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卡普(Ernst Kapp,1808-1896)和德克斯(Henry Dircks,1806-1873),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相同,虽人生路径和学术进路各异,但都在晚年走上了自觉研究技术哲学的道路。前者构造"技术哲学"一词,于1877年出版《技术哲学纲要》;后者构造"发明哲学"一词,于1867年出版《发明哲学》。在今天的技术哲学界(如SPT、CSPT),前者被视为技术哲学的创始人,后者迄今无人提及。卡普和德克斯各自开创了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卡普是人文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而德克斯则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林正弘托人带来台湾学者近期的两项成果:一是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 Tai-wanese Journal(《哲学与科学史研究:台湾杂志》),二是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in Taiwan(《台湾科学哲学和科学概念史》),Edited by Cheng-hung Lin(林正弘)and DaiwieFu(傅大为), Kluwer Academic Pubishers, 1993.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也收益甚丰、感慨良多。在这里,我愿把它们向大陆学术界和同行作一简介,以增进海峡两岸学者的了解和交流。《哲学与科学史研究》是1992年10月创刊的一本国际性的英文学术杂志,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出版。该刊的执行编辑是Wann-Sheng Horng(洪万生),Yu-Houng Houng(洪裕宏),H.Terence Tai;评论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作为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三大哲学刊物之一,与《哲学问题》和《哲学史》共同荷载着俄罗斯学术界高水平哲学研究成果。自1995年第一次出版到2014年为止(共19期),每一年都会针对不同主题展开深层次研究。论文通过对作者群体的年龄、性别、专业、学历和地域的计量学分析,试图更深入的了解俄罗斯科学哲学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所长张明国教授撰著的学术专著《技术文化论》一书,最近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由其指定的出版社——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针对技术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哲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经过深入的追问与思考,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技术发明、创新和转移以及网络技术、西部开发中的深层次问题,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主要内容由十一章组成:  相似文献   

5.
本书已于1965年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定价1.90元。本书选的是1963年以前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哲学家或控制论学者所写的33篇文章和材料。内容和《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64年第3期报道的《控制论哲学问题论文集》(苏联和东欧国家部分)选译拟目基本相同,稍有增减。  相似文献   

6.
1960年发表于《红旗》杂志的"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一文,开创了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研究传统的历史。其之所以被历史肯定在于朝向中国的工程技术实践本身的研究导向、学者们"为国服务"的学术情怀和强烈的学术自觉。而植根于工程技术实践,哲学家、工程技术研究者、管理者以及生产实践者之间的联盟与对话确立了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因此,西方语境中的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对于中国技术哲学来说应当理解为"回到原点"。技术的文化实践本性决定了朝向情境中的技术实践应当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应有之义,问题导向的"参与"、"联盟"与"对话"也应当是技术哲学家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植根于中国广泛的技术实践会在众多的领域中导致问题的新的提问方式并使新的问题群出现,进而揭示它们本身所蕴含的哲学问题的新的主题和新的概念框架,既是中国技术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学者可以贡献给国际技术哲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新书信息     
《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预计1987年第2季度见书。金岳霖同志(1895~1984)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198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8.
王哲  刘兵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6):92-95,104
1985年,《利维坦与空气泵》(Leviathan and the Air-Pump)一书出版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书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大多集中在对社会因素的关注上,而本文作者则着重分析了此书的科学编史学意义,并对书中涉及的相关主题进行编史学意义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胡泽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家龙研究员等学者合著的《逻辑哲学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哲学问题研究"的完成成果。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在"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趋势下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在当代西方哲学界与逻辑界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其研究对象尚未完全确定的新兴学科。本书作者认为,逻辑哲学是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基于这一理  相似文献   

10.
实验哲学研究发现,受过专业训练的哲学学者对于思想实验的直觉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受到诸多与理性判断无关的因素的影响。鉴于直觉在哲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哲学学者直觉的多样性和敏感性无疑为传统哲学方法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通过考察以哲学学者作为被试的研究可以发现,哲学学者的专家直觉优势可能存在领域差异:在道德哲学领域,专家直觉的优势不明显;而在另外一些哲学领域,如知识论,专家直觉似乎比大众直觉更为可靠。同时,从反思相关性、认知过程以及领域特征三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能进一步揭示直觉跨领域差异的深层机制。实验哲学研究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差异,在考虑专家直觉优越性等问题时,对直觉做出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林定夷著《科学的进步与科学目标》一书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主题是讨论科学进步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作者对所涉及的一系列的认识论问题做了试探性的讨论。本书共十六章:(一)科学进步——科学哲学的难解之题;(二)科学发展有目标可言  相似文献   

12.
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是美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师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专注于以社会批判理论(Theory of Social Critique)来研究技术及相关社会议题,在中国与国际哲学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芬伯格以他丰富的个人经历见证了技术哲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历程。2017年的4S会议(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Annual Meeting)期间,作者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谈。对谈中,芬伯格一方面梳理了自己与学术相融合的人生,还对技术哲学在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21+38+49+105+111+121
段德智教授力作《莱布尼茨哲学研究》出版莱布尼茨是近代德国第一位大科学家、哲学家和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对现代世界科学和哲学有重要影响。但是,这样一位学者却在身后因为其全部手稿被封存而严重影响了思想的传播。近年来,随着莱布尼茨手稿被陆续整理出版,国际莱布尼茨研究开始升温,人们不仅对莱布尼茨的认识在加深,科学史和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4.
<正>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与科史哲奖基金会理事会(筹)于2015年创办了"科史哲青年著作奖",以伦敦政经学院哲学系的拉卡托斯奖(Lakatos Award)为模板,奖励40岁以下年轻学者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领域出版的专著。2015年首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颁予复旦大学徐英瑾教授(1978年出生)的《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劲杨副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中,俄(苏)与西方在历史与逻辑两个路径上展开。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主要是逻辑路径,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无历史存在的逻辑分析,批判理性主义远离历史的逻辑分析到社会历史学派以重建科学史为目的的逻辑分析三个时期。俄(苏)科学哲学的研究采取了历史的路径,其研究的特点是:以综合的社会历史分析为背景,以完整的历史分析为前提,以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分析为目标。60年代,库恩等人尝试寻求逻辑之外的发展,向历史路径靠拢;80年代,俄(苏)学者注意到逻辑分析的长处。俄(苏)与西方的研究互补明显,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研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的C·G·亨普尔(Carl G·Hempel)和德国的W·斯台格弥勒(Wolfgang Stegmuller)、W·K·艾斯勒(Wilhelm K·Essler)联合编辑,荷兰D·利德尔(D·Reidel)出版公司在荷兰的多德雷赫特和美国的波士顿用英文出版的《认识》(Erkenntnis)杂志,是一种研究分析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国际性刊物,内容涉及:①与现代“科学的哲学”和“分析哲学”概念相联系的哲学领域;②语言、逻辑及数学的哲学;③物理及其它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以J.C.皮特2000年出版的代表作《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一书为起点,概述了皮特技术哲学思想基本观点以及所引发论争的焦点。分析了“皮特现象”,即国际学术界对皮特技术哲学的反响。以此指出,我们应注重技术哲学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程哲学》(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出版是工程界、哲学界的一件幸事。如果说《工程哲学引论》(李伯聪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时,工程哲学还是一个“待娩的胎儿”,如今这个胎儿已经降生,成为一个“待哺的婴儿”。让我们一起来哺育她,呵护她,使它健康成长,成长为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并驾齐驱的哲学分枝。不难发现,《工程哲学》与《工程哲学引论》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它坚持了实践哲学的研究范式,坚持了造物的主题,坚持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同时又是对《工程哲学引论》的超越。它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英文)一书,近日已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下面简要介绍该书的编写经过和主要内容。2016年3月,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与技术哲学》丛书主编、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彼得·弗马斯教授和国际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一起商议,要编一本《中国的技术哲学》,由王前教授来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