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云鹏 《河南科技》2013,(3):153-154
以会昌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其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开发为建设用地中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各占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0.1%、36.2%。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掌握全市低丘缓坡土地数量及分布情况,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全面促进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玉林市开展了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潜力调查。一、技术性分析以区为单位,应用GIS技术,将该区域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低丘缓坡土地空间分布信息,统计可利用低丘缓坡的地类、面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土地的土壤肥力高、供肥能力强,是中国粮食生产大本营之一.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数据、DEM数据、温度数据,选取立地因素、土壤因素、气候因素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此次研究结合GIS技术,对七台河市土地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成4个等级,其中七台河市高度适宜地区面积为168.54 km~2,占全市面积的2.70%;中度适宜地区面积为1982.67 km~2,占总面积的31.78%;勉强适宜地区面积为1798.03 km~2,占总面积的28.82%;不适宜地区面积为2289.23 km~2,占总面积的36.70%.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建省建设用地后备资源紧缺等问题,从"山-海-原"("山"指低丘缓坡地,"海"指沿海滩涂地,"原"指低效用地)角度对建设用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经济发展适宜性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数据,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理论创建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优化配置模型,优化配置2020年福建省土地开发指标.研究表明,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评价的经济发展适宜性与GDP年际变化显著正相关.福建省经济发展适宜性从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2)到2020年,福建省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的71.09%(约14.1万公顷)可来源于低丘缓坡地("山"),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8.51%(约5.6万公顷)来源于低效用地("原"),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0.39%(约0.087万公顷)来源于沿海滩涂("海"),主要为晋江市和东山县.建设用地"山-海-原"一体化优化配置方法可为多山多丘陵的地区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21,(1):153-155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自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就使得在进行宜耕性和宜建性分析时,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建立全面、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宜耕性及宜建性两个方面进行适宜性评价,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布局、开发时序以及开发重点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对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面积和产量进行预测,为锥栗种植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政和县适宜锥栗种植的土地面积有71 537.5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71%,主要分布于东平、石屯、镇前和澄源等乡镇;锥栗种植的土地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未来20年内政和县适宜锥栗种植土地的供给量能够满足其种植的需求;加强锥栗种植地可持续利用管理.  相似文献   

7.
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方面入手,选取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粮食安全指数作为土地资源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城镇化率和非城镇化率为两指标的动态权重,构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在Arc GIS软件技术支持下,对福州市2012年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13个区县中,土地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以上的区县有7个,占国土面积的93.18%,但其中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的区县就占了4个,占61.13%;处于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状态的区县有2个,占6.82%.说明福州市土地资源安全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超过60%的面积处于临界状态,近期仍需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1′~118.10′、北纬33.40′~34° 10′.全县土地面积1 773 km2.东临宿豫,北接邳州,西北部与铜山接壤,南部、西部同安徽泗县、灵璧县毗邻.在自然区划上属我国东部季风区,秦淮以北的北方地区,其农业以旱作物为主. 2.地形地貌.睢宁县地势大体有西北向东南徐缓倾斜,西北最高,东南、西南略高,中间沿白塘河一线低洼,东南最低.境内除北部、西北部零星山丘外,其余均为黄泛冲积平原,为平原缓坡地区.境北黄河故道横穿东西,成为南北天然分水岭.平原面积约1 692.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2%;丘陵面积约9.45km2,占总面积的0.53%,水域面积约87.49 km2,占总面积的4.95%.  相似文献   

9.
张阳 《河南科技》2023,(4):100-104
【目的】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对于理解区域人地关系演化至关重要。【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数量变化、方向变化、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陕西省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变化总面积达11 815.9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5.75%,主要变化地类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整体来看,耕地净面积持续下降,主要流向由草地与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中流向建设用地,新增面积主要来自草地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减少;林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新增面积主要来源耕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耕地的转入。从地域上看,关中平原快速城镇化侵占大量优质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是主导的地类变化类型,陕北地区以耕地与林草地之间的互换为主,未利用地的开垦次之。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活跃度较低,总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的趋势;(2)研究期内,耕地属于高速衰减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属于高速扩张类型。水域与其他用地是研究区域内较为“敏感”的用地类型;(3)2000—...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秦安县苹果种植适宜区域等级,首先运用PCA方法确立了评价因子;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了评价单元,最后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实现了对其各乡(镇)苹果种植地适宜性的空间分等定级,发现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郑川、西川等河流低阶地、低黄土梁峁区,占耕地总面积的30.1%.  相似文献   

11.
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大;耕地和草地的开发度均小于其消耗度,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各自的开发利用度要大于各自耗减度.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河南科技》2023,(5):116-119
【目的】对定西市农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为当地农业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ArcGIS平台,以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高程、坡向、坡度、温度和降水,对定西市农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定西市适宜农业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部地区,对应的县域主要为临洮县、安定区、渭源县、通渭县、陇西县和漳县的大部分地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开展农业种植的区域分别约占定西市总面积的13%、26%、36%和24%。【结论】定西市要在整体上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贵州省织金县为研究区域,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技术,利用信息量模型法建立了织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植被覆盖状况、河流水系、工程道路、土地利用程度6大因素,对织金县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并划分出离散区间.其中,高危险区面积842.647 km2,占29.38%,中等危险区面积1 052.96 km2,占36.71%,较低危险区面积663.289 km2,占23.13%,低危险区面积309.104 km2,占10.78%.与实际情况对比取得了较高的吻合度,区划结果能够为织金县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2014年为评价时点,锦州市中心城区城镇用地规模边界内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评价法对居住用地进行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规模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锦州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离中心越远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低。可挖潜区域土地面积3 471.936 5hm~2,理论规模潜力1 793.689 9hm~2,现实规模潜力687.559 5hm~2,挖潜改造规模空间较好。未来需要加强规划管理与调控,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计划,结合现实条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锦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节地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从地形地势、植被资源、水文状况、用地现状4个方面对重庆大足龙水湖湿地公园进行用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综合评价得出:龙水湖湿地公园内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值(SL)在1.270~5.000之间,分别取1.270SL≤2.341,2.341SL≤3.089,3.089SL≤3.920,3.920SL≤5.0004个区段作为综合适宜性分级标准.依据分析结果,将湿地公园用地建设区域划分为4个功能区:最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最不适宜建设区,并为相应功能区提供具体的营造策略.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为湿地生态保护、恢复与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兴安岭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现状,该文基于GIS手段和RUSLE模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地形数据、降雨侵蚀力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和土壤可蚀性数据对小兴安岭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将水土保持量评估结果分成三个等级:一般重要,重要和极重要等级.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水土保持量整体呈东南部山地地区高西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其中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地区面积为8092.81 km~2,占小兴安岭地区面积的8.79%,且极重要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坡度为5°~15°的缓坡上,面积为3903.06 km~2,占极重要等级下面积的48.23%;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时有显著的水土保持优势,地形因子和水土保持量的相关性为0.433,降雨侵蚀力因子和水土保持量的相关性为0.327,在该研究区地形因子对水土保持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宾县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操作对象,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手段,根据水土流失敏感性,将土地按敏感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类(A为最敏感区,D为不敏感区),按敏感与否将地区分为ⅰ类ⅱ类(ⅰ类为敏感区ⅱ类为不敏感区).A类地区面积是550.85 km2,B类地区面积为780.23 km2,C类面积为1923.46 km2,D类总面积达585.02 km2,ⅰ类面积占总面积的23.9%,ⅱ类面积占总面积的76.1%.根据运算得出敏感性规律,敏感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和2010年2期的厦门市SPOT 5遥感影像,从厦门市海沧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转入变化及空间变化等方面对海沧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海沧区建设用地扩张了1 496 hm2,年均变化率为7.27%.其中有1 118 hm2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占2010年现有建设用地面积的19.9%;其次是水域、园地、其它土地(包括海域)及部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西北部东孚镇、中部以及南部部分地区都有较多的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南部沿海附近则有较多的水域和海域开发成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结合ASTER GDEM 30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的坡度信息,采用水利部部颁标准评价窟野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风险。研究得出:1窟野河流域整体侵蚀风险不高,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6.47%。2坡度在8°~15°的地区,侵蚀面积最大,坡度在5°~15°的地区占侵蚀总面积的95.65%;在1 150m~1 300m高程带内,侵蚀面积最大,高程小于850m和大于1 450m的地区侵蚀面积占的比例小。此研究结果可作为研究区的基础性数据,为以后管理部门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从南到北分布有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四大山系、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7.2%,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41.7%,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3.8%。林业用地占全省林业用地的94.3%。我省山区从南到北横跨两个气候区、地貌类型多样,物质资源丰富,不仅是我省农、林、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我省主生态系统的所在地。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