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尽管后现代主义文学难以梳理,但概括而论,仍能分辨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若干特征,如碎片化、互文性、反体裁、迷宫小说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求解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唯有经过时间岁月的冲刷,才能对此作出完整的定位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赵松 《科技资讯》2014,12(25):206-206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一种新型文学类型,其对欧美文学创作研究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具备后现代主义的固有特征,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修辞手法不同。对此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说明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之一。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它的主旨是“反戏剧”、“反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表现手法荒诞、场景孤立封闭、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怪异扭曲和语言破碎混乱。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 ,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打破了美与丑 ,文学与非文学 ,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 ,而是既异中有同 ,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五年来我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五年来我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特点:第一,理论研究仍然是主流;第二,诗歌研究是薄弱环节;第三,研究的作家趋于广泛;第四,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研究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五年来我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五年来我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特点第一,理论研究仍然是主流;第二,诗歌研究是薄弱环节;第三,研究的作家趋于广泛;第四,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研究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平面化”主要指:人物平面化,情节、结构平面化,背景平面化,主题平面化。“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10.
张琳 《科技资讯》2006,(21):240-240
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自21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试图对后现代主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似乎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最难剖析其内容,也最难概括其特征的社会思潮,是众多的经常处于冲突之中的思潮、态度、倾向的混合体。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明确的表现:它明确地告诉读者:小说纯属虚构,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或幻象,邀请读者步入这个虚构世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解构式的写作方法,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行颠覆;而且小说不再宣扬战争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反而关注战争的灾难性与毁灭性,是对传统战争小说的解构,同时也对英雄主义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评论家对公认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的解读大多从美学和小说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文本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代表作,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一般不太关注作品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批判。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该文本在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3):14-16,97
80年代以后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 ,也影响了中国文坛 ,一些作家主张“平面写作”,取消理想 ,消解文学的深度 ,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新思潮 ,如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等  相似文献   

14.
约翰·巴思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的第二部作品《路的尽头》充分讨论了"面具"的深刻含义。人格面具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但在整个人格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运用面具理论,分析小说中主人公雅各布·霍纳错综复杂的思想,探讨人格面具对他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分析导致霍纳人格面具膨胀和人格分裂的深层社会原因。可以发现,巴思正是试图通过借助霍纳所戴的面具,嘲讽当时虚无、荒诞和存在焦虑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5.
多克托罗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至今发表了10部长篇小说。在其中彰显着作者激进的犹太人文主义思想和对小说的历史回归性的坚持,在创作模式上作者对各种写作手法驾轻就熟,技巧高超,或以历史与虚构结合,或将小说与诗歌、散文相结合,或使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相结合,或小说与音乐相融合,充实和拓宽了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武端理  张焕珍 《科技信息》2011,(13):21-21,303
丹.布朗具有明显后现代悬疑的小说《达.芬奇密码》极受读者欢迎,但是由于被归为通俗小说,其隐藏在作品之中的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东西却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一部典型的晚期后现代主义小说,它的内外充满了诉求和谐的思想,尤其是在开放式结尾上。这一特色与作者丹.布朗有着莫大的关系,并展示了生于二战后新一代作家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小说开放式结尾,揭示了其体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谐性的作者因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密码具有永恒的制约性,宗教文化作为制约性因素始终是俄罗斯文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所有时期的文学中都保留着宗教的因素与特征,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就具有很多东正教中关于女性的观念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