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22年,人类的科学与技术,也依然迈着自己的步伐。这一年,我们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也见证了自然的巨变。这8件事,将写进2022年的历史里。天上行宫落成2022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升空,与在太空中等候已久的天和核心舱汇合。自此,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基本结构建造完成。在经过后续在轨评估后,中国空间站将由建造阶段正式转入为期十余年的运营阶段。届时,我们将会利用舱内的25个实验机柜和舱外的67个暴露载荷支持设施,持续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我国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带着"太空快递",成功与在轨的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太空快递"里有什么?有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实现空间站建设的先决条件,其执行过程非常复杂,对精准度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此次交会对接采用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货运飞船发射后,地面人员不参与整个交会对接过程,飞船通过航天器自身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随后舱体进入预定轨道并展开太阳能帆板,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和"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5月29日和6月17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先后发射成功,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当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成功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相似文献   

5.
科普中国     
正多项新材料技术用于"天和"核心舱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日前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多项新材料技术在"天和"核心舱获得应用。具体的新材料技术包括:首次应用于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礼炮1号”空间站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空间站,它是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发射的。“礼炮1号”空间站由服务舱、轨道舱和对接舱3部分组成。服务舱内装有推进系统、气源、电源等设备,为整个空间站的运行服务。轨道舱由直径分别为3米和4米的两个圆筒组成,它是宇航员工作、进餐和休息的场所,舱内的小气候保持与地球表面相同。对接舱则用来与别的飞行器相连接,“联盟11号”飞船就曾通过它与“礼炮1号”空间站成功对接。在空间站上,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天体物理、航天生物、医学、地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介绍到这里,你是否也对空间站充满…  相似文献   

7.
正4月29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正式拉开建造大幕。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8.
吕月 《今日科技》2021,(5):43-45
4月29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正式拉开建造大幕.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和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半年择机发射。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相关人员可在上面长期从事天文观测、地球资源勘测、调查环境污染、研究太空环境对生命影响等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12月6日,两天前发射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开始释放美国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组件——耗资3亿美元的“团结号”节点舱。“奋进号”的6名宇航员在航天飞机货舱壁两边分别只有1英寸空隙的情况下,把重2.5万磅的“团结号”缓缓吊出舱外。在余下的日子里,他们将完成与俄罗斯发射的功能货舱“曙光号”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正加紧建设中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预定在2009年完成。无论组建还是使用这个实验舱,都需要平时生活在地面的航天员到那里去工作。航天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他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太空医学”。前不久,甚至已经研制出了专门供航天员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8,(7)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2时03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5月31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任务,除了要架设日本的“希望”号太空实验舱外,更重要的是运载特制厕所泵修复国际空间站厕所故障。  相似文献   

1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6-09-01至2016-09-15;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图片来源:新华社)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第12次飞行。天宫二号是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同样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  相似文献   

14.
馨竹 《创新科技》2011,(11):46-47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万众瞩目,国人振奋,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一个新里程!“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成功发射也标志着我国功能材料领域取得的突破,尤其是在有色金属行业,近几年的科技成就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上天空。大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当日15时54分,飞船和绕地飞行的天和核心舱对接。当日18时48分,3名航天员打开两道舱门,进入天和核心舱。我们的"太空家园"迎来首批"居民"啦!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9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北京时间5月9日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的末级残骸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北纬2.5°的马尔代夫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过程中烧蚀销毁。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是亚洲惟一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参加国。2004年3月日本"希望"号实验舱被送往国际空间站,2008年8月投入使用。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太空外交,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日本政府希冀对"希望"号实验舱的独特太空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并借此提出了开展太空外交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青年科学》2011,(8):21-21
6月28日晚,全部6名宇航员“逃离”国际空间站,“藏入”与空间站对接飞行的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以躲避一块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宇航员爬进飞船18分钟后,这块体积不明的太空垃圾掠过空间站一侧,距空间站最近距离25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