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过程,综合卫星、雷达、探空、雨量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的影响,低层切变明显,高低空配置对降水过程十分有利;多资料集合预报能很好的把握增雨过程的时间段及落区,云层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个降雨过程十分适合催化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6年4月1日至2日的降水过程为例,按照人工增雨作业流程的五个阶段,介绍CPAS系统在飞机增雨作业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CPAS在整个增雨流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实时轨迹叠加雷达,能更好地指挥飞行的区域路线,增雨量计算与对比区选定,能有效计算出增加的雨量,为下一次增雨计划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3月11日至12日发生在福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降水前后高空各层和地面天气形势的变化,明确了此次降水过程天气系统环流的配置情况,进而对降水过程期间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2021,(2):149-15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1°×1°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等,对洛阳市2017年9月24日至10月17日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影响天气系统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偏东、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维持、副高的西伸北跳、西风带短波系统活跃、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是这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连阴雨期间,大气低层湿度大,但水汽辐合和垂直运动条件较弱,致使降水持续时间长但雨量不大;阴雨天气期间,近地层基本维持偏东风或东北风,降水中断间歇,近地面基本为偏南风。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21,(1):138-14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卫星探测资料及产品对青海东部地区2013年8月21日、2018年8月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外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集中时段的云顶亮温(TBB)梯度大值区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水汽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均是来自副高外围SW-NE向水汽输送带,降水出现时段水汽图像上有明显的白亮区域;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物理量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用许昌地区五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实时天气图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1°×1°的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了2011年9月10~19日许昌秋季连阴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表明,连阴雨前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逐渐建立并维持,北部西伯利亚地区横槽逐渐南压,不断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南;连阴雨后期,伴随着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崩溃,南压至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转竖携带强冷空气南下,连阴雨结束。副热带高压和其南侧的热带气旋分别在连阴雨前期(9月10~14日)和后期(9月15~19日)使低槽移动缓慢,利于阴雨天气的持续。高空南亚高压和强大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带的稳定存在,利于中、低空产生降水的系统的维持和发展以及能量、水汽的输送,为连阴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22年4月23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数值模式检验分析,检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强降雪的预报能力,从而提高本地暴雪预报准确率。【方法】选取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四个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24 h累计降雪量≥10 mm),采用天气学分析、对比分析法,利用EC-thin,CMA-3KM和CMA-GFS三种模式与暴雪个例实况进行检验对比评估。【结果】(1)环流形势场对比CMA-GFS模式对于高原槽预报较EC稳定且准确,基本与实况吻合,而EC越靠近临近时次预报更为准确;从槽线移速来看,两家模式均预报槽线移速比实况快。(2)24小时降水预报检验,EC模式对落区、强度的把握明显优于CMA-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3)一般性降水准确率预报CMA-3KM参考性最好,且最稳定,准确均在70%以上;三种模式的暴雪的准确率并不稳定,夜间出现的暴雪预报效果08时次优于20时次。【结论】CMA-3KM预报降水效果较好,但稳定性不高,EC模式对降水的落区、强度的把握优于CMA_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ICAPS资料、各种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对2004年7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机制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为武威市大降水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叶东 《河南科技》2013,(9):168+176
2008年7月15日,新乡市西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持续时间较短,降水空间集中,为多年罕见,本文利用MICAPS,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和自动雨量站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的预报经验,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是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并配合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所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再加上地面的西南倒槽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底层空气快速饱和,由于强盛的副高的阻塞作用,冷空气堆积、发展,形成了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增雨潜力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兰州市历年的高空和地面资料,通过计算最大可能降水量、自然降水产出率等物理量,对兰州市的降水资源和增雨潜力气候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自然降水产出率和增雨潜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