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主要研究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2006至2016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性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6年湖南省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至2016年无严重失调地区;(2)湘东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较高。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存在向东及向南发展的趋势。(3)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依然存在不足,且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法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6—2016年全国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进行测度评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Tobit模型定量分析各要素对省际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建设用地环境效率整体偏低,其中东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的效率均值最高,北京和上海一直处于建设用地环境效率有效状态,而西南部,长江中游经济区最低,其研究期间均无有效状态省份;2)从各区域建设用地环境效率变化趋势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和陕西增长较快,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黑龙江、甘肃、湖北和海南有所下降,东部、北部沿海经济区增长较快,而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增长速率最为缓慢;3)产业结构和科技研发强度对建设用地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之间的关系呈U型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当前中国建设用地的强度控制以及指标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著,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著。(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著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非预期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时空差异格局.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仍然处于低效率阶段.全局Moran’s I指数在时间路径上受社会政策环境影响总体呈现“M”型波动趋势,其空间差异特征变化为阶段性.同时全国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且各省份之间具有空间依赖性,集聚态势显著.Getis-Ord GI~*指数揭示了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始终保持“东热西冷”的格局,这与中国全局空间演进格局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环境治理绩效将影响到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华东六省的环境治理问题,从投入和产出2个角度选取9个指标建立华东六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XDEA软件计算华东六省2012—2016年的环境治理绩效得分,利用SPSS软件对华东六省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福建和江西3省的环境治理情况优于浙江、山东和江苏3省,江苏省的环境治理情况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上的操作线性扫描系统(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OLS)所获取的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结合省级电力消费量构建2000—2013年省级尺度电力消费模拟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14 9,这表明模拟模型有效。在此基础上反演出市级、县级和栅格级电力消费量,最后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电力消费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 2000—2013年中国电力消费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电力消费总量由2000年的13 606.29亿kWh增加为2013年的53 423.39亿kWh。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高电力消费聚集区域,西部地区则呈现低电力消费集聚态势,可见电力消费量分布呈现胡焕庸线特征。栅格、省级、市级和县级尺度电力消费量呈现出一致的分布趋势,不同地区电力消费存在着差异性。市级尺度是模拟电力消费的有效行政单元。2013年12.9%的省份、16.56%的城市和40.95%的县域电力消费呈现出局域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及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空间分布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二者空间演变耦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5—2016年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地理集中度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不一致指数较低的地区较为集中,主要是长株潭城市群,不一致指数较高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是郴州市、永州市和岳阳市;(3)2005—2016年湖南省不均衡指数总体表现为不均衡程度显著下降;(4)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对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非均衡格局具有正向影响,创新集聚效应、创新联系和工资成本因素对二者的非均衡格局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1996—2013年山东省工业用水量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探究山东省工业用水强度时空演变格局,得出以下结论:(1)近17年来,山东省行业增加值和行业用水量持续增长,而单位行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降幅达90.40%;(2)经济规模效应是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效应的作用较小,技术效率效应是抑制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等7大行业是山东省水资源密集型行业;(4)1996—2013年,山东省工业用水强度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分异格局特征明显,基本呈现东部沿海偏低、西南地区偏高的特点.最后从结构调整、政策体系以及空间差异等视角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了2011年、2013年及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疆旅游搜索指数.运用季节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新疆旅游关注度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引入GWR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关注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各年关注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节假日、周存在"前兆效应";(2)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疆旅游关注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大多数地区呈现出持续的"低—低"集聚现象;(3)GWR模型优于OLS模型,从全域视角看,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及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新疆旅游关注度的影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从局域视角看,各影响因素作用整体上与OLS模型结果一致,但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16年中国地区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使用Arcgis中的克里金插值法、线性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以此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地区NDVI时空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中国大陆地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在每年春季夏季植被带从北向南逐步升高,秋季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在东南地区受季节影响变化不明显,植被状况最好的季节为夏季秋季.(2)从空间尺度来看,中国区内呈现出东南地区高,西北地区低,其余地区居中的趋势.中国区域范围内植被NDVI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01~2016年之间NDVI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其中2005、2010和2012年NDVI出现了下降情况.(3)各分区NDVI上升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变化呈现基本一致.植被NDVI受气候因子影响最为显著,在不同分区内影响NDVI的主要因子并不一致.(4)2000~2016年以来除少数几年的月均NDVI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外,大部分年份NDVI最高值都出现在7月,2011~2016年7月均NDVI相较于前10年已整体升高至0.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评估我国30个省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对能源效率值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部门能源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且地区间的差距较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的工业部门能源效率值最高,宁夏和贵州的工业部门能源效率值最低。同时,研究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1%,表明我国工业正在向低碳模式转变,但是地区间的差距未能缩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脆弱性概念与内在机制解析,构建城市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测度2000—2013年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脆弱性.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探讨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变的障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脆弱性指数从2000年的0.718下降到2013年的0.398,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脆弱性逐渐降低;(2)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大差距高脆弱性向小差距低脆弱性演变的趋势,高脆弱性城市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北部和西南部等地区,山东半岛、辽宁半岛及京津地区城市的脆弱性较低;(3)影响环渤海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变的主要障碍因素依次为治理措施、经济创新、社会进步和经济规模,障碍度分别为32.27,30.84,20.11和16.78.研究结果为环渤海地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从0.304 3上升到0.623 4,但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均处在中度协调阶段;(2)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湘西、湘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湘中、湘东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3)该省各地州市在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产业空间联系是区域经济联系的核心内容,对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中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方法分析产业空间联系方向、分异特征及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联系强度以京九、京广、沪昆铁路为主要发展轴向两侧降低,主要联系方向具有中心和地域邻近指向性;(2)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主要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点向四周降低,产业对外联系总量较低的区域基本分布在3个核心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区域周边,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同时部分地区形成"洼地"和低值集中区;(3)从网络格局来看,主要以少数大城市为核心建立复杂产业联系网络,且发育不均衡;南昌、武汉、长沙、岳阳、宜春、常德等城市在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对科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贵州省1995—2016年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数据,对其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活用能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从247.64 kg标准煤/人上升到394.15 kg标准煤/人,其增长率为51%。(2)1995—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活碳排放呈波动性变化,期间从614.57 kg CO_2增加到863.71 kg CO_2,其增长率为41%。(3)1995—2016年贵州省生活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以煤电为主。(4)1995—2016年经济增长是影响贵州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要因素。(5)在1995—2016年因素分解中,人口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而碳排放强度与消费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突出问题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基于DPSIR模型,运用熵权法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2015—2019年期间静乐县乡村系统韧性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生态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群作为优质资源集中区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探究其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层面构建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以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并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5年间,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由0.327增加至0.736,部分城市群在2005年出现下降,其中绿色财富水平的降低是引起绿色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2)绿色财富和绿色增长水平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这与绿色发展水平的分布格局相一致,而绿色福利则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3)对全国城市群从一级准则层分析,障碍度排名为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从二级准则层分析,经济水平和生态水平是障碍度最高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及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项与交通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长株潭地区的交通碳排放保持较高速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大;(2)人均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对交通碳排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城镇化水平与单位GDP能耗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与接待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收入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法、熵值法、耦合协调等,对2006—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综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6—2016年,17地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态势较为明显,空间上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2)研究时段内,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上升幅度为0.001~0.029 6,但整体处于中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整体稳步上升,上升幅度为0.010~0.045 8,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异格局.(3)整体上,土地利用效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者间的差距趋于收敛.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充足矛盾,亟需调整城镇化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二者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20.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