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细菌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宿主,使之成为产生抗体分子的工厂。由于大肠杆菌易于操作,大大促进了抗原结合穴和抗体骨架的抗体工程。由于大肠杆菌的转化和转染效率高,可进行随机诱变实验和构建文库。由于大肠杆菌生长迅速、易于发酵,可以快速、大规模地生产抗体片段(这也是结构研究的前提),而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可以容易地将同位素标记到抗体蛋白上,并且也可以设计代谢筛选方案来筛选结合的和催化的抗体. 我们和贝特(Better)等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抗体表达系统,既具有抗体在天然状态下表达又具有在大肠  相似文献   

2.
5株单克隆天然自身抗体的V基因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风华 《科学通报》1995,40(8):768-76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正常动物和人体血清中存在着大量自身抗体.它们以低亲和力、多反应性(polyreactivity)为特点,被称为天然自身抗体,或NAA(naturalautoantibody),以区别于病理情况下出现的自身抗体.NAA的存在和被发现,向传统的“自身抗体有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给当代免疫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关于NAA的发生机制和生理意义,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二硫键桥连构建均一性抗体药物偶联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容  陈红莉  姜标 《自然杂志》2021,43(5):323-334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通过一个化学链接将具高活性药物分子连接到抗体上,协同发挥药物分子的高活性和抗体药物的靶向性的优点,降低毒性,实现靶向精准的疗效。目前已经有10个ADCs陆续上市。在新一代的ADCs发展中定位偶联获得药物–抗体比例(DAR)可控、均一性高的ADCs非常重要。近几年,基于抗体中二硫键先还原再桥连而发展的 “ThioBridge” 技术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如用化学方法实现直接对天然抗体的定位修饰、适用性广、DAR值可控、所得 ADCs均一性高等。文章侧重于介绍二硫键桥连构建ADCs的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体     
抗体结合抗原的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以及抗体近于无限的差异性,使得抗体成为蛋白质中的一个异常有用的类别。单链抗原结合蛋白及催化抗体的设计研究进展,为抗体应用性及新的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保  相似文献   

5.
许卓斌  王旻 《自然杂志》2016,38(4):271-277
抗体药物是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抗体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因而利用抗体诊断与治疗疾病是医药研究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抗体的发现与应用离不开免疫学。从免疫系统入手,详细介绍了抗体物质发现的历史进程与临床应用。近年来,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热点。抗体药物的研制与产业化正以迅速的发展势头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5,50(14):1544-1544
重组抗体技术使制备人源化抗体和人源抗体成为可能,而这是其他常规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所不可能做到的.本书共分为22章,介绍了4个方面的技术:抗体库技术,包括组合抗体库、噬菌体抗体库、细菌和酵母展示的抗体库、核糖体展示的抗体库及其抗体库的筛选技术;重组抗体基因的改造和表达,包括抗体亲和力成熟、抗体人源化改造和稳定性改造,以及抗体基因在原核.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君祉  付钰  俞小淙  蒋欣  黄华梁 《科学通报》1998,43(16):1705-1711
抗体基因工程与植物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植物的抗体,研究表明,工程抗体中不论是全抗体或小分子抗体,在植物中表达后都具有与抗原结合的活性,即具功能性,从而使植物抗体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主要在下述3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24):2671-2671
传统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显示出抑瘤作用,但对人体肿瘤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鼠源抗体能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达到肿瘤内部的药量不足以及肿瘤细胞抗原异质性。以肿瘤血管而不是肿瘤细胞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新策略与抗体基因工程相结合,选择小分子人抗体功能片段取代完整鼠抗体,是近年来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体杀伤     
一旦抗体粘附住外来细胞,如癌细胞,这细胞是注定要死的。我们现在已知道抗体是如何启动这个毁灭性过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细菌和病毒的世界里,它们到处寻找一个温暖、潮湿、营养丰富的栖息地,例如人体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我们依靠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能够数十年地抵抗这些所谓的入侵者,这个系统的关键就是抗体。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基因工程抗体(Phage Antibody)由于其筛选方式的优化及抗体产量的大大提高,使得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最终取代杂交瘤克隆抗体技术成为必然。本主要针对噬菌体抗体技术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人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锡蕴  田波 《科学通报》1997,42(12):1242-1248
90年代兴起的人抗体库技术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噬菌体人抗体库技术和人抗体转基因小鼠,由于该技术具有生产人抗体的潜力,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使得人抗体工程的研究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着重介绍人抗体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波折之后 ,抗体终于以昂贵而有效的药物面世。目前抗体药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价格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伯克里加利福尼亚的化学家利用一种“抗体”来催化没有酶的反应。在人体中,抗体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通过识别并结合外来分子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这种特性已引起化学家的注意,他们想利用它作为“人工酶”来加速化学反应。他们已制成一种能催化 Diels—Alder 反应的抗体。后者是有机化学家  相似文献   

14.
奶牛可以成为一种大众防御爱滋病传染的抗体资源。哥本哈根大学的费博说,如果给奶牛注射产生爱滋病的疫苗,奶牛会在牛奶中产生大量的抗体。奶牛生小牛后所产生的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抗体,这些抗体保护小牛在它自己的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5.
邵荣光  甄永苏 《科学通报》2000,45(12):1233-1235
自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将该技术用于肿瘤治疗.抗体工程的进展使得人们能够对抗体分子进行改造,研制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结合力的基因工程抗体.同时人们对细胞内蛋白传导信号也有了更深入了解,从而可将基因工程抗体导向不同的亚细胞区室.上述两项重要进展的结合,派生出了一项全新的可阻断细胞内重要靶蛋白的胞内抗体(intracellular antibody)技术.胞内抗体技术是指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非淋巴细胞内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抗体,并通过对抗体分子进行适当修饰,使之定向分布于细胞核、细胞…  相似文献   

16.
黄永安 《科学通报》1966,11(10):477-477
抗体对体內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影响。Mason等,Uhr和Baumann和Neiders等认为抗毒素和溶血素均能抑制这些抗体的形成,但也有实验证明其促进作用。这说明体內研究此问题的复杂性,因实验是在抗原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法估计起实际作用的部分。我们利用了C~(14)-甘氨酸参入法来探讨抗体对体外合成抗体的作用。以结晶的牛血清白蛋白(BSA)靜脉高度免疫家兔。回忆刺激后,颈动脉放血,取出脾脏。以10~7细胞/毫升的密度在Eagle溶液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系统表达哺乳动物的抗体为研究植物代谢和发育提供了新的机会,农业产品实际上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所需要的任何抗体。  相似文献   

18.
以基因工程抗体为代表的第三代抗体具有多克隆抗体(第一代抗体)和普通单克隆抗体(第二代抗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寄生虫学中展示了其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组合抗体库技术是现代免疫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在体外构建大容量、高多样性的文库,将基因型和表型整合在筛选系统中实现表型的可复制,最终利用生物进化原理进行高通量筛选。这一技术可以在体外重建免疫系统,使抗体的筛选不受动物或生物组织的限制;通过分子克隆,可记录供者完整的免疫信息;通过重链和轻链的随机重组,可以提高文库的多样性,规避免疫耐受,揭示罕见抗体谱。随着免疫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组合抗体库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出现了新的筛选策略,如基于自分泌的筛选系统和基于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筛选系统。文章介绍组合抗体库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现在已能在体外将编码抗体的DNA进行处理,然后再导回到淋巴细胞系细胞中,这样可以产生遗传工程改造的抗体,这不仅是一个研究抗体相互作用的有用技术,它也能帮助我们去制造具有奇妙效应功能的重组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