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龙 《科技资讯》2012,(14):103-103
三交河煤矿为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的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矿井内共四个采区(三、五、六、下组煤,其中三、五、六采区为平硐开拓)。2个采区负责全矿生产任务,每个生产采区内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即全矿共两个回采面。其中,五采区由于煤层较厚(h=4m),为大采高采区,工作面为大采高工作面,即504回采工作面。根据生产要求,现做出2-504工作面回撤期间回撤工艺及支护技术,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百善煤矿六四采区6413综采工作面靠近煤层风氧化带,受其影响,使切眼呈阶梯状,风巷及各切眼局部地段遭受中等程度风化,产状变化较大,并且在工作面内百善主体向斜东翼绝大部分范围内"三隔"缺失形成"天窗区",正常回采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如果采用正规矩形工作面布置,将造成煤炭资源采出率低的现象。为了提高煤炭采出率,工作面布置了三个倾斜长度不等的切眼,提前将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中部槽安装在切眼内,待回采至各切眼位置时,实施设备对接工作。由于对接前对设备和现场条件的分析充分,现场  相似文献   

3.
赵杨 《安徽科技》2014,(3):47-47
正一、背景概述E3211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东一采区西部,为该采区首采工作面。根据实测资料,工作面机巷长2207.7m,底板标高-235.728~-629.156m;风巷长2252.0m,底板标高-233.123~-647.533m,底板最大落差约414.41m,机巷最大倾角18°,两巷方位角206°;开切眼长280m。工作面内32煤层平均倾角约12°,煤层走向WE,倾向SN。工作面内煤厚在1.70~4.8m之间,平均煤厚3.14m,煤厚变异系数γ=20%,属于稳定煤层,煤层可采性指数K=1。采用综合机械化俯采方式回采。由于工作面落差较大,工作面供水系统是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最大问题。该矿  相似文献   

4.
破碎围岩大采高回撤工作面防灭火工艺应用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碎围岩环境下的大采高工作面开采空间大,顶板破碎范围广,采区空漏风率大,尤其是在工作面回撤期间采空区防灭火,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以羊场湾煤矿Y120204大采高工作面回撤为工程实例,通过采用注氮防灭火,并辅以传统的灌浆、隔离墙等措施,在大采高破碎围岩工作面采空区组织实施防灭火,并严密监控了防灭火效果。现场实践表明,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火灾情况得到良好控制,该工艺对羊场湾以及宁东矿区其他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的防灭火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家法 《科技信息》2010,(35):309-309,319
我矿地质情况复杂,断层较多。9308工作面过断层的经验可以应用在类似工作面中,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水平,为我矿安全生产服务。9308综采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中部,是九采区第一个3下煤回采工作面,南到井田边界煤柱81.76m,北距九采辅助胶带运输巷78.2m,西为设计的9309工作面,东部为设计的9307工作面。东侧上方的93上05、93上06、93上08、93上09和93上10工作面已回采完毕。  相似文献   

6.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快速回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405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回撤工艺,在大采高工作面条件下,回撤通道的顶板采用锚带网和锚索联合支护,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节省了回撤材料和时间,对本矿或者其它矿井的工作面回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三台子煤田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原因,阐述了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预防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并对综放工作面停采后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位置进行了空间位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018工作面为南一采区右翼第三个区段,上部F6断层保护煤柱,下部为1016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左翼为1017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其左侧以大巷保护煤柱为界,右侧至-340m回采上限。改造后1018机巷650m,风巷580m,切眼178m,共计1408m。本工作面煤层全部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10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一、巷道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末期期间回撤通道围岩破坏控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回撤通道周围集中应力与工作面采动支承压力叠加效应及围岩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并开展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距离减小,叠加应力值逐渐增加且向回撤通道正帮转移,导致回撤通道破坏由正帮侧向工作面方向移动。由于应力叠加效应增强,工作面在距离回撤通道20 m时,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塑性破坏由原先稀疏破坏变为密集破坏。工作面与回撤通道间的煤柱破坏前,工作面靠近回撤通道过程中回撤通道正副帮均发生破坏,且在煤柱小于5 m时正帮破坏较副帮严重,煤柱全部破坏后,顶板失去支撑,导致回撤通道顶板回转,顶底板破坏范围相应增加。控制回撤通道正帮的稳定性是控制回撤通道大变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开采设备的逐步升级,一次性回采的高度越来越大,谢桥矿1161(3)工作面安装选用支架型号:ZY10800/60/65,该支架底座宽1.75m,高3.5m,最大采高速6.5m,为满足支架安装需要,1161(3)工作面切眼设计为矩形断面,净宽8.8m,净高4.0m.本文分析针对谢桥矿1161(3)大采高工作面切眼支护问题提出了一套掘进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施工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通过高强锚杆锚索和密集挑棚、木垛联合强化支护技术是控制深井复合顶板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切眼巷道图岩变形的有效措施,为同类型切眼施工提供了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