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5例,采用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及心功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亮 《甘肃科技》2022,38(1):115-117
分析伊伐布雷定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效果。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2例,均予以标准化抗心衰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不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重组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3)、脂联素(APN)表达水平。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P <0.05),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 <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DF-15、Gal-3、APN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GDF-15、Gal-3、APN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5/43)较对照组16.67%(7/42...  相似文献   

3.
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4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良反应。①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6.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则前者降脂效果更明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将甘肃医学院收治的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35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实施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探究菖蒲芪丹汤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1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菖蒲芪丹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比本组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HR、LVEDD、LVESD、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服用菖蒲芪丹汤,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探究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作用。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48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对比心功能各项指标、心率与药副反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LVESD、LVEDD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V、LVEF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测定结果与药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方案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增进疗效、改善心功能、稳定心率方面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此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兰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E)、心脏彩色超声每搏量(SV)、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情况。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被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武威汉简瘀方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研究。将100名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组给予武威汉简瘀方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AS、AF、TS、PL、D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LVEDD、LVESD,提高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威汉简瘀方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对半乳糖凝集素-3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另设4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Gal-3,c Tn I,BNP,TC,TG,LDL-C,HDL-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3组的Gal-3,c Tn I,BNP水平均升高(P0.05);UAP/NSTEMI组Gal-3,c Tn I,BNP水平高于SA组(P0.05),STEMI组的Gal-3,c Tn I,BNP水平高于UAP/NSTEMI组(P0.05);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Gal-3,TC,TG,LDL-C水平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Gal-3水平与其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标志进行检测;瑞舒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也可降低Gal-3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选取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可溶性CD40L(s CD40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CO、LVEF、C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抗血管紧张素1受体(AT1)自身抗体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高血压伴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以同期确诊的单纯OSAHS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HI等基线资料,比较轻、中、重度OSAHS患者SBP,DBP水平,分析高血压伴OSAHS患者SBP,DBP与AHI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两组血浆AT1自身抗体、内皮素(ET-1)、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分析AT1自身抗体与SBP,DBP,AHI,ET-1,NO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指数、颈围、腰围、SBP、DBP、AHI均较单纯SAHS组高(P0.05);随病病情程度加重,研究组SBP,DBP均显著增加,且研究组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OSAHS患者SBP,DBP与AHI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AT1自身抗体、ET-1较对照组高,研究组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AT1自身抗体水平与SBP,DBP,AHI,ET-1呈正相关,而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伴OSAHS患者血AT1受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了OSAHS合并高血压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70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hs CRP,NO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常规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14 d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NO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 CR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397,P=0.001);治疗前NO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6).结论血浆hs 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 CRP水平,升高NO水平,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后对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78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作为甲组,其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hs-CRP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甲组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FMD,LVEF,IMT和HDL-C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相近,而在降脂和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方面前者更佳,不良心血管事件更少.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从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中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6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单服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指标及临床改善效果。两组在研究治疗前血压指标及治疗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指标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9.7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氨氯地平联合培安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同时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0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对照组TC及LDL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LDL,TG及FPG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HDL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TG,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能进一步降低TG,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升高HDL.  相似文献   

16.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可联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高血压患者Tei指数及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3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持续练习(MCT组)和高强度的间歇练习(HIIT组)16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组织多普勒测定左心室Tei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BNP水平。结果经过16周的训练后,两组受试者动态血压中的d SBP、n SBP、d DBP、n DBP及心脏结构指标LAA、LVEDD、IVS、LVPW、LVMI、RWT与训练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IIT组的m SBP、m DBP及Tei指数、血浆BNP显著降低(P0.05),且HIIT组的效果优于MCT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可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肌Tei指数,降低血浆BNP水平,效果明显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相似文献   

18.
肖存霞 《甘肃科技》2022,(10):100-102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将在本院治疗的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动态血压控制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达标率。2组治疗6周、治疗12周24 h DBP、24 h SBP、d DBP、nSBP、n DBP、dSBP、24 h SBPV、24 h DBPV水平较治疗前依次降低(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6周、12周24h DBP、24 h SBP、d DBP、nSBP、n DBP、dSBP、24 h SBPV、24 h DBPV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血压达标率87.27%与常规组7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更好降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但是不影响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曹配 《甘肃科技》2022,(18):105-107+110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接收的9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内。常规、高剂量组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剂量分别为20 mg/d、40 mg/d。比较2组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心功能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PCT及TC、TG、LDL-C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高剂量组均明显较同组治疗前低(P均<0.05);治疗后2组HDL-C及LVEF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高剂量组均明显较同组治疗前高(P均<0.05);治疗后2组LVDd均明显小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组、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组,每组8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7、30、60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识别和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20 mg/d瑞舒伐他汀对机体修复功能的提升作用明显优于10 mg/d;但长期应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方面明显优于20 mg/d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