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翼 《科学24小时》2013,(11):46-48
从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核潜艇便成为各国争相追捧的对象。作为军事诸强竞相发展的重点武器装备,核潜艇被喻为“神出鬼没的深海幽灵”,长期扮演着“深海杀手”的神秘角色,是大国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间谍卫星到底有多神奇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太空众多间谍卫星24小时的严密监视下,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以隐藏。间谍卫星是用于军事侦查的观测卫星,它具有侦察范围广、飞行速度快、遇到的挑衅性攻击较少等优点,各国都对它青睐有加,把它作为"超级间谍"来使用。据统计,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两国的战略情报有70%以上是通过间谍卫星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根据美国在NMD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和研发太空武器的举动,俄罗斯制定了2001-2010年航天发展规划,决定以现属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为基础,在一年内组建一支新的航天部队(“天军”),并决定为“天军”研发新型空基导弹监视系统,部署地基超视距雷达。目前,俄罗斯太空导弹防御部队由导弹预警系统、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三部分组成,共编有两个集团军。  相似文献   

4.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5.
透视无人机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掠食者”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日益受到各国军方的青睐,特别是它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它的军事价值。作为现代兵器中的神秘一族,无人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朝什么方向发展呢?现代兵器神秘一族无人机也即无人驾驶飞机,它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飞行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的飞机。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无人机的使用非常广泛,既能执行各种非杀伤性任务,又能执行各种软、硬杀伤任务,包括战场侦察、监视、巡逻、电子干扰、战斗评估、雷达诱骗等。此外,无人机还可进行精…  相似文献   

6.
周义 《科学之友》2002,(2):21-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入侵巴拿马,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首次亮相,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军又出动了44架F-117A隐身飞机,首波首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进行突袭,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未来作战飞机将综合采用反雷达侦察的雷达隐身技术、反红外侦察的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反目视侦察的可见光隐身技术,成为“空中幽灵”。  相似文献   

7.
<正>从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核潜艇便成为各国争相追捧的对象。作为军事诸强竞相发展的重点武器装备,核潜艇被喻为"神出鬼没的深海幽灵",长期扮演着"深海杀手"的神秘角色,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军事大国争相发展的"宠儿"在远程武器装备发展方面,能在浩瀚的大洋底下畅游的核潜艇正日益受到世界军事诸强的"宠爱",原因就在于核潜艇具有其他武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1946年5月2日,美国道格拉斯公司老板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这是一份在当时非常尖端的技术报告。报告阐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用于军事领域的航天器的预测和分析,涉及导弹制导、武器投送、天气预报、毁伤评估和空间侦察。尽管这份报告所谈的在当时看来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美梦,但卫星、航天器、太空作战、空间侦察、太空运载器等词汇却在美国决策者心里埋下了种子。十多年时间,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几场海上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中,预警飞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充分有效的应用。多国部队共投入了10架E-3A(美国5架、沙特阿拉伯5架)、24架E-2C,以及2架最新研制的E-8A雷达系统侦察预警飞机,这些海空战场上的“千里眼”与侦察卫星等其它侦察手段相互配合,使得伊军稍有行动,便处于多国部队严密的监视之下。可以说,预警飞机是多国部队迅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迄今记忆犹新的是,英阿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军事专家估计,到2030年,无人化兵器将主宰战场,届时的“无人军”将不会再是战争的“配角”,而将一跃成为战场上厮杀搏斗的“主角”。近年来,随着航空、自动控制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其作用日益增强,使用更为广泛,逐步引起各国军界的密切关注。在未来作战中无人机的主要使用方式有以下九种:一、侦察监视空中侦察是贯穿整个作战过程的一项重要作战行动,它能够为指挥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战场情报。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因具有目标小、突防能力强、无生命代价等优点,故一直是获取战场情报的重要力量。它可以深入敌阵…  相似文献   

11.
<正>未来能否实现太空作战,天基武器技术是关键。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围绕太空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推动了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太空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与太空技术的捆绑也越来越紧密。太空军事技术包括太空投送、太空态势感知等。这些技术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而且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其发展决定着未来太空作战的形态、作战理论的创新以及  相似文献   

12.
在遥远而黑暗的太空中运行着很多人造卫星,它们按照人们的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离地面数百公里的高空中,卫星用电子仪器窥视着大地,它们引导勘探者去发现地球上埋藏的矿藏;用光速传播通讯;卫星用雷达探测了地球上空的气象状况并传送给家庭电视和导航船舶通过黑夜及风暴海区。攫取地球上局部地区发生的敌对状态情报资料。卫星这个空中间谍,日夜监视着动荡不安的世界,侦察各种情报为各国自身的利益服务和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13.
<正>坦克,作为最强大的地面突击兵器,凭借机动力、火力和防护力三大“看家本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即便在信息化时代,坦克在现代陆战战场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发展与战争形态变化,为了使坦克更加适应未来战场,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在积极探索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从近期欧美国家公布的几款第四代坦克来看,其共同特点都是大力提升坦克的信息化水平和战场感知能力,如同让坦克在战场上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同时,通过装备主动防御系统提升坦克生存能力,让敌方看不到也打不到、看到了却打不准。尽管并没有采用传说中的电磁炮、电磁装甲之类过于超前的技术,但也有很多新设计在其中大放异彩,使得各国第四代坦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麻雀”卫星这种卫星采用最先进的微机电一体集成技术整合,只有15厘米长,重量不足9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具有可重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质量好、可靠性强。它既可在建筑物中飞行,也可在建筑物或在太空中进行侦察,搜集情报信息。一枚小型火箭就可以发射数百颗“麻雀”卫星。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部署648颗不同的“麻雀”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视。即使少数卫星失灵,整个卫星网络的工作也不受影响。“苍蝇”飞机这是一种如同苍蝇大小的遥控飞行装置,可以携带各种探测设备,具有信息处理、导航…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10日,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铱33”号与俄罗斯一颗报废卫星“宇宙2251”号,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相距地面大约790千米的太空相撞,相撞后两颗粉身碎骨的卫星产生的“残碎片云”便散布在茫茫太空中。  相似文献   

16.
被寄予很高期望的“猎兔犬二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回确定其安全着陆的信号,人们开始担心它的未来命运。其实,在过去数十年,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6次火星飞行,其中便有20次被地球和火星间的漫无边际的黑暗所吞噬。即使如此,科学家探索火星的步伐并没有放慢! 探索太空与风险同在地球和火星间的浩瀚空间一直都是航天器的梦魇。这里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恶魔”,它吞噬着太空飞船,然后将飞船的残骸“吐”到寒冷而黑暗的空间。过去40年,人类共向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简称,自从中东战争中崭露头角以来,以其结构简单,操作维修简便,成本和使用费低,特别是无人机能在目标上空进行不间断的实时侦察和监视,而且没有驾驶员牺牲或被俘的风险等优点而备受世界各国军方的青睐。目前,在无人机研制和发展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以色列和美国,此外,西欧各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南非等国也正在加紧研制。这里仅以以色列和美国研制生产的几代不同用途的无人机为例,介绍当代先进军用无人机的性能和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机最早用于军事目的是在本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开创的。当时,美国人为了刺探我国经济和军事情报,曾多次使用无人机深入我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09,(4):F0004-F0004
今年5月,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扩增至6人。为了使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尽可能过的舒适和便利,各国宇航局不断把“家居”送到距地面220英里的太空轨道上,为人类在太空开创另一个“家园”。为此,工程师必须制造出能量消耗、引力和可修复能力实现完美平衡的家居用品,包括厨房、浴室以及把尿液转变成饮用水的设备等。下面我们就把国际空间站当作一个家园,看看如何让这个家园变得更温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大批与普通炮弹不同并具有特殊作战功能的新概念炮弹应运而生,并将显威于21世纪的战场。制导炮弹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炮弹与导弹的“混血儿”。它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却能像导弹那样捕捉目标。其制导头是炮弹的“眼睛”,当炮弹飞临目标上空时,会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其电子设备犹如炮弹的“大脑”,能使炮弹准确地跟踪并击中目标。对准目标中心后,弹头能以10倍音速所产生的高热能贯穿装甲或掩体,一般命中精度在1米左右,能在40米~90千米远处准确地击中装甲或掩体。侦察炮弹侦察炮弹…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美军都"执世界军事变革之牛耳",甚至在部分领域对其他国家形成"代差"。在无人技术领域,美国同样是时代的"弄潮儿"。自越战时期开始,美国就将大量无人机应用于战场侦察。1995年,美国更是率先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察打一体的MQ-1"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如今,随着智能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