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对做好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正>防灾减灾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今年国际减灾日期间,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和行业特点,紧紧围绕主题,通过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技能示范、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等活动,普及推广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伤亡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重点强调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进而进一步完善国家防灾减灾体系、机制建设,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本刊特邀请、摘编部分参与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代表分享他们的国际减灾日活动感想。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火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多学一点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 ●如何应对火灾? 公共场所 拨打119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汶川大地震直接促成中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迫切需要改变地质灾害防治"重灾后整治、轻灾前预防"的传统安全性思维。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从传统安全性思维到风险思维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研究,注重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风险思维的培育,特别强调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不断提高公众的风险思维和防灾减灾意识,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文化,最终促成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汛期以来,古丈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从源头上防范灾害风险,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灾害预测预警会商、多方位宣传教育等工作,多措并举筑牢基层防灾减灾救灾防线。注重隐患排查全面落实问题整改古丈县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认真落实湘西州人民政府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X023(古田)线K0+200路基安全隐患、古丈县民族大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0日上午,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江永县全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现场宣传活动在潇浦镇知青广场隆重举行。县减灾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安监站人员、潇浦镇村(社区)干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首先开展了启动仪式,与会代表纷纷现场发言。仪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金昌市大风沙尘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ArcGIS应用技术的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对金昌市开展大风沙尘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将风险区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次低风险、中度风险、次高风险、高风险。绘制大风沙尘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灾减灾、减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部署今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强调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4月12日,从湖南省减灾委员会、湖南省民政厅传来喜讯,杨家山社区荣获"湖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杨家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4月,总面积0.6平方公里,总人数1.3万人。近年来,该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社区"的工作思路,以宣传救护知识和救助技能为主线,以开展防灾减灾宣教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社区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日俱增,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预报和预警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指出,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特大型城市,其可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赤潮、高温、雷击和地震等.上海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和成因复杂.针对上海市降险减灾的严峻形势,提出应从防范重点自然灾害,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技术研究,健全综合救灾体系,建立可操作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避难所建设,减轻防灾降险后遗症,组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和培养灾害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着手,以提高上海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灾害风险、风险情景概念的界定,提出灾害风险情景的类型及组合方式.针对灾害情景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本程序,提出灾害情景风险的表达方式.本文强调,灾害风险只有在一定的情景组合条件下,才有表达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才有进一步服务于区域防灾减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十大事件分别是: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成为关注焦点;甲型H1N1流感全球暴发,中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屡被揭露,公众呼吁科学精神回归;首届"防灾减灾日"确定,提升全民灾害防范意识;聚焦日全食形成天文科普热,推进社会化科普;中国科技馆新  相似文献   

19.
11月7日下午,"两岸防灾减灾研讨暨灾害救援经验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和金门大学共同发起,邀请了30多位从事灾害防御及救援的专家、学者参加,与会者就两岸  相似文献   

20.
当今,全球范围内各种灾害发生频繁,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本文基于风险理论,从区域旅游资源灾害的危险性、旅游资源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子出发,建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对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