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深刻影响了近代南通,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甚至让世界为之动容。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举行过三届,第一届和第二届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在北京召开。在张謇逝世8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在张謇的故乡南通召开。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史学会、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大学主办,南通大学、张謇研究中心承办,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张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协办。来自日本、美国、德国、中…  相似文献   

2.
南通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张謇曾多次上书清廷,建议效法西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公共图书馆。张謇创办了南通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思想和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样本。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张謇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謇创建的南通公共图书馆的详细情况,讨论了在图书馆的性质、宗旨、编目、管理、建馆等方面张謇对图书馆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謇在二十世纪初任农商总长,大力倡导棉铁主义,注重棉种改良,设立棉作试验场进行试验、驯化,在沿海垦区大规模引进陆地棉推广种植,形成我国最早的美棉专业棉区。由张謇任校长的南通大学农科棉花改良选育在全国启动最早,成绩斐然。张謇棉种改良的主张和实践为建国后岱字棉15在南通垦区引种成功和全国大范围棉区迅速推广确定了基础。张謇作为中国近代引种示范棉种改良事业的奠基人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张謇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同时,又开辟了企业办高校的新途径,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刍形。张謇在办学的探索中,构建了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思想,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优秀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近代纺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生纱厂是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实践的产物.张謇苦心经营,以其独到的经营管理,直接促进了大生纱厂的发展.但由于张謇晚年的经营失误,更由于外部环境的极为不利,大生纱厂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7.
清末状元张謇有着丰富的旅游活动经历,并且将娱乐山水与实业考察相结合,致力于地方旅游规划和景区建设。本文以其日记为主要考察依据,经过统计整理,从中探讨张謇旅游活动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史知识》84年第9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从状元到资本家的张謇》的文章,其中谈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迫于父命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他本来已无信心,却不料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重点系笔者所加)近年来,在《青年一代》、《书林》等通俗读物发表的有关张謇的文章中,关于张謇高中状元一事,大致也都持与上述观点相似的说法,或者说张謇原来淡泊功名,或者说张謇参加会试本无信心,但结果张謇却完全凭着他个人超众的文才而春闱连捷,大魁天下。事实果真这样吗?答曰:並非尽然。张謇夺魁,固然是由于他文章锦绣,但也有相当大的其他因素。今拟据笔者手头掌握的一些史料,作《张謇“夺魁”小考》一文,以飨读者,聊存一说。不妥之处,尚祈高明赐教拨正。  相似文献   

9.
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张謇对推动我国晚清民初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了张謇图书馆思想产生的内因,分析了西方文化慈善及图书馆事业对张謇图书馆思想的影响,探讨了形成张謇图书馆思想的国内形势与地域优势,阐述了张謇利用图书馆保存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张謇慈善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公益活动是张謇人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謇之所以会对慈善公益事业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其思想根源主要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商人的正名愿望、绅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强意识。佛教只是张謇用以迎合大众心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工具,而不是他投身慈善事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张实业救国。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相似文献   

12.
1911年6月7日,两位清末风云人物张謇与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洹上村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会晤。可是,有关这次会晤的背景、内情及会晤在两人关系史上的作用等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进行探析,笔者不揣冒昧,试以此文求教于专家学者。一洹上会晤是张謇促成的。1911年6月6日,张謇在进京途中,电约袁世凯:“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从而导致了两人在袁世凯当时的住址——謇上村的会见。“别几一世矣”,系张謇对两人自1884年后,已有二十八年未曾会面的感叹。张謇袁世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著名的近代实业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由于传统藏书体制弊端的影响、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和古越藏书楼的启发,张謇萌发了兴办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动机,并形成了其近代公共图书馆理论体系。张謇对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謇虽有“同、光间书法第一”的美誉,但书名不显,原因就在于“为事业之功所掩没”。他以功用为书,使书法在审美与实用上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显示了书法贴近社会生活的艺术功能。张謇的书法“立意沉醉,外柔内刚”,是他坚韧不拨、独立自强人格力量的写照,也充分反映了张謇所独具的美学性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张謇一生的外交活动与外交主张作归纳与探析。文章认为张謇本人的政治地位及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情结,是其热心外交活动的原因之一;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是其关注外交问题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张謇不仅以“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主张和实绩著称于世,其“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的人才思想亦有独到之处,对此,涉足者尚未系统论述,本文试图予以探讨。一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20世纪初叶,张謇即已认识到“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精辟的见解盖源于其丰富而现实的人才思想,他认为中国之不振,是民智未开,公理不明所  相似文献   

17.
张謇以三代圣王的治国精义,企求缔造一个具有"三代盛世"理想的南通.他营造的"南通盆景"曾经光彩一时,但其"垦牧乡歌"的王道思想只不过是"自存立、自生活、自保卫"的人人效力的"新村落".他盲目地实行经济与社会教育事业的"一揽子"并进,力图迅速打造美好的"新新世界",然而正是这种"垦牧乡歌"的王道思想及其"村落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和"道德主义"的乡绅激情,最终成为张謇伟大而失败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张謇的外聘人才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謇的外聘人才观,既包括从事“实业救国”应优先广泛地聘用外籍人才的主张,又含有外聘过程中须维护操权、注重标准、加强考察的见解,还涵盖了提倡给予外聘人才特殊待遇,以及期待由本国专业技术人才早日取代外聘人才等内容。它是张謇强烈的爱国激情与对救国之途理性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对大生集团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简要论述了如何应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和理念建设特色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张謇和黄炎培同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都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二人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们志同道合,在职业教育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又由于各自职业教育实践的背景、条件和环境的不同,二人职业教育的理念又各具特色,各显个性。通过对张謇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缘起、职业教育实践形式、内容、原则的对比研究,探讨发现他们思想的精华,对于当今的中国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参考和经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