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科学理论以自然简单性为客观基础,在建构过程中遵循逻辑简单性,最终的表现形式也必须遵循语言简单性。  相似文献   

2.
随附性是个意蕴丰富的哲学概念,金在权依据不同的模态强度区分了强随附性和弱随附性。但是,金在权对随附性的双条件句描述犯有错误,而且他的必然性没有一致地给出弱随附性和强随附性的跨世界解释。区分强、弱随附性的关键是认识随附性的依赖与决定关系的不对称性,从这一角度可以对强、弱随附性中出现的"必然"给出合理说明,也能够以此修正强、弱随附性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怀疑主义者往往会通过知识的闭合原则来论证知识自身的不可能.闭合原则须假定这样的前提,即感知命题与怀疑论假说的否定之间存在着严格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而本文作者试图表明:这种蕴涵关系恰恰不是纯粹逻辑的,它被赋予了语义内容.笔者试图进一步提出“琐碎的蕴涵关系”这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任何在感知上无法辨明差异的命题都相互蕴涵.最后笔者表明,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者借助知识闭合原则的论证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证实原则作为证实主义的一个一般性纲领认为,一个非分析性的有意义的真语句都是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因而是可知)的。用认知逻辑表明从证实原则出发可以产生费奇悖论。费奇悖论表明,证实原则不仅和信念修正中穆尔语句不能被一致地相信相关,还与动态认知逻辑中一个公式是否总能成功更新有关。我们在对动态认知逻辑对证实原则的各种修正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证实原则反映了人类学习和交流互动过程中的精致性和复杂性,这在动态逻辑的具体背景下可以进一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非道德性原则──科学史研究的又一个方法论原则孙宏安文献[1]中指出,科学史研究的主要要求之一─—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具体化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并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原则:合国的性原则。本文提出另一个方法论原则:非道德性原则。它的内容是:在对历...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考察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否证论到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和反应在论乃至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观点,探讨了其核心信念及其关系,从而钗勒出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人在线索和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考查目前关于心理机制模组性的三种方法,即福多的"经典模组性"、科拉索斯的"大规模模组性"以及西格尔的"适度模组性"观点。自福多提出输入系统是模组性、中央系统是非模组性的观点之后,该观点一直处于争议之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当前对"经典模组性"的观点仍存在争议,但从最简原则出发,它目前仍是对心灵机制的最佳解释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按照弗雷格的精确性要求,含混表达式没有指称,由此导致包含含混表达式的语句没有真值。弗雷格的这种观点在当代语境中通常被解读为关于含混性的一种虚无主义立场。然而,这种解读没有注意到弗雷格对精确性要求所附加的限定条件,也即从逻辑的观点看。这就意味着存在另外的非逻辑观点,从这种观点看,日常语言的含混语词或表达式有指称并且含混语句也有真值。  相似文献   

9.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世界》中,查莫斯提出了一种基于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的先验可解读性理论。本研究对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都做出质疑与否定。PQTI假设预设了日常主体认知能力的理想化特点,而这一点实际上并不能够为日常主体满足,且该假设具有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缺陷。因此,贝叶斯原则被误用且先验可解读性的观点是无效的。本文核心观点是意义并非先验可解读的。查莫斯的理论并不能够正确地维护语义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