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通过对世界的审美感应而获致的生命体验,如若按特定的陈情策略外现出来,那就算把诗歌形象创造的主体工程完成了。正是这些策略,随着诗人们频繁的创作实践,会形成营建形象外层的模式,这就叫陈情结构。中国现代诗人积累了不少陈情艺术的经验,值得作一番考察。有必要指出,这里打算借用结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考察。这是因为,一方面,考虑到诗是抒情艺术,其陈情的结构模式总显得比较抽象,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人  相似文献   

2.
罗立新 《科技信息》2010,(29):66-67
本文从电影《阿凡达》创造出新的全球票房纪录,延展出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探讨。通过数字技术在《阿凡达》中的应用、《阿凡达》带来的艺术享受、数字时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等说明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是一对绝佳搭档,二者的默契碰撞给观众呈现了众多无与伦比的瞬间。科技和影视艺术的发展颇有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意味,前者提供技术支持与创作帮助,后者提供实际应用和消费市场。如今的科技崛起似乎在为现代影视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而滥用科学技术的"负科技"现象却让影视艺术遭到了反噬。影视创作艺术性的缺失,繁杂无趣的特效堆砌,让影视作品的灵魂走入了黑暗之中,导致影视审美的天平倾斜。  相似文献   

4.
"少林"品牌是河南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名片,电影《少林寺》热播为这一品牌的生成打下坚实基础,少林文化则是"少林"品牌深入人心的精神之核,影视艺术与武侠小说则"少林"品牌做足了免费的广告宣传。少林寺成立武僧团并巡回表演是其文化创意思维的充分体现,利用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自我宣传推广,通过与海内外知名人士的交流或互访体现了少林寺独特的营销策略与产业创意。打造具有少林文化个性的影视产品,建设彰显佛教文化色彩的旅游项目,以及具有稀缺性的少林医药产品的开发,不仅会弘扬少林文化,而且将有利于推动少林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婷婷 《科技信息》2013,(6):202-202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具备文学翻译的某些特性同时又具有口译的特点。影视字幕的翻译既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又是用另一种语言对作品进行释意的过程。本文以日本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法国释意学派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体现及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语言"就被视为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特别指出"它的媒介是‘语言’",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更是认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实际上,文学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一部文学作品蕴含的全部审美性基本都是靠语言传达给读者的。可以说,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文学的变革往往与语言的变革密切相关。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可见,它正是通过一场语言变革拉开了帷幕,"提倡  相似文献   

9.
电影、电视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更在于对其艺术本体特性的认识。色彩语言作为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影视创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色彩语言的造型与叙事表达,更应该认识到色彩作为影视语言所具有的情感传达潜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两美"新目标下开展金华新时期的建设,必须在文化产业上大做文章。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文学和艺术建设自然不可或缺。依据"两美"建设规划,金华文学和艺术建设必须促进文学和艺术的创新型繁荣。要实现这一点,可以在发展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依托影视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影视文学;可以进一步鼓励民间文学创作;可以以婺剧为龙头,带动各种地方艺术百花齐放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