土体强度中的作用,可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经算例验证了其推导合理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压力计算值随三剪强度参数b的增大而减小;随基质吸力的增大非线性减小,而随基质吸力角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其中基质吸力变化对土压力影响较为显著。应用该式,合理确定相关土体参数,可优化设计,提高经济效益,为非饱和土地区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都安三只羊乡多石,少土,缺水,人均耕地面积少,原生植被少,农作物经济效益低,能源不足,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自然灾害(旱、涝)发生频繁,生态环境恶劣,石山荒漠化,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但是,该乡具有生态重建的客观条件,以及技术和资金保障,可以对该乡进行封山育林、营造人工林、发展良种水果种植、发展科学的养殖、实施集水及节水灌溉工程、综合利用沼气能源、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来恢复和重建该乡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该乡"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矿物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15个地点的灰钙土、栗钙土、黑垆土、灰褐土和黄绵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剖面进行了机械组成分析、矿物组成显微鉴定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砂为主,粘粒次之;栗钙土、灰钙土、黑钙土和灰褐土等于旱地区典型土壤中表层的粘粒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土壤原生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绿帘石等蚀变矿物质量分数较高,次生矿物含有较高的石膏和方解石等;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土壤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为黄土母质,土壤形成条件为碱性环境、较弱的淋滤作用和干冷气候,近代强烈的风蚀作用(或沙尘暴)和大气污染对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软弱土地基深水板桩码头的技术难题,采用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满堂式加固法和水泥搅拌桩加固法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与传统单锚板桩结构进行组合,研究组合式板桩码头结构的受力变形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泥掺入比满堂式加固软弱土地基主要通过增加刚度抵挡竖向和水平向的荷载,减少作用于前墙的侧向土压力;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整体承受侧向土压力作用增强,前墙的变形显著减小。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弱土地基,形成的搅拌桩桩体和桩间土共同协调了结构与土的受力状况,且通过限制前墙位移降低了锚杆的内力,减小了前墙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