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朱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哲学体系恢宏,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程朱理学的伦理本体包含着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讨论程朱理学的产生及其演变对认识理学以致认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程朱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唐宋时期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地主对农民的直接控制相对减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缓和了。在北宋时“客户”由“私属”变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把“客户”当作“齐民”看待。地主阶级除强化国家机器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以便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作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贾而好儒”,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徽商的言行,指导着徽商的商业活动,推进了徽商的崛起;徽商也反过来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和兴盛。然而,在徽商“贾而好儒”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两面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本文就中国宗法制度的存在形态、发展阶段和历史作用,社会经济形态和宗法形态的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度的关系,“世系群”和宗族、宗法的关系,宗法文化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高艺唐 《科技信息》2009,(2):144-144
“尊正统”观念源于古代宗法制度,中国自古就是个讲究“尊正统”的社会。正统观念对政治,选才,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因此,我们今天应该打破这种观念的束缚,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  相似文献   

6.
汪道昆与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道昆赋予徽商“以义为利”的良贾形象,从道德的层面上还徽商以尊严,以及他对徽商兴衰成败的关注,都体现了汪道昆是徽商的代言人.汪道昆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家世.明中后期出现了“新四民观”和徽商本身的职业与道德的自觉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安理学在微州民间的传播和普及过程中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便形成了微州礼教。徽州礼教标榜仁义道德、忠孝节义,尤其看重忠孝节义,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三言”、“二拍”、《幻影》看徽商李令媛中国封建社会是十分漫长的。然而它也在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在古老的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带来了市民阶层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市民阶层的反抗斗争也日益...  相似文献   

9.
范金湘 《科技信息》2009,(26):147-148
伦理化是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基本表现为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渗透。这一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宗法制度的产生,而宗法制度又使得宗法伦理观念得以形成,并渗透至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中,从而使得传统军事法文化呈现出伦理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理学也称“道学”。这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流派。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始发于北宋周敦颐、程灏、程颐,兴盛于南宋朱熹、陆九渊,历经元、明、清时代。一直流行不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凡是有封建文化的地方,都游荡着理学的幽灵。本文试图就壮族士人接受理学及其影响的种种表现,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徽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黄山、天目山和白际山脉环绕徽州四周,山脉之间形成休(宁)歙(县)、黟县、祁门等盆地,源于四周山脉的新安江及其众多支流回环全境,形成闭塞而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迁徙地.大量中原人口的迁入,给徽州带来了封建宗法制度,促进了徽州的文风,同时也加剧了徽州的人地矛盾.明清时期的徽商,为徽州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秀丽山水”、“文风昌盛”和“富甲天下”终于成为明清时期徽州古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徽州建筑是徽商研究的重要视角,徽商文化是徽州建筑的人文支撑。胡氏宗族聚居的西递村,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再现了封建社会经济繁盛时期商民故里的盛况,其建筑的类型与装饰无不传达着徽商意志,是维护整个徽商群体生态的实体和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宁国商人的经营策略,主要表现为:广建会馆,结为商帮纽带;联合徽商,谋求共同发展;远贾他乡,开辟营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徽派版画是我国版画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反映宗教神话、山水风光、戏曲小说、墨谱等为主要表现题材。受到徽商影响的徽派版画在万历时期达到创作顶峰。在创作技法中,工丽纤巧和注重线描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传统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地域性的商帮异军突起,徽商便是典型。然而商业的发展始终没有冲破传统社会的壁垒而成功迈向资本主义,传统文化的束缚是其重要原因。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明清商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商人自觉地践履孝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孝文化,发展着孝文化。孝文化对商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清政府对贞节妇女旌表建坊有明文规定,获旌建坊对本人和家族都是无上光荣。徽州深受宋明理学熏陶,对于这种殊荣的追求和向往更为强烈,徽州牌坊是现今全国牌坊数量最多的。贞节牌坊作为宗族规训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立既是对女性的旌表,也是宗族施展权力的象征。明清徽州正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牌坊旌表,使得贞节典范不断被树立、被效仿,从而导致节烈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抽取明清时期山西教育发达的蒲州、太原与文风鼎沸的徽州在进士数量和分布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与晋徽商两大商帮教育程度的密切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晋徽商两大商帮在科举教育方面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刘佳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29-132
一直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第一印象莫不是徽商,他们在明清时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在他们的身后,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的迫害,长期过着悲惨、压抑的生活,却依然坚忍不拔,勤劳善良,为家庭的稳定和睦做出贡献的徽州女人,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切,在一首首生动古朴的徽州民谣中有着真切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宗族法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宗族法的最高成就。前人对宗族法的研究多囿于宗族内部,未窥全豹。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自下而上地全面探讨清代宗族法借助家长专制、祭祀之礼、宗族力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了解封建统治延伸到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认识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