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8):1369-1373
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通过共同作用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基于河南省2003—2013年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有效发明专利数、RD全时人员当量、RD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数等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与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各指标对创新驱动发展指标的贡献情况.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8,(10):13-16
建设创新型河南是当前河南省工作重心,意味着河南省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持续不断的重大突破,在技术水平上要站在世界前列。而发展科技金融是推动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工作进展,分析了河南省科技金融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促进科技金融驱动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喻军  王怡宁 《创新科技》2019,19(1):61-68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下,河南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有利于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对于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风险投资的视角,总结了河南省近年来在科技金融领域所做的一些探索与创新工作,指出了河南省科技金融在发展落后、人才稀缺、融资困难、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河南省省情,就如何促进河南省科技金融和风险投资融合发展,提出了专项培育优质企业、加强政府引导、完善金融体系等一系列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2):281-285
基于河南省2000—2013年的GDP数据,根据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根据此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较低,表明该预测模型适合河南省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同时运用此模型对河南省2014年的GDP进行预测,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下,公共图书馆以"创新驱动"为指导理念提出"区域协作"新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笔者根据阅读推广的合作模式对活动实践进行归纳,并对实践路径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思考,认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创新驱动"下提出的"区域协作"新理念给阅读推广活动带来的新机遇,联合区域内各机构形成合力,用河南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南省阅读推广工作的方法创新和文化创新,助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涛 《创新科技》2019,19(1):69-75
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14年、2017年的截面数据,本文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研发人才、信息化水平对河南省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效应及创新产出规模上移明显。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研发人才均对河南省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四者影响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时间上,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在提高,研发人才要素的影响有所减弱。为此,需要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人才"引智"以及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驱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20,(2):72-83
河南省地处中原且位于交通要道,发展好物流业不仅有利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全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熵权法和TOPSIS法对河南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并进行省际比较。实证发现河南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碳排放水平较高、创新动力不足和经济发展限制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驱动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对山东有重要意义.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11—2019年山东中部、东部区域七个城市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结果显示:鲁中、鲁东地区的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主要依靠核心城市拉动,其中三分之二的城市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鲁中、鲁东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鲁中地区协调性低于鲁东地区,但提升速度相对更快,各城市二者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模型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基于时代发展与历史沿革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更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应用与创新的价值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形势已从传统的生产要素发展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使我国经济得以更加稳定、快速地发展。基于创新驱动机制对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性,该文将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分析,积极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以此强化科技创新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是推动河南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论文通过对河南省服务业总体情况和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河南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的策略为"四种模式,一个支点":集聚发展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开放带动重点产业,打造服务业高端智库。  相似文献   

11.
论文根据系统观点将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浙江省作为一个大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序算法对河南省生产力布局战略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生产力布局重点应放在科技与教育、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及农村经济建设上,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为背景,探讨河南在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文章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3G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环境,3G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及实现几个方面对3G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然后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对河南3G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河南3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设想,给出了河南3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最后结合发展策略,提出了两个发展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分析了物流业当前发展的缺失,并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加快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当前关于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河南省的定量研究,探讨了现阶段知识产权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基于该结论,对河南省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河南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剖析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着手,运用区域经济和市场机制的相关理论,寻求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之路;从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引入市场理念,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区域农业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区域农业的高效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大战略"的聚合效应已成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动力。针对河南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匹配的非均衡现状,深入分析"三大战略"实施的产业背景,从战略实施与就业结构间的控制与传输、就业结构在战略刺激下的自调整两个角度分析了"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帅  姜国新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9):1717-1726
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科技创新、创业创新、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系统的要素出发,在剖析系统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模型;以辽宁省为例,确定了系统模型参数及主要方程,在相关子系统上赋予财政、教育及科技等调控因子,利用Vensim PLE软件仿真模拟不同政策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模式及参数下,创新政策的实施与调整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比于基础模式和渐进发展模式,加大教育及科技投入等财政支出的跳跃发展模式,更有利于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外贸发展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确认识外贸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仅需要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率,还需要分析外贸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性。以灰色理论为基础,依据河南省1990-200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河南省外贸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揭示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其外贸进出口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将为制定河南外经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南省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新规则,研究了参加武术擂台赛的机器人的自主登台方法,以及登台之后在擂台上的漫游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鑫  杨延哲  董冰 《河南科学》2014,(11):2399-2402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对比研究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河南省在内共9个省份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充分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情况,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