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藤峡     
中秋时节,我由桂平乘“飞跃”客轮,沿着蜿蜒曲折、水流湍急的黔江破浪上驶。只见远山黛绿,漫江碧透,两岸风光如画。我站在甲板上,凝视着前方,脑际间不时浮现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大藤峡”三个刚劲雄健,奔放有力,金光闪闪的大字。这是毛主席对今天大藤峡地区瑶壮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也给大藤峡瑶壮族农民起义的历史增添了无比光辉。大藤峡位于黔江下游,桂平县城西北。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在《大藤峡游记》中说:大藤峡自武宣横石矶“为入峡始”,过桂平碧滩、渌水冲小溪附近“即大藤渡峡处”,“过断藤峡五里,下弩滩,遂南出峡口”,全长约五十余里。据《浔州府志》和桂平、武宣县志记载,当年渌水冲口江面“横亘如斗大藤,于老而中空,势如徒杠,瑶人攀援渡江,往来其间”,大藤峡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不少记叙西南各省少数民族的文人笔记中,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末年广东人邝露在游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后,为记载其行踪和见闻的《赤雅》,这是一部研究广西古代民族风俗习惯的“奇书”,尤其是书中有关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歌舞习俗的记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建立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在广西右江地区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壮、汉、瑶、苗等各族人民,在祖国南疆竖起的一面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鲜艳旗帜,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伟大实践。“苏维埃的旗帜,不仅飞扬于大江南北,他已  相似文献   

4.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1):F0002-F0002,F0003
西林县位于广西的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东与田林县接壤,南与云南省广南县毗邻,西与云南省罗平县、北与贵州省兴义市隔江相望,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全县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人,有壮、汉、苗、瑶、  相似文献   

5.
壮侗语诸族梅山教人物神祗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壮、侗、仫佬、毛南等族和部分瑶族(茶山瑶)梅山教信奉的人物神祗有数十位之多,列为大神者如莫王、甘王、蓝王、瑶王、梁王、吴王、蒙官、梁九、唐葛周三元、陈林李三夫人等。考其源流可以认定,这些人物神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理和谐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通过问卷调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壮、瑶、苗、侗等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揭示了广西民族地区民众的心理和谐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古代广西的传播及其对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据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可以初步确认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到了广西地区;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桂林成为岭南的佛教中心;宋元明清,佛教的影响逐步从桂东北扩大到桂中、桂南和桂西南地区;广西壮、瑶、侗、水、仫佬等族的生死观念、社会公益思想、年俗节习、宗教仪式等文化思想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壮剧艺术主要产生、发展于右江、驮娘江、西洋江和清水江流域,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市的德保、靖西、田林、凌云、乐业、西林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等县,在这块土地上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回、彝、仡佬等民族。壮剧除了具有一般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活态性特征外,由于壮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近三千公里的铁路沿线 ,散居壮、瑶、苗、侗等 1 2个少数民族 ,铁路运输对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经济关系重大 ;五十多年来 ,铁路运输已为发展民族经济作出较大贡献 ,但其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难、回、彝、水、仡佬、京等十二个民族。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是丰富多彩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主要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前者包  相似文献   

11.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百色市东南部的右江河谷冲积平原上,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总人口40.6万人,全县有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6%,瑶族人口占8.1%。县境内南北群山矗立、中部为开阔平坦的盆地,蜿蜒流淌的右江贯穿其中流向东南。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救难、分享、捐献、助人和安慰等五个方面的两难故事,对瑶、壮、汉三个民族的二、四、六年级共545名儿童进行测试,对利他选择和理由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取得了瑶、壮、汉小学儿童利他观念中的利他选择和认识水平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平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右江中游,东距南宁100公里,西距百色120公里。是百色市的东大门,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全县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人口50.8万。有壮、汉、瑶三个世居民族,壮族人口为92%。平果历史源远流长,这里出土了与甲骨文形成同一时期的甘桑石刻字符。平果是土司府署首邑,  相似文献   

14.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山学院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文山学院是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文山城中心。文山东临广西,西通昆明,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与曲靖毗邻,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的故乡,素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文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其中尤以国家AAAA级景区——丘北普者黑的万亩荷塘和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为最。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等1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  相似文献   

16.
瑶语构词法的研究,近年来渐为学者所注意,但对瑶语构词法的专文论述,特别是瑶语形态构词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至今亦未多见。我们根据手头的材料,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着重描写瑶语构词法的特点。美国语言学家伯尼尔(P?rnell)先生来广西访问时同舒化龙等同志谈及这方面的瑶语问题,我们谨以此作答,并请伯尼尔先生和其他瑶语研究者指正。从瑶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和召民方言①的构词法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构词特点。现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5):F0002-F0002,F0003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东南麓,东北与河池市天峨、凤山两县相邻,东南依凌云县,西南与田林接壤,西北与贵州省的册亨、望谟、罗甸三县隔红水河相望,全县面积2617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个民族。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八寨指的是广西思古、周安、古卯、古蓬、古钵、剥丁、罗墨、都者,这些寨都在今天广西上林县、忻城县境内。隆庆四年(1570)广西巡抚殷正茂镇压古田壮瑶族人民起义以后,将来宾县的龙哈、咘咳两寨合并,统称十寨。明朝在八寨设土司,其统辖地区称为八寨地区。当时的八察地区包括今天的来宾、忻城、上林、马山等地。即东起柳州的三都、皂岭、北四诸峒,西抵东兰彝江诸阀,北到忻城的东欧、八仙诸峒,南至思恩及上林的钢盘、渌毛诸峒,周围约五百余里。主要居住着壮、瑶族人民。境内山  相似文献   

19.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广西龙胜黄洛村红瑶族群的民俗文化和口述历史的描述分析,揭示了当地红瑶民族族群意识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并指出较强的族群意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