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梁漱溟宗教观经历了从以佛教释宗教、以道德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的嬗变;而冯友兰早年主张以诗歌释宗教,后来力主以哲学代宗教。他们都深入探讨了宗教的内涵,认为儒学非宗教。然而,他们的宗教观亦存在很大差异:在宗教思考方式上,梁漱溟重直觉,冯友兰重理性;在对宗教地位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宗教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认为哲学高于宗教;在对宗教的未来走向的认识上,梁漱溟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冯友兰则认为哲学在未来将取代宗教。他们对宗教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宗教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淑杰 《科技信息》2009,(21):185-185,134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内容,本文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宗教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宗教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变小宗教旅游为大宗教旅游,建立专业化的宗教旅行社会企业集团,开发一批新的有宗教特色的旅游项目,建立切实可行的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民俗的形成与传承,与宗教有关。古今中外各类宗教都以祛病灾作为传播宗教的手段,消灾祛病,成为中国第百姓与宗教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中国医药民俗与宗教的关系,除了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关系之外,更多的是与道教,儒教等本土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澳门的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澳门宗教的历史遗存,给这弹丸之地凭添了许多人文景观,成为澳门旅游业赖以发展的丰富的传统资源。本文试从澳门宗教的源流,现存的宗教景点,提要钩玄,彰显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的价值,作为宗教旅游资源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哲学脱胎于宗教的方式不同,其对宗教的态度亦不同。中国哲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基本上剪断了与宗教神学的联系,使中国哲学的发展充满了无神论的色彩。不同的是,西方哲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成熟的哲学脱离了超然的宗教,但作为宗教的核心概念——上帝或神,却犹如一条神秘的光环伴随着哲学的全大历程,映射出哲学的时代主题。因此,重人道和重神道就成为中西哲学在对待宗教上区别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宗教产生的根源,不仅仅是在意识领域,更深层的是在世俗领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彻底的宗教批判逐渐转化为社会批判,从而实现了新哲学的彻底变革,宗教批判的作用以及宗教的角色定位也得到了清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习仲勋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宗教工作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宗教政策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的思想,对宗教职业人员要团结、教育和培养的思想,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想,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的思想,在宗教工作中既防左又防右的思想等等。习仲勋的宗教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宗教工作和宗教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是“关于宗教、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原则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境界,把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世界宗教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活动趋于正常化。但是宗教的发展仍然难以适应信教群众的要求,同时宗教发展中涌现的种种负面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挑战。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的适应就必须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重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论基础,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化,同时加强对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宗教救赎意蕴是许地山小说表现出来的重要特质。深沉的宗教救赎意蕴或隐或显地贯穿在其小说创作的始终。从早期理想化的宗教救赎意蕴到中期隐含于现实中的宗教“潜救赎”意蕴,到最后新宗教救赎意蕴的确立,这是许地山小说宗教救赎意蕴流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太白山区宗教旅游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太白山宗教信仰 性质,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主体构成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太白山区宗教建筑与偶像,宗教活动与旅游开发层次,路线等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宗教旅游具有吸引功能强大、客源市场稳定、生命周期长、重游率高等特点和规律。镇江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多样性和独特性兼备,开发镇江宗教旅游的思路应以注重设计独具特色的宗教旅游产品、营造浓郁宗教旅游氛围、完善宗教旅游的配套设施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并在建立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对北京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变小宗教旅游为大宗教旅游、建立专业化的宗教旅行社企业集团、开发一批新的有宗教特色的旅游项目,建立切实可行的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7.
何莺 《科技信息》2012,(23):243-244
《简爱》作品中始终以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贯穿其中,以此昭示或影响着主人公的命运。它在叙事中大量地使用宗教叙事手法,来展示小说内在所蕴含的与众不同的宗教意识——强调在人性和神性之间统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宗教文化通过多种途径逐渐向高职院校渗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对苏南地区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当前高职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以及高职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全国沿边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这些跨境民族地区各类宗教信徒占全省信徒比重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原因,反渗透力量相对薄弱,宗教渗透严重,危害着国家安全。为此,必须加强研究,提高对宗教渗透危害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宗教管理工作机构建设,在加强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效抵制各种宗教势力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存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后,宗教在我国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客观的社会因素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各大宗教教义逐渐演变,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相协调;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和宗教礼仪的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