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性质出发,详细分析了导体与导体和导体与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指出了并非同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排斥、异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吸引的客观规律;利用镜像法详细推证了点电荷与导体球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就静电场中导体的电势计算方法—叠加法加以扩充,对静电场中复杂的导体的电势问题进行了分类讨论,由此解决了很多复杂的静电场中的导体的电势问题。由于处在静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是一等势体,导体中哪一点(面)的电势能代表整个导体的电势是求解导体电势的关键。就静电场中具有对称性的复杂导体电势的计算采用了新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传输线路。高频传输电缆(10)的传输线路部(20)包括电介质主体(200)。在电介质主体(200),从第一主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形成接地导体(211)、信号导体(221)、以及接地导体(231、232)。从与第一主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接地导体(231、232)设置在与信号导体(221)不重叠的位置。接地导体(2221、2222)形成在电介质主体(200)的厚度方向上与信号导体(211)相同的位置上。接地导体(2221、2222、231、232)利用层间连接导体(290)与接地导体(211)连接。各接地导体(2221、2222、231、232)的宽度比信号导体(221)的宽度窄,接地导体(2221、2222、231、232)宽度之和比信号导体(221)的宽度宽。  相似文献   

4.
通过讨论原来孤立的导体在放进不接地中性导体后电容的变化,来分析不接地中性导体对原来孤立的带电导体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原来孤立的导体在放进不接地中性导体后电容的变化,来分析不接地中性导体对原来孤立的带电导体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电容的定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两个带等值异号电荷的导体,可以为任意形状,当周围没有其它导体或带电体时,它们组合为电容器。其电容的定义式为:C=Q/U_1-U_2式中Q是两导体之一所带电量的绝对值,U_1、U_2分别是两导体的电势。2.采用静电屏蔽的原理,设计一种导体的组合,电容器就是这种导体的组合。例如导体2做成空腔,导体1被绝缘地固定在该空腔中,导体1和导体2组成了一个电容器。其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例子说明了几何形状对孤立导体上面电荷分布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对几种带电孤立导体的电荷密度的分析、计算、讨论,得出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不仅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关,还与导体表面的整体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例子说明了几何形状对孤立导体上面电荷分布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对几种带电孤立导体的电荷密度的分析、计算、讨论,得出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不仅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关,还与导体表面的整体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无限长直电流磁场中导体的电动势问题.当电流恒定,导体匀速远离电流,导体上的电动势的大小将随时间t增加而减小;若导体沿着电流方向移动,则电动势为零.当电流随时间按照正弦规律变化而导体静止时,导体上的电动势大小将随时间t按余弦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高温钙钛矿型质子导体具有较好的性能与应用前景.介绍了钙钛矿型质子导体的结构、性质和导电机理,概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类质子导体,比较了各类质子导体的化学稳定性、强度及导电性能,叙述了质子导体的各种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组成对钙钛矿型氧化物质子导电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说明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质子导体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改进传统质子导体,开发新型质子导体,改进质子导体的制备工艺,以拓宽材料的工作温度,提高材料化学稳定性及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
几种特殊带电金属导体的空间电势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逆矢径变换,分别求出了金属导体球壳与无限大金属导体平板、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金属导体球壳、两个内切金属导体球壳、两个外切的相同的金属导体球壳间的电势分布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2.
导体是一种特殊的介质。由于它的内部结构,使它在外场作用中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我们知道,金属导体中具有大量的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晶体点阵,当导体处于某一种确定状态时(如带有一定的电荷或具有确定电势),只要无外界影响,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就无任何定向运动,处于一种静电平衡状态。这时,导体内各点的场强(?)=0。当导体受到外场的作用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晶体点阵作定向运动,从而引起导体内电荷的重新分布。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使导体处于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保持总电荷不变或具有确定电势)。这时,导体内各点的场强仍等于零,导体仍是一等势体。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一导体通过和带电金属板反复接触而充电,金属板所带电量在每次和导体接触后又重新补充到Q,如果q是导体第一次充入的电量,问导体最后的电量是多少? 原题解:由于静电学方程都是线性的,当导体和金属板接触时导体带电 q.=C_1V.(1)金属板带电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性质和感应电荷的镜像分析法.通过特例对导体与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并非同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排斥、异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吸引的客观规律;详细推证了点电荷与导体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电场的作用下,处在电场中的接地导体上,一般会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的大小与场源电荷的大小,导体的形状及导体与场源电荷的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中,可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导体上感应电荷的大小。本文给出一种用互易定理求接地导体上感应电荷的方法。设有一组导体,所带电荷分别为Q_1、Q_2、…Q_n,这些电荷在各导体上产生的电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热电学模型中的热量散失现象,这一模型被称为欧姆热问题.在该模型中,两个导体被串联在一个两端具有恒定电势差的闭合电路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产生热量.而这两个导体的电阻率均依赖于导体的温度.在该问题的数学描述中,两个导体温度的模型是一个齐次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下的半线性的非局部抛物方程组.  相似文献   

17.
尖端导体表面附近的静电场分析,是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其表面曲率关系的重要手段。求解球形尖端导体表面附近的静电场,发现这种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导体上的电荷分布规律与理想尖端或锥形尖端相比较,电场强度和电荷密度均小得多,它们的分布随相关参数的变化而更快。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电场与导电媒质内恒流电场的比拟,得到两导体间电容与电阻的关系,将之推广到孤立导体电容的求解.从而得到了孤立导体的接地电阻,并计算了半椭圆导体球的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空间是否存在导体两种情况去讨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可逆性.结论是:当导体存在时,除不闭合导体中感生电场已达稳定情况外,都是不可逆的;当不存在导体时,电磁感应现象则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0.
离相封闭母线的导体在短路过程中作横向运动时在铝外壳上引起涡流,这项涡流与导体电流相作用而产生电动力.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和推导,并指出这种作用于导体上的“运动电动力”除了过去已为人们熟知的回心力那一部分外,还包括另一部分即阻尼力.前者是由于导体磁埸在外壳上的感生电动势而产生,与导体负位移成正比;后者则是由于导体磁埸对外壳的切割电动势而产生,与导体速度的负数成正比.二者都有利于减轻短路时的母线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