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气味爱体是哺乳动物识别各种气味分子和启动嗅信号转导的关键蛋白。气味受体位于嗅感觉神经元树突的纤毛上,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由多基因家族编码。人类气味受体基因分布在几乎全部的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编码一种受体,一种受体可和几种气味分子结合。嗅觉系统可能是以一种组合的方式处理和识别嗅觉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仿生是模拟生物的合理性行为,从而提高计算机对某些复杂问题求解的效率.仿生技术为Agent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思路,越来越多的仿生技术被应用到Agent中.文章对智能Agent、移动Agent和多Agent系统中的仿生技术进行了综述,从仿人类、仿动物和仿生物机体3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结合几种动物或人类的合理行为构造更优化的多Agent系统将是Agent中仿生技术应用的重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用嗅觉去感受世界--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系统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利用嗅觉系统可以识别环境中巨大数量的化学物质。嗅觉是如何产生的?为解开这个难题,美国两位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从编码气味受体的基因入手,发现了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并且证明了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从而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感受气味的。为表彰两人的贡献,Karolinska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授予他们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了两位科学家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昆虫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以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联合的方式,通过建立蟋蟀嗅觉联合学习记忆实验模型,探究了双斑蟋嗅觉联合学习记忆能力。实验以蟋蟀自主学习为主,利用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嗅觉联合学习训练,训练时气味A伴随清水出现,作为奖励,气味B则伴随盐水出现,作为惩罚,使蟋蟀在主动饮水过程中辨别气味,形成记忆。训练后24 h测试蟋蟀对气味识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蟋蟀一次嗅觉联合学习训练,就能够形成对气味的记忆,并且能够通过再次学习训练替换之前的记忆,显示了蟋蟀还具有容易刷新以前联合学习记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培养出一种能"闻"出光线的小鼠,为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嗅觉功能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自然.神经科学》杂志详述了这项研究,这为未来研究气味和感受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感知系统的神经机制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用于乐器识别的听觉仿生系统.该系统基于人类听觉系统中对声源识别起关键作用的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耳蜗核等部位的生理学功能设计出听觉仿生系统,并对乐器特征进行了提取,进而建立模拟听皮层功能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构建的由7种乐器243个独奏乐曲样本组成的乐器数据库进行分类识别,乐器识别正确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仿生机械臂控制系统在自然交互性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Leap Motion体感技术的仿生机械臂控制系统。采用Leap Motion对操作者手部关键点空间坐标进行采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手部姿态算法,将空间坐标转化为手部的角度参数,控制机械臂完成同步仿生运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控制机械臂较为准确地模拟人体手臂的大多数动作。  相似文献   

8.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9.
KⅢ模型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模拟嗅觉神经网络的仿生模型,KⅢ模型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KⅢ模型的结构更接近真实的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分析了该模型进行模式识别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不同的刺激持续时间,KⅠ模型呈现出不同的输出响应;将时变信号作为刺激直接输入时,KⅢ模型也可以形成特定的吸引子组区别不同的模式,这也为KⅢ模型直接识别时变信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的光纤光栅Bragg波长解调原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仿真了干涉仪的输出谱,并讨论了其输出电路的运算形式.实验研究了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系统的波长解调方案,该系统达到0.7 pm的波长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