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共聚物,研究单体配比及压力对聚合结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共聚物的组分、分子量分布及形貌进行表征,考察共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中以沉淀聚合法成功合成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共聚物颗粒直径小于0.2μm,所得共聚物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溶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浆料配方和设置打印参数,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的方法制备出氮化硅陶瓷样品。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得到脱脂温度,确定了脱脂预烧结和高温陈化烧结工艺,得到了氮化硅陶瓷样品。试验结果:氮化硅陶瓷样品收缩率为水平方向65.1%,厚度方向80.0%;密度达到理论值的93.3%;抗拉强度为245.9~279.8 MPa,抗弯强度为308.5~333.2 MPa。平面方向收缩较大,可能引起了拉伸时的层状撕裂。  相似文献   

3.
针对凝胶注模制备大尺寸空心涡轮叶片陶瓷铸型产生的颗粒偏析导致铸型均匀性降低、烧结产生变形甚至开裂等问题,以铸型高度方向上的密度变化为评价指标,主要研究了颗粒级配、固相含量、球磨时间、振动等因素对于铸型颗粒偏析的影响,并利用样品粒度分布和微观结构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当颗粒级配为40μm/5μm、固相体积分数为60%、浆料球磨时间为60min、充型时施加振动频率为60Hz、幅值为3mm时,陶瓷铸型密度梯度最小。成功制备了高度为150mm、上下密度梯度仅为0.89%(密度差异值为0.018g/cm3)的均匀陶瓷铸型,完全满足大尺寸空心涡轮叶片陶瓷铸型的均匀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分散水相中硫酸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沉降试验、粒径分析、流变行为等研究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对硫酸钡水相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分散剂可使硫酸钡粒子在水相中得到均匀分散开.硫酸钡悬浮液的黏度随共聚物钠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加入质量浓度为0.6%分散剂时,粘度值达到最低值,然后再加入分散剂时粘度反而略有上升,加分散前后硫酸钡悬浮液的D 60分别为5.232 0μm和4.344 3μm.  相似文献   

5.
以TiO_2、Fe_2O_3和Bi_2O_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在975、1 000、1 025、1 050℃下烧结制备Bi_5Ti_3FeO_(15)(BTFO)多铁陶瓷.X线衍射结果显示,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BFTO陶瓷均为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BTFO陶瓷的晶粒尺寸增大,致密度提高.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1 050℃烧结的陶瓷样品,晶粒尺寸约为15μm,具有最大的剩余极化Pr值18.6μC/cm~2.BTFO陶瓷在室温下为顺磁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磁电耦合特性,磁场为725 Oe、频率50Hz下测得的磁电耦合系数达到3.7 m V/cm Oe.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了带有羧基官能团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研究了马来酸酐与乙醇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马来酸单乙酯产率的影响规律,马来酸酐酯化产物在水油混合相中的混溶实验表明马来酸单乙酯具有亲水、亲油性能.利用水相悬浮聚合将马来酸酐酯化物加入到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中制得改性氯醋共聚物,随酯化物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平均粒径减小,酸值提高;同时,改性树脂涂膜后,涂层与铝基材间的附着力也相应提高.此外,FT-IR分析表明树脂中已成功引入羧基官能团.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煅烧-氢热还原法制备了粒径为0.14μm的超细纯钨粉末。研究不同球磨(干磨,湿磨)方式对钨粉形貌以及粉末成形性的影响,探讨纯钨样品性能随样品不同尺寸(2.5mm厚小样品和2cm厚大样品)的变化。此外还详细研究了纯钨烧结体组织形貌、晶粒尺寸等性能随球磨方式及样品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使用干磨法和湿磨法球磨处理都可以有效提高粉末的成形性。使用干磨法球磨制备的粉末的烧结体致密度高于湿磨法所制备的,且在大尺寸样品中其致密度分布也较湿磨法所制备粉末的烧结体更加均匀。湿磨粉颗粒粒径分布较广,颗粒容易长大。干磨粉由于活化效果较弱,烧结体颗粒更加细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活性炭颗粒粒径大小和含量对非对称结构多孔陶瓷中精细过滤膜的影响,掺杂不同粒径和含量的活性炭制备非对称结构多孔陶瓷的精细过滤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过滤压降测试系统和阿基米德排水法分别对烧结后精细过滤膜的表面形貌、过滤压降和气孔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的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过滤膜的气孔率,降低其过滤压降,从而提高样品的过滤效率.当过滤膜中掺入0.5 g平均粒径为150μm的活性炭颗粒,过滤膜的气孔率可达到42.8%,过滤压降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BaZr0.1 Ti0.9 O3基陶瓷.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Zr0.1 Ti0.9 O3基陶瓷.利用XRD,TEM和SEM等表征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并研究了BaZr0.1 Ti0.9 O3基陶瓷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介电性能.结果 BaZr0.1 Ti0.9 O3基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280℃,此时陶瓷的致密性较好,结晶度高且晶界明显,测试温度在20℃附近且频率为1 k H z时介电常数达到最大为22100,介电损耗较小约为0.0058.结论 不同烧结温度下的BaZr0.1 Ti0.9 O3基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四方相钙钛矿结构,样品的平均粒径和最大介电常数随着烧结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传统的电子浆料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将该银浆料经丝网印刷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后烧结为银膜结构。采用场发射扫面电镜观测烧结银膜接触界面的形貌,分析银粉的粒径、形貌和玻璃粉的成分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界面接触结构的影响。发现小粒径球状银粉和片状银粉制备的烧结银膜界面接触结构较好,形成较多的银微晶,当球形银粉粒径为0. 9μm时,体电阻率较低。采用0. 9μm粒径球形银粉和不同铋含量的玻璃粉优化正银浆料的配方,当玻璃粉中铋含量为68. 98%(T_g=614℃)时,烧结银膜与硅基体之间的接触结构较好,体电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用作洗衣粉代磷助剂的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m(马来酸酐):,m(丙烯酸)=1:2].引发剂和还原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4.0%和1.9%,聚合反应温度90℃,保温1 h.产物为粘度较低的透明液体,分散性好,色泽浅,螯合力为518 mg CaCO3/g.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增长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丁酸乙酯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于80℃下制备了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St-MAH)共聚物微球。对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的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微球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MAH共聚物微球粒径的3次方与转化率成直线关系,说明共聚物微球的聚合反应属于活性增长机理;同时提出自稳定沉淀聚合体系制备单分散St-MAH共聚物微球成核过程为AIBN在溶剂中引发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生成寡居物,当寡居物链达到临界长度时从溶剂中沉淀出来,沉淀出来的寡聚物链相互缠绕形成球核;成核后单个微球所含St-MAH共聚物分子链数与时间的关系和转化率、微球粒径与时间的关系趋势大体一致,证实了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St-MAH共聚物微球的增长主要是溶剂中形成的寡居物沉积于微球表面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钻井液降黏剂MAA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二元共聚物(MAA),评价MAA对钻井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AA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引发剂用量0.6、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单体摩尔比1.5∶1、滴加时间90 min、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120 min; MAA可以显著降低钻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氮化硅作为碳化硅材料的结合相的方法制备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 ,通过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的生坯制备过程的探讨 ,分析了生坯密度、原料粒径级配及制备过程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合适的颗粒级配、较好的颗粒球形度 ,是获得高生坯密度 ,均匀、致密、低气孔率、高强度、高硬度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陶瓷摩擦盘的烧结成瓷过程及其产品的密度与其粉料粒度大小及辅料成分有很大的依赖关系,摩擦盘的密度及强度随着粉料粒度降低而上升.本文自行设计了一种利用球磨时间调节氧化铝粉料颗粒大小和粒径分布的试验方法,对氧化铝粉料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球磨,烧结出两种氧化铝含量及粉料粒度不相同的摩擦盘.比较产品硬度和密度,结合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的球磨不仅能降低氧化铝粉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也使粒径分布更加集中.在平均粒径为1μm时烧结出的摩擦盘未得到理想密度,平均粒径为0.7μm时碍到很好的烧结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在陶瓷浆料发泡的基础上,通过有机单体的原位聚合固化制备莫来石泡沫陶瓷.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纯单体溶液、发泡和未发泡悬浮浆料等不同体系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表明,单体溶液或浆料的pH值、初始温度和组成对其聚合反应有显著影响.制备的泡沫陶瓷为开孔贯通泡沫体,体积密度为理论密度的8%-40%,气孔率可达到90%以上,平均孔径范围和孔径分布范围分别为50-300μm和30-800μm显微结构分析表明,泡沫陶瓷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取决于聚合反应引发时间和泡沫陶瓷体积密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o3O4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30砌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低于430℃时,产物中含有CoO杂相;430℃以上时,产物为纯相C0304纳米颗粒。Co3O4纳米颗粒(30m)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晶胞参数a=0.80735nm。颗粒形貌基本为球形,颗粒大小分布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颗粒尺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高纯Al2O3和Y2O3粉体为原料,在浆料pH值为9.7,分散剂PAA-NHt体积分数为1.5%,固相体积分数为50%,球磨时间12h,增塑剂PEG体积分数为1.5%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流动性好、分散均匀的Y2O3-Al2O3混合浆料,利用注浆成型制备YAG陶瓷球形生坯,在60℃干燥24h条件下,球坯相对密度可达50%以上,球坯圆度偏差仅0.5346%,陶瓷球坯颗粒分布均匀.以体积分数0.8%的SiO2为烧结助剂,在1650℃保温6h,采用液相法烧结获得了自磨损率仅5.68×10^-6/h的YAG新型陶瓷磨球,可用于高性能YAG陶瓷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压注法制备了纯氧化硅多孔陶瓷型芯材料样品,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陶瓷粉末粒度分布对陶瓷材料烧结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气孔率逐步降低, 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均相应提高. 当烧结温度为1 200°C时, 烧结收缩率为2.75%, 气孔率为24.69%, 室温抗弯强度达到25.3 MPa, 高温抗弯强度达到44.23 MPa; 当烧结温度超过1 200°C时, 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均明显降低, 而收缩率和气孔率变化不明显. 通过样品断口形貌和相应物相分析发现, 不同烧结温度下样品致密度和方石英含量的不同是造成陶瓷型芯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粒度分布能够显著影响型芯材料的气孔率、收缩率和抗弯强度. 在本实验中, 具有如下粒度分布的型芯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10 μm以下约为25.33%, 10∽30 μm约为38.16%, 30∽50 μm约为28.74%, 50 μm以上约为7.77%, 最大粒径不超过95 μm.  相似文献   

20.
在二甲基甲酞胺(DMF)中,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制备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经碱性水解得到水溶性高分子:苯乙烯一马来酸共聚物,共聚物的水溶液在237nm处激发后,在357nm处产生荧光。荧光的相对强度随水溶液的pH值减少而增大,表明荧光强度的变化与高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