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此前,太阳系内只有4颗气态行星(外行星)有环状结构,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今,天文学家们又发现,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颗矮行星——妊神星,也有环状带。该结果已于2017年10月11日发表在Nature上。在太阳系外沿有很多小型天体。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这些天体并非都是又小又黯淡,某些天体的体积甚至可与冥王星相当。于是,在2006年,天文学家定义了一类新的行星——矮行星。妊神星是继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之后发现的第5颗矮行星。其形状宛如橄榄,自转速度极快,有两颗卫星,一直以来格外吸引天文学家的目光。"环状带的形成原因实在太多了,有可能是在与其他天体碰撞时产生的,也可能是妊神星本身的自转速度太快造成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1,(12):30-31
1781年3月,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又发现它的运行与根据牛顿理论推导的情形并不一致,这暗示在天王星轨道附近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影响着它的运行。1846年,35岁的法国数学家勒维耶计算出了那颗假想行星所在的位置和质量,他把计算结果告诉了他的朋友——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约翰·格弗里恩·伽勒。  相似文献   

3.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拽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  相似文献   

4.
正天文学家借助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和地球体积近似、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不过,由于它绕转的是一颗红矮星而非太阳那样的恒星,天文学家说它只是地球的"堂兄弟",而非"孪生兄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围绕一颗距地球约500光年的红矮星运行。在这个星系中,共有5颗行星,其中开普勒-186F是最外层的一颗行星,从其距离看,正好位于可保有液态水的宜居带外层。计算表明,这颗行星的直径只比地球大10%,围绕母星的公转周期为130天。尽管其质量和组  相似文献   

5.
正系外卫星比系外行星要难发现得多,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一颗围绕系外气态巨行星Kepler-1625b运行的卫星。这颗卫星体型庞大,直径与海王星相当,距离我们有8000光年。相关论文于2018年10月3日发表在ScienceAdvances杂志上。为了寻找系外卫星,研究人员分析了284颗开普勒卫星发现的行星的数据,这些行星运行在相对较宽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6.
正"海王星沙漠"是一个很形象的名词,指的是科学家预计海王星大小的行星无法存在的地带。通常来说,这种地带的辐射非常强,以至于行星大气中的任何气体都会消失,只留下岩石内核。然而,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名为"NGTS-4b"的行星"特立独行"。它是科学家在这种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4,(5):16
<正>当你想到星体光环的时候,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绚丽的土星光环。但是最近,巴西的天文学家们发现,小行星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光环。这颗小行星名为女凯龙星(Chariklo),位于土星和天王星的轨道之间,直径为250公里,是已知半人马小行星(一类位于木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的不稳定小天体)中最大的。尽管早在1997年2月人们就发现了它,但它的光环直到前不久的一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青年科学》2011,(11):26-27
1.太阳系外发现50颗新行星其中一颗或存生命 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发现50颗新行星,在最新发现的这批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名叫HD 85512b,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6倍,位于距离我们大约36光年的船帆座里,被戏称为“超级地球”。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不久前宣布发现的“第十大行星”实际上可能是众多巨大的未知天体中的一员。这些天体藏身于海王星轨道之外一片寒冷而黑暗的区域中。那里究竟有什么?天文学家还会发现什么?《科学世界》带你去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观察到一颗奇怪的巨大行星,它出现在任何科学家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这颗未被命名的行星,大小约为木星的1.6倍,是天文学家自去年十月开始报道新发现以来,在太阳系外发现的第9颗。  相似文献   

12.
春晓 《少儿科技》2015,(1):36-37
<正>万有引力定律诞生后,科学家一直尝试用它来解释天体的运动规律。他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王星的轨道位置,发现计算的结果却总是与实际观测的位置不相符。难道万有引力定律错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科学家突然想到,也许存在一个未知天体,它产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轨道发生了偏离。经过计算研究和观测,科学家果真发现了一个新天体,它就是太阳系中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在茫茫宇宙中,天体相互作用,进行着各  相似文献   

13.
多国天文学家1月2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迄今最古老的一个“太阳系”.它诞生在宇宙的“黎明时分”,至少5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项发现说明,类地行星的形成遍布宇宙的几乎整个历史,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海王星附近有一颗直径仅有34千米的小卫星Hippocamp,被称为"海王星最小卫星"。然而,一项于2019年2月2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认为,这颗"最小卫星"极有可能只是海卫八遭到撞击后产生的一块碎片。  相似文献   

15.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0):57-57
行星核的质量超过了理论上限值的2倍 根据昴星团望远镜在2004年7至8月获得的观测资料,天文学家发现。在编号为“HD149026”的一颗恒星近旁存在着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其后,再使用其他望远镜进行观测,查明该行星内核的质量竟有地球质量的70倍之多。按照现有的理论。一颗行星的内核是不可能超过地球质量的30倍的。对于研究行星系形成的理论天文学家来说,这项发现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1995年首次发现了外星行星。  相似文献   

16.
王渝生 《科学世界》2012,(10):84-85
冥王星的发现和命名 自1781年和1846年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后,天文学家对发现新的“第九大行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对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研究,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Lowell,1855~1916)在错误的计算基础上断言:  相似文献   

17.
媒体纵览     
正人民网天文学家发现"地球表兄妹"国际天文组织4月18日说,一个最新被发现的星球看起来正适合我们所知的生命存在条件。不太大又不太小,不太冷又不太热。这颗名叫开普勒-186f的行星围绕一个恒星运行,距离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它围绕恒星运行的距离,正好可以使行星表面有液态水,这是生命  相似文献   

18.
海王星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由于发现它的方法十分新奇且前所未闻,因此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直到今天,它仍然被人们引用来作为科学预见的一个范例,被称为是“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相似文献   

19.
§1.问题海王星的卫星,海卫1,在太阳系里的运动是較特别的:它倒着繞海王星运行。因此,有人認为,它可能是海王星获俘宋的卫星,即:过去它可能是个行星。另外,冥王星的軌道較之于其它的行星,也有些特殊,于是,也有人認为原来它可能是海王星的一个卫星,后来变成行星的。从而,自然又产生一个問題:現在的海卫1,将来会不会也变成行星。本文从一般三体問題的角度証明;对于日、海、海卫1、这一系統,海卫1过去和将来都应在海王星的附近运动,即:它过去和将来都应是海王星的卫星。从而对上述的两个問題从力学的方面給予一个明确的答复。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一种最新技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颗遥远的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这颗“怪异”的行星表面炽热无比,且有云和含铁的“雨滴”。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学中心的一个专家小组发,这题行星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