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填埋是垃圾处理处置最常见的手段。随着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的广泛应用,渗滤液回灌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加速填埋场沉降和提高产甲烷气量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了渗滤液回灌技术在垃圾填埋场中增大甲烷产量的研究历程,阐述了渗滤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可促进产甲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渗滤液回灌技术提高了甲烷产量,若是将甲烷气体加以收集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废物的资源再利用,从而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徐州某垃圾填埋场为工程背景,在现场测试和室内模拟测试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对生活源污染质在垃圾填埋场中的运移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渗滤液在压实黏土层中运移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揭示了运移机理,为研究生活源污染质在土层中运移的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压实黏土层的土-水特征曲线可分为平缓下降、快速下降和平缓稳定三个阶段;渗滤液在填埋场中的运移过程分为压实黏土层有效和压实黏土层失效两个主要阶段,且分界点为10年;随着运移时间的推移,渗滤液中溶质浓度的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可通过提高填埋场防渗层的防渗能力和排水系统的导排能力、增加垃圾体的坡度和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等方法控制生活源污染质在压实黏土层中的运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河流.垃圾场渗滤液是世界上公认的污染威胁大、性质复杂、难于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填埋场的运行到封场后管理,都需要对渗滤液的产生进行有效控制,对排出的渗滤液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如果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因此,对渗滤液开展有效稳妥的处理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及处理难点,并就其妥善处理给出若干可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进行有机物去除和脱氮特性研究,考察了缺氧/好氧(A/O)池容比、硝化液回流比和温度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BR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池容比A/O 1∶3、硝化液回流比300%、室温25℃。在该运行条件下稳定运行,MBBR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4%和97%,能够实现对高浓度氨氮的有效去除。经过好氧MBBR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COD和氨氮显著降低,可满足深度处理单元的进水水质要求,表明MBBR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厌氧好氧处理过的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以有机物去除和改善水质可生化性为目标,采用聚合铁碳球为填料的铁碳微电解物化处理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铁碳微电解的最优运行条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进水pH值为4,运行时间为90 min,Fe-C质量对比4∶1,Fe-C用量为66.7 g·L~(-1)的渗滤液。同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分析铁碳微电解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进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良好,经铁碳微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分子量减小,耗氧呼吸速率增大1.89倍,可生化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对济源石河8个监测断面底泥中铅、镉、铬、镍、铜、锌、pH7个污染指标监测调查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对河流底泥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段底泥已受到重金属污染,部分河段污染严重。根据纯水、硫酸-硝酸、醋酸浸出试验结果,监测段底泥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但不宜送生活垃圾填埋场或能产生醋酸等有机酸的填埋场处置,填埋、堆存等处置前应进行无害化固定处理,尽可能降低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针对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大、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利用铁屑和颗粒活性炭(GAC)构成腐蚀电池反应所产生的Fe2 ,以及通入空气中O2在阴极被还原产生的H2O2组成连续Fenton试剂对其进行处理。在反应pH为2.5,反应时间为90 min,铁屑投加量为40 g.L-1,Fe/C为3.5,絮凝pH为9的反应条件下,COD、TOC和NH4 -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8%,59.6%和15.1%,BOD5/COD从原水的0.16提高到0.27,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后续处理。高级氧化-生化组合工艺采用空气中O2取代H2O2,大大降低了该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盐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生化方法处理高盐废水较难达到处理需求,电絮凝技术因具有去除污染物效率高、操作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将电絮凝技术应用到高盐废水中,可利用废水的高盐度特性,降低电絮凝所需的电量消耗,从而在较低能耗下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因此,电絮凝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海水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印染废水的电絮凝处理为例论述了该技术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垃圾渗滤液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于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态氮导致水中的C/N严重失衡,使常规生化处理工艺对渗滤液的处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实际工程中常用吹脱法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但吹脱法存在尾气回收,"二次污染"的问题。化学沉淀法作为废水脱氮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故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以磷酸氨镁结晶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兰州市生活垃圾填埋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兰州市没有市属填埋场,各区填埋场均属简易填埋类型,存在渗沥液和填埋气体的污染问题.分析了在选址、垃圾坝、填埋作业、管理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静脉产业是解决废弃物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发达工业国家静脉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固体废物现状,提出2020年中国固体废物发展战略目标是发展静脉产业,并将静脉和动脉产业相耦联,这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列举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及所需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经济基础,在小城镇发展问题上也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发展格局.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黑龙江省小城镇作了类型上的划分.多角度地评估了其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亚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阐明了亚麻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同时通过与其它纺织纤维生产的比较,突出了发展亚麻的纺织意义,进而着重分析我国东北地区中北部,尤其是黑龙江省发展亚麻的优越条件,论证了黑龙江省成为全国亚麻生产基地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集中地区,并指出大力发展亚麻生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氧化酶与血糖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氧化酶是测定血糖的关键工具酶。本文研究了用点青霉As.3.3871菌株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的工艺和配制酶试剂盒的方法,研制的产品经检测符合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技术标准,临床验证表明与国内同类产品品质相同,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在工业废气Cl2及SO2环境中生长的北方常见树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大气污染对树木均有伤害作用.受污染的树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下降,在被两种污染物污染的4种树木中,其下降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旱垂柳、中东杨、白榆和白蜡槭.这说明各种树木对Cl2和SO2的大气污染伤害的反应不同,其抗性都是白蜡槭<白榆<中东杨<旱垂柳.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艳 《松辽学刊》2006,27(4):34-3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东北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城市投资环境的质量更是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与长春市、松原市同时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全面评价白城市投资环境的总体质量并提出优化调控对策,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硝基苯为目标反应物,对臭氧/分子筛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单独的臭氧化相比,臭氧/分子筛氧化工艺可以提高水中硝基苯的降解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分子筛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越来越大;此外还考察了微波对臭氧/分子筛体系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具有明显协同臭氧/分子筛体系催化降解硝基苯的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BR法净化生化制药发酵生产废水的方法。在SBR法处理生化制药发酵生产废水过程中,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在容积负荷为0.9—2.1KgCOD/m^3·D,限制曝气进水时间1h,COD的去除率均高达93%,出水COD〈100mg/L,低于GB8978—1996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