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古生代早期,本区结束了隆起剥蚀期,而后沉积了石炭系本溪组与太原组的泻湖及半封闭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本井田太原组沉积处于毗陆滨海的特定环境,主要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分流间湾及三角洲前缘等,为泥炭沼泽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地壳的相对平稳,形成稳定的太原组煤层.  相似文献   

2.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17):1088-1088
太原组是山西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岩系之一,太原组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山西各地太原组中含丰富海相动物化石的石灰岩层之间的正确对比,成为上述地区太原组煤层之间正确对比的关键。 在太原西山玉门沟,太原组层型剖面的石灰岩层及主要煤层的层序自下而上为:吴家峪灰岩、八尺煤、丈五煤、庙沟灰岩、毛沟灰岩、下三尺煤、斜道灰岩、七尺煤、东大窑灰岩及新七尺煤。  相似文献   

3.
三角洲是河流补给的巨大沉积体系。国内外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实践证明,古三角洲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许多油田都与三角洲沉积有关。然而,埋藏在地下的古三角洲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经常遭受严重破坏,而现代三角洲则可以直接观测。所以研究现代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为判断古三角洲提供识别标志和对比模  相似文献   

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10):798-798
在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上,■类Nankinella,Sphaerulina首次发现于庙沟灰岩层之中。庙沟灰岩层位于太原组的中部,系太原期早期Pseudofusulinapseudovulgaris-Fugosofusulina xalida时之沉积,可与苏联Asselian阶下-中部大致对比。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班怒(班公湖-怒江的简称)残留海何时消亡及消亡的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革吉地区发育的一套晚白垩世沉积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发现其明显不同于北拉萨地体上广泛分布的竟柱山组陆相沉积,而以发育海相灰岩和混积岩为特征,野外露头呈现被竟柱山组不整合覆盖的接触关系.本文将这套地层命名唐杂组,代表着拉萨地体和班怒带迄今发现的最高海相层.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唐杂组记录了早期由扇三角洲平原相到前扇三角洲相的水深加深过程,随后海水逐渐消退并变为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沉积.有孔虫化石约束这套地层的时代为Cenomanian期(101~94 Ma);砂岩碎屑组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数据指示唐杂组沉积物源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早期由北拉萨地体和班怒带向南供给,后期转变为来自沉积区南侧的中拉萨地体和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结合区域古地理分析,本文认为革吉地区唐杂组约束了班怒海在西段消失的时间为~94 Ma,同时确认班怒海并非由东向西退出,而是大致同时退出中北拉萨地体.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明 《科学通报》1989,34(16):1246-1246
在加里东旋回的晚期,鄂尔多斯地区与整个华北地台一起抬升遭受侵蚀,至华力西旋回中 期鄂尔多斯地区又发生沉降,导致该区最后一次海侵。中石炭世一晚石炭世早期,华北海和祁连海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本区,被本区中部南北向“工”字形隆起区隔开,从而在此古陆的东西两侧各形成了一套海岸沉积。东部海岸在中石炭统本溪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西部海岸在中石炭统羊虎沟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发育了一套海沼沙岭(chenier)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7.
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及其性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崔之久 《科学通报》1997,42(18):1986-1989
1 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昆仑山垭口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羌塘高原向柴达木盆地的过渡带.自中更新世以来,本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垭口盆地有一套厚近700m的晚新生代地层,时代为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初(5.0~0.71Ma B.P.),其完整剖面出露在青藏公路原六十二道班附近.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古流向和沉积体三维形态及其组合等的分析从中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惊仙谷组)、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羌塘组),惊仙谷组(厚约200m)与羌塘组地层在2.5 Ma B.P.逐渐过渡,环境亦从热渐变到凉,此地层结束于顶部扇三角洲相,时代为0.71 MaB.P.一次抬升运动,使全套地层发生向西南倾斜,倾角12°(图1).而其上不整合覆盖的望昆冰期冰碛层((0.54±0.08)Ma B.P.)亦表明在0.71~0.6 MaB.P.当地,即昆仑山(包括垭口地区)发生了强烈构造抬升,既表现为与后来的上覆冰碛层的不整合,也表现为与构造抬升同时的昆仑河断陷内沉积了相关的纳赤台沟组(0.64 Ma B.P.,泥石流为主)和稍后的三岔河组(0.4~0.06 Ma B.P.,河流相为主).另据王苏民等人对若尔盖RH孔的研究,在0.7~0.52  相似文献   

8.
汪寿松 《科学通报》1989,34(15):1165-1165
在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东部(山西省和陕西省东部)上石炭统太原组的中上部发育了一套浅海陆源碎屑-碳酸盐含煤旋回沉积地层,即本文提出的“约代尔”旋回(Yoredale cyc1ic)沉积。约代尔旋回沉积最早发现于英国彭奈恩山脉的约代尔-温斯利代尔地区的石炭纪韦先期地层中,以后又发现类似的旋回沉积广泛发育于北美内陆的宾夕法尼亚地层中。于是这种特  相似文献   

9.
陆相断陷湖盆中滑塌浊积扇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筱敏 《科学通报》1991,36(7):535-535
近30年来,人们重视了盆地边缘斜坡三角洲与盆地深海(湖)平原浊积扇之间的成因关系研究,并认识到与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在湖盆中要比海盆中更加发育.后来,Heller提出了三角洲-海底扇体系的沉积模式,把海底扇进一步划分成近源斜坡扇和远源斜坡扇两个次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TN网络现状以及NGN的特点,在PSTN网络出现地市汇接局到太原长途局业务出现全阻等重大障碍时,利用现有的中兴、华为的NGN进行应急分流、保证业务畅通.  相似文献   

11.
古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侵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迎如 《科学通报》1983,28(21):1322-1322
公元1194年,黄河曾在阳武决口形成南北分流,南支夺淮人南黄海,至1495年黄河抛弃北支全部南流人海,直到1855年终止的661年期间,古黄河在苏北、南黄海塑造了大型三角洲。1973—1979年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开展过1/50万海洋地质综合概查和潮间带路线性调查,比较系统地获得了地貌、沉积物等方面的资料,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前人成果,对古黄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善明 《科学通报》1981,26(14):895-895
全新世以来,滦河在马城以下先后建造五期三角洲堆积体。尽管不同时期,滦河在不同地点入海,堆积体规模大小不一样,然而每一期三角洲的沉积过程总是遵循统一模式进行。 1.滦河是渤海湾北岸一条多沙性河流。据实测,  相似文献   

13.
马维俊 《科学通报》1989,34(6):443-443
近年来网结河模式的沉积学研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现已具备了许多现代的和古代的实例,如Smith,Rust等,Flores等。由此可见,这些实例均存在于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中,在上三角洲平原环境中未见报道。然而某些具备稳定而缓慢下沉构造背景及潮湿气  相似文献   

14.
盛金章 《科学通报》1982,27(3):192-192
大屯煤田位于苏北沛县境内.煤田内的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覆盖.煤系内含有19层含(竹蜓)灰岩(太原组16层,本溪组3层).对这些灰岩的岩石特征、稳定程度、厚度变化及在地层中的含量以及与成煤的关系作了论述和分析.这批含(竹蜓)灰岩是笔者之一(王仁农)于1974—1979年采自钻孔中.(竹蜓)类动物群经研究后有13属60个种(9个新种).这60个种中太原组52个,本溪组8个.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可分为三个(竹蜓)带及二个(竹蜓)亚带如下: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下白垩统风成砂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林 《科学通报》1994,39(1):58-58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乌恰—乌依塔克一带,下白垩统克考勒苏群厚达千余米,前人工作结论均认为它属于滨湖三角洲或滨湖沙堤沉积.作者等经过对乌恰县康苏剖面及阿克陶县乌依塔克剖面较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首次识别出其中有200余米厚的沉积地层应属于典型的风成砂岩.众所周知,风成砂岩往往具有特别良好的孔隙率和渗透性,是石油与天然气最有利的储集层之一,已为国内外许多油气田所证实,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中、新生界沉积,尤  相似文献   

16.
<正>你能想象自己置身于一朵莲花、一支箭头、一个鸟足上的情景吗?这并非是格列佛的小人来到了现实世界中,而是河流流向大海时,泥沙在入海口淤积出的土地——三角洲。河流和大海共同画出的这些图画,尺度巨大,造型奇特,带给我们别样的视觉冲击。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时所携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片向海伸出的平地及其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从空中俯  相似文献   

17.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N-8)地层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定, 72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分成303~320 Ma (6颗)、1631~ 2194 Ma (37颗, 峰值1850 Ma)和2318~2646 Ma(29颗, 峰值2500 Ma)三组. 第二组和第三组碎屑锆石是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反映. 第一组碎屑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布于0.281725~0.282239, 具有较低的εHf (t)值(-12.4~ -30.3)和较老的Hf模式年龄(1.43~2.16 Ga), 与华北北缘内蒙古隆起内的石炭纪火成岩锆石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相似, 而明显区别于兴-蒙造山带, 表明山西宁武-静乐盆地太原组的部分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内蒙古隆起. 第一组年轻碎屑锆石的Th/U都较高(大于0.67), 应为岩浆锆石, 其中最年轻的两颗锆石的平均年龄((304 ± 6) Ma) 与地层沉积年龄相近, 暗示晚石炭世内蒙古隆起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岩浆活动, 为晚石炭世华北克拉通北缘活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王飞宇 《科学通报》1994,39(19):1824-1824
作者通过对鲁南兖州、济宁、陶枣、膝县煤田,苏北徐州、丰沛煤田和豫南倪丘集地区太原组含煤岩系的综合研究,从煤岩学、古植物学、超微组分和结构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四个层次证实太原组腐植煤形成过程中明显有菌藻类低等生源的贡献.(1)煤岩  相似文献   

19.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YD0901孔进行粒度分析和高分辨率元素扫描,选取Zr/Rb值作为长江洪水指标,以此建立的600年来长江流域洪水记录与历史文献记录对比良好.Zr主要赋存于含Zr的粗粒矿物,Rb主要分散在细粒矿物中.洪水期,长江径流量增大,携带大量粗粒入海,沉积在水下三角洲的粗粒组分相对于细粒组分明显增多,Zr/Rb值增大.因此,Zr/Rb峰值段对应洪水沉积,峰值越高,沉积物粒度越粗,跳跃组分越多.尤其是1870年左右Zr/Rb值表现为600年以来最高值,符合1870年长江中上游"极值大洪水事件".进一步对Zr/Rb值进行频谱分析,佐证了长江洪水与ENSO可能存在某种关联.该研究为恢复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更长时期尺度的高分辨率古洪水记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分流减速机的优点及实用性,在同等安全系数下对分流减速机与常规减速机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分流传动的结构及传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