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有很多建筑物出现基础冻胀,地下室渗水、返潮等现象,这与基础埋置深度有直接的关系。 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人对基础埋深的概念不太清楚,其实,基础的埋置深度指有效埋深,应从室外地坪算起。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独立柱基等算至底板下皮,桩基算至承台梁(板)下皮。当室外地坪不等高时应按较低一侧计算,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埋深差为主楼的有效埋深,若两者间有沉降缝,且主楼与裙房基础埋深相同,主楼的有效埋深为零。  相似文献   

2.
庞巍  张树剑  郭端 《科技信息》2012,(23):334-334,376
0引言任何建筑物都是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该深度如何确定,以及在设计计算如何使用该深度,一直困扰着很多工程人员。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基础埋深的确定及其应用。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选择埋深是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的长度及造价的高低。对大量中小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埋基础,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基础大放脚的要求、动植物  相似文献   

3.
以盾构隧道下穿某建筑物为例,进行了地表位移监测及结构物损伤评价。通过监测结果及结构鉴定评价分析了地面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由于该住宅楼桩基底埋置深度为16.3m左右,盾构隧道顶距该住宅楼桩底最近距离约为6m,盾构下穿时,对建筑物桩基下卵石层产生扰动,使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墙体产生沉降裂缝。针对基础沉降,提出采用注浆加固隧道顶至桩基底上5.0m范围内的土体,并论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埋置深度确定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甘肃科技》2008,24(2):121-123,166
埋置深度的确定作为基础设计的首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基础设计的选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埋置深度确定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埋置深度的作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对埋置深度确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确定埋置深度必须考虑的因素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窦子凯 《甘肃科技》2015,31(2):120-121
嵌固端的确定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结构分析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嵌固端的正确设定直接关系到结构计算与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的符合程度。对于坡地建筑,设置地下室后,地下室与上部主楼的关系变得较为复杂。通过一实例分析说明坡地建筑物设置地下室后,建筑物上部结构嵌固端的确定以及采取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设计的高层、超高层和复杂多层建筑结构中,通常都带有地下室。这些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除上部结构传递来的恒、活、风和地震作用外,还有地下室本身的竖向荷载、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Qs和Qwo若有人防设计要求,还有人防等效静荷载。下面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几何偏心和非均匀地面激发对于基础埋置在弹性半空间中的单层结构的影响.地面激发为水平和竖向简谐剪切波.数值结果表明:剪切波对于建筑在软土地基中又有一定埋置深度的低矮建筑物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以自由场地面运动记录取代建筑物基底运动记录会得到较大的整体动力响应值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一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地基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开裂以致毁坏或失去使用功能;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9.
逆作法是相对于建筑物施工的常规顺序而言的。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是利用地下室的楼盖结构、梁、板、柱和外墙结构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和基础施工的支撑结构,在坑内的水平支撑体系和围护体系由上而下进行地下室结构的施工,与此同时可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所以其施工顺序是自上而下进行.地下结构、基坑支护以及因逆作而带来的特殊要求,都需要在结构设计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概述大同御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动床模型试验的目的及内容,以便确定治理段防洪堤等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为设计及工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郝斐斐  张慧源 《科技信息》2011,(27):I0307-I0307
厂房建筑物上的全部荷载,都会通过基础传至地基,整个厂房都有赖于地基的支撑,地基与基础的完好程度,直接关系整个厂房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厂房上部建筑物出现的裂缝、倾斜变形乃至倒塌,大多是由于地基、基础的病毒而引起的。地基、基础的病害,一般情况是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附有地下室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并向大面积、大荷载方向发展。由于地下室顶板属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耐久性。因此,本文针对顶板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以某工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提出工程质量,减少地下室顶板裂缝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预制桩与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大城市高楼林立般的基础形式很难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的要求,确保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质量,桩基的使用已日益普及,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些对桩基应用的心得。  相似文献   

14.
地基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成败,取决于基础设计方案选择是否妥当,以及基础设计能否适应建筑场地地基上的实际情况。建筑物下的地基土必须有足够的承担上部建筑物传来的荷载。其变形又必须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建筑物的建造使地基中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运用力学方法来研究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变形和强度问题,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易薇 《信息化建设》2016,(4):135+137
导致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基土质过于软弱、上部结构所受荷载不均匀以及结构自身的问题等。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将会引发上部结构的变形超出允许范围,并且开裂、倾斜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更甚者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在结构上避免基础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室底板(含基础梁)是建筑结构的重要部分。无桩基的筏式底板是整栋建筑的基础,它的作用更显重要。混凝土是地下室底板结构的主要部分,其质量能否保证,不但关系建筑的安全,也关系地下室的使用。混凝土质量的施工浇筑,由于人为因素多,且规范条文不够完善,行业人士对浇筑质量控制,并没有全面的充分关注。浇筑质量可能造成地下室底板结构的质量隐患,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1基坑、基槽积水排除不净浇筑混凝土,可能对结构形成隐患1·1地下室一般埋置深度5米左右,深达二十多米。当地下室处于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的地段时,采取基坑周边止水…  相似文献   

17.
法向承力锚(VLA)是一种新型深海工程系泊基础,锚板的极限抗拔力是反映其工作性能的主要指标.基于假设海底软黏土为符合Mises屈服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材料以及锚板为一刚性体,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接触对模拟锚板与周围土体间的相互作用.从锚板粗糙程度、埋置深度、埋置角度、宽厚比以及荷载作用位置等多角度研究影响VLA极限抗拔力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锚板埋深较小时,法向承载力系数随着锚板埋深和埋置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法向荷载作用在锚板形心处时其法向承载力系数大于法向荷载作用在非形心处时的法向承载力系数.  相似文献   

18.
管线在穿越道路时,通常采用加设套管对穿路管线进行保护,这类穿路的埋地构筑物在地下会受到恒载(覆土荷载)和活载(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该文按埋地构筑物不同的埋设深度,对所受覆土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应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埋地构筑物所受的应力合力,绘制出应力随埋设深度变化的曲线图.穿路建构筑物的埋置深度在1~2 m之间受力最小;埋深在0~1 m间,构筑物所受的荷载以车辆荷载为主;埋深大于2 m时,所受荷载以土压力为主;应力曲线图为合理选择套管形式和确定管线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为相关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安全等级越来越高,且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关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随之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中,由于建筑功能和人民防空的需要,常设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这种建筑在基础设计时采用箱形基础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在进行结构布置时常达不到箱形基础的设计要求,结构计算时常把地下室也作为上部结构的一层来考虑.这样在抗震设防区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就忽略了地下室外墙的作用及外墙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夸大了地震的作用.事实上,地下室外墙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它的影响,将减少上部结构的动力作用,减轻震害.但是由于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机理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工程设计经验,提出了考虑这种有利影响的简化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