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20年9月(秋)和12月(冬),2021年3月(春)和6月(夏)对12个水库监测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开展调研。4个季度共采集并鉴定浮游动物67属90种,其中夏季种类最丰富,春季最少。水库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夏季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31.5 ind./L和0.199 mg/L;春季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60.8 ind./L)和生物量(0.075 mg/L)均最低。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夏秋两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密度组成均以轮虫为主,冬春两季则以原生动物为主。侠盗虫在水库四季均为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亚硝酸盐氮和总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丰富度则与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亚硝酸盐氮、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揭示了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变化规律,可为流域内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是世界著名河流,也是我国13个水电基地之一.为了解本区域梯级电站对下游水生态的影响,2021年3月、6月和9月对澜沧江下游糯扎渡和景洪水库进行调查,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WQI)、主坐标分析(PCo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澜沧江下游梯级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糯扎渡和景洪水库水质为Ⅱ~Ⅲ类,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中营养;浮游动物密度组成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生物量构成以桡足类和轮虫为主.糯扎渡和景洪库区上游的浮游动物组成与坝下和坝前均差异明显,TN和Chl.a显著影响了糯扎渡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WT、TN和DO显著影响了景洪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3.
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0-12月期间,对浙江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11种(占48%),枝角类6种(占26%),桡足类6种(占26%),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priodon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特异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issimilis).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8.0~297.3 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044~8.924 mg/L.依据同步测定的理化指标,运用化学评价指数(Pb/n)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I)对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分水江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的水质属中度污染型,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必要的巩固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辽东湾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在辽东湾设置8个站位,分别于夏、秋两季采集浮游动物样品,调查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水质参数,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秋两季共鉴定浮游动物28种,其中夏季22种,秋季10种.夏季优势种分别为: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糠虾、毛虾、无节幼体;秋季优势种为指状伪镖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51~4 991 ind/m3,生物量范围为85.63~433.18 mg/m3;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0~1110 ind/m3,生物量范围为0~55.5 mg/m3.夏季各站位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69~2.92,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为0.46~0.77,丰富度指数(d)的范围为0.73~1.42;秋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H′的变化范围为0~1.97,J′的范围为0~0.92,d的范围为0~0.83.浮游动物丰富度、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5.
东苕溪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对东苕溪(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水生态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浮游动物41种,其中轮虫23种,桡足类11种,枝角类7种.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brightwelli)、长三肢轮虫(Filinia.longise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的丰度以轮虫占优势,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东苕溪水系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为1.99~1964.42ind/L和0.05~8.15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10~3.35;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06~0.86,根据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东苕溪水系处于轻度污染、β-中度污染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有显著的影响.浮游动物种类数与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总氮、总磷含量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东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江干流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46个采样点中共发现52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密度范围在1~3 640L-1之间,其中原生动物与轮虫类占总浮游动物密度的77%.优势种属为钟虫(Vorticella)、侠盗虫(Strobilidium)、团睥睨虫(Askenasia volvox)、砂壳虫(Difflugi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根据浮游动物各项指标值显示,东江干流水质良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密度以及属类数均与叶绿素a、CODMn、DO、电导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类浮游动物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程度不同,原生动物与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轮虫与CODMn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与DO呈极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与水体水质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2016年4月—2017年3月,每月对丽水市黄村水库流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水库与河道中群落时空分布差异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该水域共检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轮虫27种,桡足类5种,枝角类5种.基于浮游动物群落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所调查的水体区域分为4类:上游河道、大洋水库、(两水库间的)连接河道和黄村水库.4类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多样性、优势种、生物量及特有种方面特征明显.黄村水库、大洋水库和连接河道均从上游河道处来水,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与环境(局域物种分选过程)和空间(扩散限制)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8.
于2018年8月在率水设置了19个采样点,进行后生浮游动物标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共记录浮游动物22种,隶属2门19属,其中轮虫17属20种,桡足类2属2种,枝角类未检出.浮游动物丰度很低,在7~1 675 L~(-1)之间变动,平均丰度仅123 L~(-1).其中,轮虫是对率水浮游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生物量贡献最大的类群.率水浮游动物群落从上游到下游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种类和丰度都表现为中游略高于上下游.基于物种组成对所有样点的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5种不同的群落类型,群落间特征差异较大.基于指示种的组成和丰度进行水质评价表明:率水水质介于寡(o)污染到寡-中(o-β)污染水平之间.冗余分析表明:溶解氧(DO)、溶解性物质及相关指标(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Sal)、电导率(SpCond))和化学需氧量(COD_(Mn))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对武汉市11个湖泊进行了浮游动物采集,同步测定了水体常规理化因子及消毒副产物含量.共检出浮游动物133种,其中原生动物32种,轮虫58种,枝角类28种,桡足类15种,密度范围为20.90 ind./L~23 108.50 ind./L.基于主坐标分析(PCoA),所有采样点聚为4个类群:A类群以甲壳类动物为主(55.13%),其丰度远高于其他水体,其中无节幼体优势度最高(0.30);B类群原生动物和轮虫占优势;C,D类群均以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为主,优势度分别为0.50和0.23.方差分解(VPA)显示常规理化因子与消毒副产物(DBPs)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21.3%和2.5%;Mantel test显示氮,磷,CODMn,Chl a,卤乙酸HAAs,亚硝胺类物质NAs含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疫情期间营养盐含量,Chl a,CODMn浓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但消毒副产物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渤、黄海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于2014年11月在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等.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70种,浮游幼虫22类;3个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均存在差异,种类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以南黄海最高.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不包含夜光虫)分别为225.5,295.1和128.2ind/m~3,高丰度主要分布在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分别有6,5和4个优势种,其中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是3个海域共有的优势种.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可划分为4种类型.聚类分析表明,渤、黄海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渤海及黄海近岸群落、黄海北部及中部群落和黄东海交汇水混合群落.冗余分析显示,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为表层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