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江纳西族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从纳西族的文化发展看,道教的传播和影响与其自身文化的延续有着相互渗透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纳西族的生死观、和谐达观的审美姿态和纳西古乐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曾一度盛行,在众多文化现象中自成一格。纳西族的殉情受民族文化中多种力量的影响,对此从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等方面,结合世界自杀文化对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进行解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纳西族作为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虽然在其他省区也有分布,并不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但是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纳西族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其中东巴文和纳西古乐堪称奇迹。本文对玉龙县纳西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巴神话数量多、内容丰富,展示出绚丽多彩的纳西族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纳西神话的传承需要现代方式的传播载体,研究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对于动漫与纳西族东巴神话元素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播,对东巴神话进行阐述,在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基础研究上提出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传承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丽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纳西人喜文嗜乐的风俗,将纳西古乐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使之成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从纳西大研古乐会文化均商业发展现象看,要减少演出场次,深入民间挖掘、整理、抢救更多的宝贵曲日及后备成员。守住纳西古乐的独特性,并通过交流和传播不断地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6.
云南丽江利用纳西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西文化也在旅游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但另一方面,纳西文化因之也遭到一些损害。因此,丽江旅游应有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丽江古城的文化则是由纳西族先民创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独特文化,是支撑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更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原因。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丽江的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古城文化面临着巨大危机。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可以从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市场监督、培养传承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旅游业和古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与云南滇西北特殊的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等相衬,形成了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在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中蕴藏着藏民族与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希冀,也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文化,值得我们去探析解读它.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近些年来,潍坊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周边地市相比,还是落在了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文化旅游做得还不够.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北海文化,进行有效的品牌城市建设;加强北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潘宏义 《科技信息》2009,(13):136-136,140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纳西族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纳西语称《崩时细哩》),是纳西族最古老、在民间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曲,被音乐界专家称之为“中国幸存的少数大型古典乐种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内涵,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为其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中在探讨旅游经济背景下,《白沙细乐》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危机.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纳西语的维护为重点,分析了纳西语的使用现状,提出双语教育是实现民族现代化、保持文化独特性,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最优选择;同时总结提出了在丽江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的扶持下,纳西人民发挥自主精神,参与母语维护等纳西语维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模式,就后者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最重要资源的现代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层次。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被国内外企业所重视。在这场企业管理革命中,闽西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江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15-216
丽江是我国纳西族主要聚居地区,由于其用火等方面的习俗,强调做好纳西族地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丽江纳西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阐述了在立足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尊重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纳西族聚居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辉 《甘肃科技》2003,19(3):8-8,65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曾经孕育着中华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燃烧着原始文明的灿烂火光。从历史文化角度看 ,它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区 ,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文化沉淀丰富且独特 ;从地域文化看 ,我省东承中原文化重心之一的陕西、西接西域文化代表之新疆、北临西夏文化发源地宁夏、南毗巴蜀文化四川 ,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且地处黄金地段 ,是承载华夏文明走向西方的脊梁……甘肃这片古老的大地曾经涌动着激情与奋进、勤劳勇敢和淳朴的民风。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 ,应该成为我们后来人的一种骄傲 ,一种先天独具…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模式,就后者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最重要资源的现代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层次。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被国内外企业所重视。在这场企业管理革命中,闽西企业必须积板应对,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旅游开发热潮给丽江东巴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纳西民众、旅游市场、知识分子等因素是东巴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主要作用力,而对于曾经与纳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丰富内涵、多种形式的东巴文化来说,围绕它进行的所有行动也许并不能改变这一文化在未来越来越渺茫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丽江壁画始创于明代并存留至今,它展现的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所崇奉的释道众神形象,而寓言性的附加意义则蕴藏于图像表层之下——白沙壁画是木氏土司集体性心理图式和王朝观的视觉呈现,是由图像符号讲述的神话,壁画的视觉形式之中寄寓了西南边疆政权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国家、地方和族群的文化想象。身处汉藏夹缝之中的纳西族木氏历时数代经营宫室壁画,凭借图像来进行叙事,界定族群身份,并表述帝国、边疆、华夏夷狄的族群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热议的话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不失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丽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经过多年的实践,丽江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已形成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个性突出、品位优良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若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理论"可以作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羿神话在先秦典籍中,被记载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或将羿视为射日除害的远古英雄,或将羿论作荒淫残暴的有穷国君。这种歧义性,是羿神话发展、演变过程中羿意象的增殖与变形,更是历史因素和意义的多重累积,从而使羿神话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从客家文化本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嵌合上来讨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应该以民间为主,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寻求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透过客家地区的全体成员参与投入,扩大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力量;在行销客家文化产业活动时,可以规划周边效益;政府可以在资金的提供、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服务;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的"原乡意义",提升文化商品上的"符号价值"即"社会意涵",使商品真正意义上蕴含"传统",增强产品的文化体验性;在将物品潜入文化系统的过程中,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力图增强自我主体性的感知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