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无损检测的转运车使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转运车使用与否两种工况,运用不同检测手段分别进行12、8.75和6.25m 3个不同摊铺宽度时的摊铺效果全幅检测及比较分析.对已碾压成型的沥青路面,采用激光纹理构造深度仪评价表面均匀性,采用无核密度仪评价内部均匀性;对松铺的热沥青混合料,采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红外热图,评价温度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使用转运车时路面表面及内部无离析率均更大;内部离析评价结果和红外热像均表明,使用转运车改善离析的作用超过了一幅摊铺宽度偏大的影响,使用转运车可有效减小温度离析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转运车使用与否两种工况,对12m、8.75m和6.25m三个不同摊铺宽度时的摊 铺效果分别进行检测,分别采用激光纹理构造深度仪对已碾压成型的沥青路面进行全幅检测, 比较分析表面均匀性;分别采用无核密度仪比较评价已碾压成型的沥青路面进行全幅检测, 比较分析内部均匀性;分别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松铺的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拍摄红外热图,比 较分析温度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使用转运车时表面无离析率大于不使用转运车时;使用 转运车时路面内部无离析率较不使用大;内部离析评价结果和红外热像均反映出使用转运车 改善离析的作用超过了一幅摊铺宽度偏大的影响,使用转运车减小温度离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是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别采用无核密度仪和激光纹理仪检测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离析和表面离析。研究表明,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获取大量的试验数据,然后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能够比较科学的评价沥青路面的施工离析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的级配离析控制问题,选取沥青混合料AC-25中具有代表性的7种级配类型,对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碾压前,选取3个典型点位进行取样,分析其级配变化状况,计算其级配离析变异指标,并对成型路面的构造深度进行了测试;从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自相似性出发,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7种级配的分形维值;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级配分维值、级配离析指标与路面构造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的级配分维值与级配离析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采用级配分维值建立的级配离析指标线性回归模型可用作对设计级配的评价;级配离析指标与路面构造深度比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验证了级配离析指标在反映已建路面质量均匀性上的合理性。同时借鉴NCHRP 441相关标准,提出了基于级配设计阶段的AC-25离析评价标准和预测方法,为沥青混合料设计阶段有效控制路面离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料堆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特性,首先提出一个利用各矿料组分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异系数组合而成的离析指标,然后通过料堆试验分别对AC型和SMA型沥青混合料的5种不同级配进行试验,既验证了此指标的可靠性,同时也获得了骨料级配、沥青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这2种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MA相对于AC型沥青混合料有较强的抗离析性能;对于同一种混合料,温度的影响作用非常小,而沥青用量的影响则远远大于温度的影响,并与离析指标近似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道源  杜玉兵 《科技信息》2009,(34):I0322-I0322,I0324
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相关规范中还没有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标准评价方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并通过对比,得出适于施工时和施工后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的评价方法以及温度离析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存在温度不均匀,即温度离析现象,导致混合料不易压实,使得路面局部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进而早期病害多发.为此,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摊铺后碾压前的路面进行拍摄,得到温度分布状况的照片,获取路面不同点处的温度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并利用各温度段的面积百分率分析路面温度离析状况;结合沥青路面铺筑实际工程,对所提出的温度离析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温度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提出以温度离析度作为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均匀性,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可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曹鹏 《科技信息》2008,(13):104-104
热拌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是影响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离析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了施工方法不当是造成级配离析的主要原因,而自卸卡车的运输过程是造成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并都相应地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温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和级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的影响.针对残留马歇尔稳定度指标及冻融劈裂残留强度试验的不足,提出以浸水四点弯曲试验来评价高温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着重探讨了不同离析程度(不同空隙率水平)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四点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的增加,空隙率向2个极端发展,严重粗集料离析和严重细集料离析时混合料的空隙率相差10%左右;粗集料离析对劈裂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大于细集料离析的影响;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应严格控制空隙率在4.5%~10%范围之外.采用高温浸水四点弯曲强度比作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孙剑 《科技资讯》2006,(25):38-38
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了摊铺机结构和施工方法不当是造成级配离析的主要原因,而自卸卡车的运输过程是造成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并都相应地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脉冲热源激励金属板材缺陷的红外热波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盲孔缺陷的金属板材试件为研究对象,在闪光灯脉冲热源激励下对试件内部热流的传递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在检测参数和分析参数给定条件下,利用脉冲红外热波检测系统测得试件表面最大对比度原始热图,应用FFT变换方法分析了原始热图序列的幅值图和相位图。结果表明,试件表面的最大温差越大,缺陷越容易检测,幅值图的信噪比较大而相位图的探测深度较深。该方法提高了脉冲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碳纤维混凝土的良好导电性,首先通过对存在缺陷的复合材料——碳纤维混凝土试件施加较低的电压,使其产生焦耳热效应,在表面产生温差,再利用红外热像方法对其缺陷进行了无损检测,并根据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电阻不同、裂纹缺陷深度相同的材料,小电阻材料所得的红外热像明显,温差大于大电阻材料且变化趋势比大电阻的明显;对电阻相同的大电阻材料,裂纹深度对温差有影响,但变化趋势不如电阻对温差的影响明显。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外检测复合材料缺陷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保中 《河南科学》2010,28(8):979-983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的高温、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温度60℃和68℃条件下,车辙试验发现,在任何情况下级配1的高温稳定性都是最好的;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采用冻融劈裂强度比进行级配优选,经比较级配1水稳定性最优;低温弯曲试验表明级配1的低温抗裂性较好.总之,级配1作为推荐级配,设计时采用马歇尔击实100次成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bVIEW的红外场景生成器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测试红外场景生成器的性能,建立了红外场景生成器最小可分辨温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测试原理,设计了场景生成器的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系统.该系统产生标准测试图案,通过改变不同空间频率下图案中杆形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度差,用扫描辐射计测量图案的温度分布,直到测出在某一个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小于20%的杆形目标和背景的温度差,此即为该空间频率下的最小可分辨温差.根据最小可分辨温差随空间频率变化的曲线可以确定红外场景生成器最小可分辨温差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红外场景模拟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的测试,具有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可维修性好及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红外热波脉冲位相法无损检测缺陷深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缺陷深度定量无损检测的需求,利用脉冲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脉冲激励的特点,对平底洞试件进行脉冲式红外检测实验,在VC 中通过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位相热图序列,分析不同深度缺陷的盲频,进而得到缺陷深度.两种材料的深度校正曲线和误差表明,脉冲位相法为缺陷深度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IRFPA)响应输出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且长时间工作后易发生温度漂移,导致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误差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该算法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输出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补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RFPA每个像素响应输出值进行逐一修正。将该补偿算法加入红外热成像系统中,进行红外目标的温度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测温误差,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以P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地平仪的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分段建模的方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结合温度传感器及温控执行机构,实现了地平仪温度的检测与控制,系统具有采集精度高、控温迅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激光刚定固相沉积点,只适用于较轻透明的油,对于较黑的油因为光无法穿透而无法测试,为适用于高含蜡及沥青的原油固相沉积点测试!,建立了超声波测试固相沉积点的方法,用柴油为溶剂,对石蜡在柴油中的析蜡点进行了研究,在将石蜡加热溶解于柴油后,测定其在不同浓度下石蜡在柴油中的析蜡点。通过实验发现,石蜡析出的温度随着石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声波在油样中的传播速度随着石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实验还发现,在出现石蜡沉积的后期,由于石蜡沉积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在这期l’q,温度下降很缓慢,有时甚至不下降。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曲线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水平段。  相似文献   

19.
焊缝质量是影响管母线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首先使用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对实验样品焊缝进行检测,确定了焊缝缺陷类型;再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对加工有不同焊缝缺陷的管母线实验样品分别进行通流实验;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焊缝周围温度进行定时测量;计算了各个实验样品焊缝位置和距离焊缝20 cm处的平均温差;绘制了不同负载下温差与加载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与无缺陷实验样品进行对比,得到了各种常见焊缝缺陷对管母线焊缝发热的影响规律,充分证明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管母线焊缝现场检测的可行性,为管母线焊缝质量现场红外检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