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柳发根  陈蕾 《华东科技》2023,(4):126-129
<正>福州市在2016年底第18届高交会上获得了“2016年领军中国智慧城市奖”,成为福建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头雁”。“智慧应急”已然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福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慧应急”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福州市“智慧应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宁波作为中国“智慧城市”的首倡者与实践者,率先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并在2011年正式推出了5年407亿元的财政支持用于各领域的智慧城市发展,今年又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俨然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先驱与旗手.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的支柱和支撑力量,发展智慧产业是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由“行政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众需求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13,(2):6-9
【政府】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召开 1月11日,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中国市长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在北京召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围绕“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作了主题发言,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院士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4.
陈静俊 《科技信息》2012,(1):477-477
去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把它作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的模式。宁波是目前国内建设“智慧城市”理念最成熟、计划最系统、步伐最坚实的城市。文章把“智慧城市”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分析宁波如何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实现改善民生、优化公共管理和促进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建设》2014,(8):34-35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迈向智慧城市的今天,能源技术也因科技的发展而散发出智慧的光产。2012年以来,浙江省开启了能源监测的智慧之门。目前,“浙江省智慧能源监测中心”线运行,“优能利”、“ZIEMC一体式采集设备”等一批智慧能源监测研发成果已被省内各大企业广泛应用,已完成244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直报数据和100家企业实时能耗数据的接入,并逐步向河南、广东、江苏等省份推广。  相似文献   

6.
宁波,自古便因天一阁与宁波港而闻名于世,“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对其最好的注解。号称“中国智慧城市第一展”的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就在这座兼具文化与商贸底蕴的城市举办。9月6日,恰逢第三届智博会召开.记者应邀前往宁波领略智慧城市的绚烂风采。  相似文献   

7.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一张由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各种新元素交互而成的“智慧”大网,正悄悄渗透进城市的边边角角。那么,未来“智慧城市”究竟会是什么样?犹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市民也有一千个关于智慧城市的憧憬与解读。本刊自上期推出“我心目中的智慧城市”之后,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本期继续通过各不相同的层面与视角,诠释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热情期盼及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6,(6):5-5
6月14日从市政府传出消息。我市已决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到2010年,努力实现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水耗比“十五”末降低3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8%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迈向智慧城市的今天,能源技术也因科技的发展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2012年以来,浙江省开启了能源监测的智慧之门。目前“,浙江省智慧能源监测中心”上线运行“,优能利”“、ZIEMC一体式采集设备”等一批智慧能源监测研发成果已被省内各大企业广泛应用,已完成244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直报数据和100家企业实时能耗数据的接入,并逐步向河南、广东、江苏等省份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09,(14):7-7
法新社2009年6月17日的一篇报道说,激进团体绿色和平组织和乐施会最近称,气候变化对中国贫困人口伤害最大,甚至会使部分脱贫者再次致贫。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的一份报告说,上述两个组织敦促中国政府,制定扶贫政策时将气候变化因素考虑在内。清华大学经济学家胡鞍钢说,“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2010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同时,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智慧城市”已经在宁波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级“智慧”论坛也已经多次在宁波举办,“智慧”充斥着整个甬城.而“智慧城市”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之上的,需要多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透过这组数字,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勃勃生机,也深切感受到日益膨胀的城市正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亟需呼唤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智慧城市”描摹的未来蓝图,已成为全球共识及倾力推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端,各省市纷纷出台新一轮发展计划,而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在各地规划中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宁波、佛山、无锡、武汉、深圳等各大城市,均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中国即将进入“智慧城市”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从“智慧岛”到“智慧国”,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目前,其正积极地将本国智慧城市建设向外拓展,与中国深圳开展跨区域合作,并签订了多个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信息化》2013,(11):89-89
10月24日,在2013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之际,一本“立体”的书《智·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百件大事新闻集》与广大读者见面。收录在该书中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十大新闻事件”同时发布,这十大新闻事件分别为: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江苏省扬州市成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率先开展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推动的试点示范工作,这对扬州“智慧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全国有20个城市,江苏省除扬州外,还有南京、无锡入选. 扬州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自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至今二十余年.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扬州在从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向“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跨越的实践中,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管理,逐渐探索建立了“统筹组织领导、统筹顶层设计、统筹标准规范、统筹项目扎口、统筹整合共享”的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领域从政务信息化逐渐拓展、渗透到行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中国城市信息化推进第9名”和“中国智慧城市推进第6名”.  相似文献   

17.
行舟 《信息化建设》2012,(12):25-26
自2008年11月,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以来,尽管国内外对于智慧城市的观念、理解尚在争鸣,但在实践层面,各种建设探索已是热火朝天.在我国,目前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冯洁 《信息化建设》2013,(11):63-64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积极接应“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通过基于智能管道的卓越运营和基于综合平台的新业务创新,全面打造光网无线城市,普及高速宽带,推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助力“智慧浙江”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构建“智慧城市”成为眼下城市发展的主流。从城市生活中“智慧经济”“智慧人群”“智慧管理”“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的发展入手,探讨了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新契机及其新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进行了重新定位,证明了图书馆在智慧城市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展开之时,为总结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和传播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智慧城市评估随之应运而生.但这些评估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评估与城市环境、与大众的感受有何关系?目前评估指标体系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城市之间比谁更“智慧”不科学 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中,广州以“智慧树”的比喻,十分形象地将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包含其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智慧城市’重点是构建一个‘智慧城市’的树型框架,可简单地归纳为:根一基础、干-技术、枝-产业、叶-应用、果-生活.一棵树,它要成长就需要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来养育,而不同的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环境将决定其所养育的树种的不同,如在东北是松树、西北是杨树、华南是榕树、江南是柳树等等.我们不可能说松树比杨树好、榕树比柳树差,因为这些树种能生长在这些地区,是由于它们已适应了该地区的环境.我们无法脱离环境来对不同种类的树种进行对比、分出好坏,诚如谚语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