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九·—八”事变相“七·七”事变期间,他坚决主张抗日,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就这期间冯玉祥的主要抗日活动进行评述,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一、临危出山,请缨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在民族危机面前,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对内围剿红军,对敌屈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面对日寇的侵略,当时正隐居在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他发出通电,谴责蒋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鲜明特色的广泛影响的人物。他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漩流中走过的是一条充满了艰辛而曲折的道路。因为他曾经信奉基督教,故而被一些人称为“基督将军”,而笔者却认为,“平民将军”这个称号更适合于他,更能够准确、贴切的反映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评述。 (一)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本文拟从冯玉祥先生的诗配画及其有关活动事迹中去论述其教育思想,不妥之处,请方家斧正。 一、重视科学教育,反对以封建专制,迷信思想为主的封建思想,呼吁人民破除封建思想,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一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反对侵略,坚持抗战;反对内战,为民请命。他的传奇人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他的遗嘱而言,在学界就众说纷纭,有“五份遗嘱说”、“六份遗嘱说”和“十二份遗嘱说”等。笔者经过对史料的认真梳理和考证,认为冯玉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写下了十三份遗嘱,这些遗嘱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冯玉祥将军的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5.
爱国将军冯玉祥1932年3月、1935年10月两度“隐居”泰山,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了解冯玉祥何以到泰山“隐居”,对于正确认识曾长期羁螈于军阀营垒的冯玉祥,如何下决心跟着共产党走,“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隐居”是冯玉祥避开矛盾焦点,总结经验教训,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探讨革命真理,锤炼革命意志,为实现“救国救民”宗旨继续奋斗而进行休整的一种方式,也是冯玉祥“隐居”泰山的基本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隐居”是作为“消极”的代名词出现的,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尚属少见。冯玉祥的“隐居”同文人雅土的“隐居”是根本不同的。革命斗争在一般情况下进攻是积极的,而在特殊情况下退却又是积极的。冯玉祥的“隐居”则属于积极的退却,他“一向是以主张实现与否为进退标准的”,“隐居”是在奋斗目标暂时不能达到、革命力量又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避开敌人进攻的锐锋,争取一段时间,总结经验教训,重整内部力量,静待政治、军事形势有利时,再主动出击。这是一种积极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看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爱国民主战士。冯玉祥将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但是冯玉祥将军也因为1927年附合蒋介石的反动逆流,给革命造成了损失,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污点。可贵的是,不久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而起来反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老庄哲学中表达了极其深刻的“民本”思想,认为被统治的庶人是立国兴邦的关键所在。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了崭新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具有崭新内涵的民本思想的具体化,借鉴老庄“民本”思想,要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做到重视民意,体察民心向背,必须做到立党为公,执党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并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层面上看,这一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乃至世界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每一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2.
五原誓师,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冯玉祥重要的转折点,是其从北洋军阀阵营中分化出来,转而参加国民革命的开始。而五原誓师,是冯玉祥访苏回国后采取的重大举措。因此,历时三个月的访苏,对冯玉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在政治上、行动上发生了重要转变。 一、冯玉祥访苏的历史背景 1924年10月,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的专制与排挤,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正酣之机,毅然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统治,并采取了激进措施,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此举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由于当时冯玉祥在思想上对革命、对军阀缺乏本质性的认识,北京政变的成果很快便落入段祺瑞和张作霖之手,冯玉祥再次受到反动军阀的排挤。但具有朴素爱国爱民思想的冯玉祥,倾慕孙中山的主张,倾向革命,并与广东革命政府和苏联取得联系,在其所辖地区内采取了开明政策,使民众革命斗争不断发展。这种形势,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奉、直反动军阀的嫉恨,被看作是致命的威胁。“对冯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对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强调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且在“人”的内涵上和历史地位认识上、政权目标追求上、内容及保障措施上、价值目标取向上都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今年的9月1日,是冯玉祥将军罹难50周年纪念日.在我们缅怀冯将军对国家、对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的同时,特别对他所具有的高尚人格肃然起敬.草成此文,以示纪念.一、官居上将,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将军生于一八八二年一个平民家庭,一九四八年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由美国乘苏联“胜利号”轮船返回祖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黑海时,由于轮船起火不幸遇难,终年六十六岁。纵观冯玉祥将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这是一条不断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曲折复杂的前进路线。 冯玉祥将军从一个旧军人逐渐转变为一名为正义、为民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斗士,正是他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对企图阻止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反戈一击,促使其灭亡的结果。如果说冯玉祥将军同旧势力的决裂是倒戈的话,那么他一生中共有五次倒戈。 第一次倒戈是倒清政府的戈。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处于军事对立的严峻时刻,清廷为扑灭南方的革命烈火重新起用袁世凯。这时冯玉祥将军和北洋军中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仁人志士决定发动  相似文献   

16.
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学传统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士大夫以及一些君主在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时提出的一种道德理想和治国措施。民主思想则源于西方,其实质是人民治理国家。民主与民本有共通之处,更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历史的曲折发展体现着民本与民主思想在其中实践的独特路径,考察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对当前的  相似文献   

17.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冯玉祥将军的军事活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冯系军事集团的活动以及冯玉样本人治军、从政的思想与实践,都曾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几乎纵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冯系军事集团及其旧部的经历与演变,无疑是认识和分析当时(本世纪20~40年代)社会特点与全貌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冯系军事集团将领们的经历,多有其“倒戈”的一页,这在近代军阀派系中,有其特殊的存在与意义。本文将对冯系军事集团在倒戈中解体及冯系军人倒戈的特点,试作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岳独尊的泰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与蜚声齐鲁的教育家范明枢曾两度相会,共事数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结出了丰硕的合作之果。本文试就他们两人真挚情谊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思想基础进行初步探讨。 一、冯玉祥与范明枢结识的历史背景及有关情况 三十年代初,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军阀混战,政治腐败,人民群众困苦不堪。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其吞并中国的野心暴露无疑,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国内抗战呼声日益高涨,而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下令撤兵关内,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爱国志士忧心如焚。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将军在1932年至1948年间,曾四次写下遗嘱,这四份遗嘱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完成,虽时间跨度很长,但内容并无矛盾之处.冯玉祥的遗嘱特点是以政治遗嘱为主、以个人后事安排为辅,表现了他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充分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思想.是研究冯玉祥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