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编组场解体工作效率,郑州铁路局投资兴建的洛阳北驼峰编组场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我集团公司原郑州铁路工程四公司承建施工,1997年4月本编组场开始使用ZK3—A型电空转辙机。它具有转换快、牵引力大、锁闭可靠等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并且体重较大,检修及更换零部件不太方便。根据近10年来洛阳北编组站ZK3-A型电空转辙机故障的调查核实,在120件故障中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及平面设计确定的条件下,车辆因素成为峰高设计的变化因素,并以此分析了既有驼峰设计规范中以总重30 t不满载关门窗的滑动轴承P50作为驼峰设计难行车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三难条件出现概率的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并设置一定的三难条件出现概率,计算出相应的难行车质量,为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维俊 《科技信息》2010,(35):28-28
驼峰测速雷达在现场使用中出现的信号跳变和中断,严重影响驼峰的作业安全,本文从主要问题入手,陈述了测速雷达安装、调整和测试的方法和达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IGS提供的太阳活动第23-24周期间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GPS TEC数据,分析了东南亚地区经度110°E区域在不同的太阳活动情况下白天电离层赤道异常(EIA)各参数的南-北不对称性变化,以及不对称性随太阳活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活动的强弱与赤道异常双峰强度和双峰差异大小的关系明显,赤道异常双峰在驼峰强度、纬度位置和出现的时间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有比较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在太阳活动高时,EIA双峰强度差异明显比太阳活动低时要大,各季节的峰值强度均值表现为北驼峰比南驼峰强,6-8月份北驼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平均比南驼峰出现时间晚约1 h。在太阳活动低时,夏季和秋季节时北驼峰比南驼峰强,秋冬季节南驼峰比北驼峰强,且冬季北驼峰出现的时间要比南驼峰早约1 h,在5-9月份期间北驼峰出现的时间要比南驼峰晚约2 h。随着太阳活动的逐渐升高,冬至期间不对称性指数Ia均值增大的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结电容放电的观点探讨注入电流脉冲结束后p—n结不稳态的异常衰减过程。分析指出:在小注入条件下,结暂态电压有两种异常衰减,都形成驼峰曲线。势垒区复合中心导致开路驼峰出现;结并联漏电通道则诱发非开路驼峰。这两种驼峰的发生都归结于势垒电容放电。开路驼峰曲线的拐点为V_t(t_i)=V_D-(2KT/q)(突变结)及V_g-(4KT/3q)(线性缓变结);非开路驼峰曲线的拐点则为V_t(t_i)=(2/3)V_D(突变绪)及(3/4)V_g(线性缓变结)。两种驼峰曲线的初段均可用来测量结型器件的少子寿命。  相似文献   

6.
热层大气赤道异常是指热层大气存在类似电离层赤道异常的驼峰结构,但其南北驼峰出现于磁纬±20~30°区域.热层赤道现象早在40年前就被发现,然而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电离层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前人陆续提出了化学加热及纬向风场拖曳作用等假说来解释热层赤道异常的形成,但基于这些假说得到的低纬热层结构与观测不符.最近研究发现,热层赤道异常槽与电离层驼峰的形成原因不同,离子与中性大气的场向拖曳作用形成热层赤道槽,且离子与中性气体相互碰撞引起的能量交换是热层赤道异常驼峰的形成机制.本文简述热层大气赤道异常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代刚 《科技资讯》2014,(4):106-106
道岔转辙设备是车站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联锁设备,也是故障高发设备,分析道岔转辙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开展工电联合整治提高道岔运用质量,并提出设置值班工区和检修工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SS9电力机车在运用中经常出现一些空转故障。这里所说的空转故障,不是指机车正常运行中因操纵或线路等原因而出现,经过司机采取措施或空转保护动作,能够恢复正常的空转。而是指不管司机是否采取措施,空转均不能恢复,只有切除空转保护装置机车才能正常运行的空转。它其实是防空转系统本身的故障,将对机车运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乘务员对此不好判断处理,需要机车检修人员排除。该文结合日常机车检修经验,针对上述空转故障的排除过程及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时效ZK60镁合金中的合金相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时效热处理(T6)的ZK60镁合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时效ZK60镁合金中主要合金相的种类和形态.研究发现,固溶处理ZK60镁合金中有明显的花朵状偏析;从金相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中均发现了残存少量的未溶物相,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DP)标定为MgZn2相.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均存在一类MgZn2相,它们无取向分布,形貌呈近似平行四边形,大小在200~500nm之间,对热处理条件不敏感.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的另一类析出物是MgZn相,形态为长约500nm的杆状.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除了已标定的MgZn相和MgZn2相外,还发现了4种形态和分布不同的物相,它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物相,也有可能是同种物相在不同截面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三种主要早期破坏形式:结构性破坏、水破坏和严重辙槽,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早期水破坏的措施以及解决严重辙槽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凤娜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4):68-69,67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驼峰编组站建设和改造愈来愈多.就驼峰编组场工程施工过程中减速器、管路管涵、空压站、综合防雷、联锁试验、实车溜放等环节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管科所崔立言副教授主持的部级课题“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5月28日在江西鹰潭通过部级鉴定. “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在总结国内、外驼峰调车场运用经验和运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运营分析应以机械化驼峰调车场合理结构和正常作业条件为比较基准,采用形式类比的比较方法,并据此根据我国驼峰调车场采用驼峰车场点连式调速和其他四个子系统运用实际,预测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运营效果,得出了对驼峰调车场现代化建设和深入改革调车作业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制动位级数的5类因素,以24股道机械化驼峰为例,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用计算机进行了驼峰设计、车辆模拟溜放、驼峰检验.得出:当峰高介于2.3~3.7m之间时,基本上不存在着追钩和超速问题;确定制动位级数的主要条件为:1.易行车溜入减速器的入口速度是否超过允许的速度;2.冬季前难后中单个车溜放组合时最后分路道岔是否来得及转换。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计算上述两类判断条件的经验公式,作为确定中型驼峰制动位级数的量化条件,以便实际设计工作中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矿井的出现对高职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创办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要精练,"机"与"电"的比例要适当,应在机电的结合上下工夫.同时,要考虑因材施教问题、工学结合问题和订单式培养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削枝强杆,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狠下工夫,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日前我校“能量释放型旋转轴定位装置”技术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该装置用于机械加工及自动设备的旋转轴定位 ,它的定位控制电路由空转信号门电路、空转圈数计数电路、定位信号门电路、定位信号延时电路组成 ,定位控制传感器包括A、B两个传感器 ,空转信号门电路的输入端与传感器B相连 ,输出端分别与空转圈数计数电路和电机交流失电继电器相接 ,定位信号门电路的输入端还分别与传感器A、定位信号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相接 ,输出端接定位信号延时电路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切断电源后控制系统不立即强制进行大电流整流反转制动 ,而是待旋转…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修正的CK直接约化方法,对一个新的耦合ZK系统的对称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了耦合ZK系统的新旧解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已知解求出了该系统新的精确解.基于所求出的对称形式及耦合ZK系统共轭方程组的解,得到了耦合ZK系统无穷多的守恒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太原北站的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太原北站专用铁道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Hirota方法解析求解Zakharov-Kuznetsov(ZK)方程,得到了ZK方程单孤立子解、双孤立子解以及多孤立子解的具体表达式.用三维图形展示了ZK方程双孤子的特殊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微聊     
《科学世界》2015,(2):111
<正>下期看什么?抽水蓄能电站各种电器都需要电,插电就用,非常方便。你知道吗,我们在用电时,发电厂必须在发电才行。电是不能储存的,大家都不用电时,发电厂就要空转或者停机。因此,为保证电网平稳运行,想用电时就有电用,就必须安装储能设备,把暂时富余的电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除了削峰填谷,储能设备还担负着调频、调相、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脱绒棉种介电选种机存在的分选电场不稳定,分选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双绕线圈滚筒电场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介电选种机分选滚筒上双绕线圈缠绕的特点建立了分选电场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介电选种机分选电场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双绕线圈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其分布曲线近似于正弦曲线,在两电极的接触点取得最大值,在保证电极耐压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分选电压并减小绝缘层的厚度,此结论为进一步对滚筒电极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