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病人体液中端粒酶的活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 法对27例恶性肿瘤及51 例良性疾病病人的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腹水、尿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恶性肿瘤组织其端粒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将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与人类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关端粒、端粒酶及其与人类肿瘤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学科研究较为关注的热点 ,认为人类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人的衰老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介绍了一些研究成果、进展情况 ,探讨端粒、端粒酶活性同肿瘤诊断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3.
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DNA聚合酶并不能完成,需要端粒酶来进行,在缺少端粒酶活性的情况下,细胞将发生衰老并直至死亡。在肿瘤细胞中,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构建具有端粒酶活性的反转录酶区表达载体,转化体细胞可获得永生细胞系,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遗传学应用。  相似文献   

4.
HeLa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相关组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如等电聚焦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HeLa细胞中分离了端粒酶.以PCR扩增端粒重复序列的方法监测端粒酶活性.分离所得端粒酶复合物的等电点在3.5左右,阳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见端粒酶活性馏分有不同的洗脱峰,提示该复合物可能有不同组分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所得端粒酶活性馏分得到数条80~140ku的条带.凝胶过滤测得细胞裂解液中的端粒酶活性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70ku.该分子量远远大于已知的端粒酶活性基本催化中心的分子量,提示复合物中尚有未知的辅助因子存在.  相似文献   

5.
Epithalon对人胎肝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果体分泌物,"Epithalamin"缩氨酸为基础,人工合成多肽"Epithalon"。通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用药后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Epithalon多肽对人肝细胞株L-02增殖与活力的影响,以及运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焦磷酸根酶联发光技术检测人肝细胞株L-02端粒酶活性,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长度。研究了多肽作用于人肝细胞L-02后对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端粒长度以及细胞端粒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Epithalon多肽具有提高端粒酶活性,延缓端粒缩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以及端粒序列复制问题与端粒酶活性在细胞衰老和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实验采用PHA和rhIL-2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增殖;以TRAP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Westernblot检测hTERT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以荧光定量PCR分析hTERT的mRNA变化水平.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被PHA和rhIL-2刺激活化后,端粒酶活性升高,升高的端粒酶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依赖JAK信号通路.升高的端粒酶活性是由于hTERT蛋白表达的增高,而hTERT表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hTERT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实验还表明这些活动都同样依赖于JAK信号通路.本研究深化了对端粒酶活性以及hTERT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以及端粒序列复制问题与端粒酶活性在细胞衰老和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在活性状态下端粒酶可以其自身的RNA中的内设模板区为模板,以逆转录方式为染色体末端“加尾”。端粒酶活性的恢复是动物克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端粒酶活性恢复机制、端粒酶基因表达调控信号及端粒酶活性与衰老体细胞中染色体端粒恢复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Elizabeth 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Carol W. Greider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Jack W. Szostak获得该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由DNA重复序列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功能,会随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酶作用于端粒,依靠自身RNA模板合成端粒DNA,维持端粒的长度与结构完整。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生物学中长期未解决的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推动了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发展,为研究衰老、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衰老是指正常细胞的有限增殖性,放多因素影响或控制着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具有保护端粒DNA的功能,随着DNA不断复制和细胞分裂,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而细胞衰老的过程也就开始,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呈正相关,间接地影响了细胞的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The changes i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elomere length during apoptosis in HeLa cells as induced by sodium butyrate (SB) have been studied. After a 48 h SB treatment, HeLa cells demonstrated characteristic apoptotic hallmarks including chromatin condensation,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and DNA Laddering which were caused by the cleavage and degradation of DNA between nucleosom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elomerase activity of apoptotic cells, while the telomere length shortened markedly. In the meanwhile, cells became more susceptible to apoptotic stimuli and telomere became more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after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 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SB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lomere shortening, while telomerase enhances resistance of HeLa cells to apoptotic stimuli by protecting telomere.  相似文献   

14.
G-四链体DNA是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靶点,选择性识别并稳定G-四链体DNA的化合物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滴定,荧光滴定,CD光谱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点实验(FRET-melring)研究了三个基于邻菲罗啉的新型衍生物(A,B和C)与人端粒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个化合物通过末端堆积方式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K)约为106 mol-1·L.当浓度为3 μmol·L-1时,化合物A,B和C分别使G四链体DNA熔点温度增加(△Tm)16.2,10.5和10.9℃.而且在10倍过量双螺旋DNA存在下均能选择性识别并稳定G-四链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的异质化结构,在稳定染色体及防止染色体在复制时缩短方面有重要作用。其行为的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反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近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已不仅仅能维持端粒的长度,它更有助于肿瘤的形成。笔者综述了端粒的缩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以及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入染色体端粒的概念, 建立了一维元胞自动机中染色体端粒的具有齐次性动力学演化方程, 进一步给出染色体长度以及染色体长度变化率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