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力之友     
编者的话 我们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对办好刊物,扩大发行提出宝贵意见,限于篇幅,本期摘登最近的三封来信。第一封来自天津,写信人是一位高中学生,他在1997年第一次看到“知力”;第二封来自甘肃,是一位老读者写来的;第三封信是我刊作者、汽车领域的专家蓝兵先生写来的。这些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杂志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6,(7):80-80
我是一名酷爱经典战役的军人。非常喜欢你们杂志中的百战经典系列,让我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的战争故事和历史人物。从2003—2006年每一期杂志我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能否介绍一些有关现代兵器、历史战役与现代战役的对比等方面的文章?衷心希望你们的杂志能越办越好。唐山于汶军我从“文革”前就开始阅读“知力”,每次收到杂志,读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读完还让孩子欣赏,使更多人了解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积极性,在科学道路上携手共进。我建议贵刊可否开辟一个“自主创新”的专栏,每期刊出几篇好文…  相似文献   

3.
知力之友     
来信选登 在今年第2期杂志的“知力之友”栏目里,我又认识了许多朋友,而我最好的朋友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每当我收到每一期的杂志时,我就什么都不顾,翻开杂志的第一页,开始细细地品味,久了,已养成了一个习惯了。 “大视野”、“科幻之窗”、“爱迪生俱  相似文献   

4.
最近突然收到东大地球物理系毕业时的老相识——I先生的单行本。他的专业是气象学,专门研究湍流,因此以前未曾收到过他的书。这次赠书给我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本书题为《地震与湍流》,在该文的末尾部分谈到了地震预知的问题,但好象有被误解了的地方,所以打算在信中就地震预知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我想持有I先生这种观点的人  相似文献   

5.
自然杂志编辑部: 贵刊1980年第8期赵丰先生的文章《地球的音乐——地震波趣谈》,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我从事于地震记录图的分析研究多年,感到这篇文章真是写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我估计这位赵丰先生对于地球  相似文献   

6.
中外科技桥梁正当我应美国科学院院士阿亚拉(F.J.Ayala)教授之邀赴美工作之际,收到《自然杂志》编辑部为创刊10周年纪念专辑而发的约稿函。很多外国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中国的Nature杂志”,并且交口称赞,足见《自然杂志》影响之广。十年来,《自然杂志》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通过《自然杂志》两次预言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摘登过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赠送的礼品--本刊编辑部我是一个资深的科普爱好者,在30多年前的高中时代就是一名热心读者。时至今日,科普杂志已成为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现在,某些科普杂志改变了方向,令人失望,而贵刊仍不改初衷,以科学性和知识性赢得了众多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认识夏禹龙先生已45年了,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师长之一。那是1973年7月,我到上海《自然辩证法》杂志编辑部工作,虽然这本杂志受到"四人帮"的控制,但编辑部却聚集了一批来自理论界和高校的知识分子,尽管当时不得不违心地编写一些所谓批判"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文章,但大家始终关注着国外自然科学领域的进展,我也因此耳濡目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摘登过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赠送的礼品——本刊编辑部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从初一就开始订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一直坚持不懈整整8年,现在我已经上大学二年级了。很遗憾,学校的阅览室中没有我最喜爱杂志——《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我在杭州城找了许许多多的书店,竟然也没有找到,就像很久没有看见老朋友一样地想念它。我想《知识就是力量》是一本很好的科学普及杂志,而杭州偌大一个城市,竟然如此稀缺。如果可能,我很乐意把贵刊向各书店推荐,以扩大贵刊发行量和影响力。浙江吴新像杭州这样著名的文化城市,都看不到零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家楫 《科学通报》1965,10(5):468-468
秉志先生是我国生物学界著名的前辈。远在三、四十年以前,他大力倡导我国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作出很多贡献,为发展我国动物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钻研业务,到老勿衰。不久前我还收到他一篇最近发表的论文,几个月前我在北京还看到他几次,他虽已年届八十高龄,精神仍矍铄如常,想不到讣告传来,竟这样迅速。秉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动物学界的一个巨大损失。秉先生有高度的爱国热诚。在旧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对外奴颜屈膝,丧权辱国,对  相似文献   

11.
旅居美国奥克兰市的林文伟先生是美国太平洋天文学会会员、美国APRO空中现象研究会职员,对UFO颇有研究.他为了使我国广大读者也能了解美国1979年UFO年会的概况,特从海外将会议资料和照片惠寄《自然杂志》编辑部.据林文伟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12.
熊小芸 《世界科学》1992,(10):12-13
在钱学森先生荣获国家颁发的崇高奖励之后,人们对控制论、系统论的进展十分关注。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受《世界科学》杂志之托,拜访了刚刚踏入中年之列、成绩卓著的控制论专家郑应平研究员。北京初春的一天,郑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们。郑先生首先看了我们的采访提纲,用征询的口气对我们说:“我想尽量按提纲又不完全按提纲回答你们的同题,这样更随便一点,是否可以?”我们同意并希望郑先生能谈一谈自己的业务成长过程,这样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更有启示作用,采访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3.
心理信箱     
我是一个上初二的男孩子.而且是一个插班生。我在学校的图书馆偶然看到了一本杂志.书的名字叫《知识就是力量》。在杂志中,我认识了您。我见到里面有很多跟我同龄的孩子在诉说心事.并得到了您深刻的回答。我心里痒痒的.也很激动。因为我也有很多事情想不通.一直深埋在我的心底,希望您能帮助我。  相似文献   

14.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5.
致读者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本杂志社收到许多偏远地区的读者来信,述说因生活艰苦订不起杂志,但又非常喜欢“知力”,只好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杂志,此情此景令我们十分感动,所以经研究决定从去年7月份开始实施8折优惠订刊政策。此举实施后,收到众多读者的好评,但是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不少的读者几次三番打电话或写信来说收不到杂志,原因不明或说原来在邮局订阅时并未出现这种情况,并对  相似文献   

16.
海外书简     
自然杂志编辑先生: 读过《自然杂志》3卷4期,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的几篇文章引起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9,(6):1-1
最近,我们收到两封读者来信,一封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天文学家李元先生的来信,另一封是老读者张忠远先生的来信,他们的来信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  相似文献   

18.
主席先生和敬爱的朋友: 我怀着極为激动的心情,在我的女兒和她的丈夫动身前往中国的前夕,把这封信交給他們。我的女兒海倫娜·郎之万和她的丈夫密歇尔·郎之万,都是科学博士和核子物理学家。我很高兴,北京将举行皮埃尔和玛丽·居里的紀念会以及郎之万先生和夫人能有机会前往出席并訪問您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8,(2):80-80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刊登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的礼品。——本刊编辑部编辑先生(女士):您好近日读贵刊2007年第三期中一文《发现红军标语》,其中45页有一张图片,下注:永安市清水乡钟宏富家新发现的红军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笔者因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关系,有一疑问请商榷:我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七八月间,严武光先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给我寄来他的父亲、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保存的一包珍贵信函,其中有严济慈的手迹,也有国外著名科学家及科研机构的来信。这批计有60多封信函多系法文,特请我的学友文云朝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