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112例,并将其划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阳性检出率。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小儿肺炎疾病的敏感指标,便于早期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支原体肺炎(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感染重要病因之一,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随着国内外有关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病案报道日益增多,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文报告了我院1993.5~1994.12间确诊的支原体肺炎56例,并探讨了X线胸片和临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价值,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237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在该院就诊的23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PDW、MPV和Alb水平及预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研究组MPV、Alb均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诊断甲状腺癌曲线下面积(AUC)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均阳性为检测指标特异性高于PDW、MPV、Alb单纯诊断的特异性;PDW、MPV、Alb之一阳性为检查指标灵敏度高于PDW、MPV、Alb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因此,PDW、MPV和Al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中等临床价值,3者不同联合方式有助于甲状腺癌确诊或排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前来体检的3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在征得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检测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C反应蛋白、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对细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反映出病症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22%,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咳嗽及发热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增强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的疗效。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1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字母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治疗后,组内比较,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0.00%,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憋、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比较。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指标与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1.08%,但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2水平高于治疗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TNF-α、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红霉素,且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肺部常见疾病(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入院的肺部感染、肺癌、COPD的住院患者各50例,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将肺部感染、肺癌以及COPD归类为疾病组,疾病组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DW、MPV、P-LCR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和肺癌组PLT、PCT均高于对照组与COPD组(P0.05),而肺部感染组PDW、MPV、P-LCR均低于其他3组(P0.05)。PLT和PCT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5,提示PLT和PCT具有诊断疾病的价值。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尤其PLT和PCT的测定对肺部感染、肺癌和COPD可进行辅助鉴别诊断,对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protein,s ST2)、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 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10例,实验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64例,对照组),ACS患者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6例,均行s ST2、Hs CRP、血常规水平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清s ST2、Hs CRP及NLR,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s ST2、Hs CRP及NLR均高于SA组(P0.05); AMI组s ST2、Hs CRP及NLR均高UA组(P0.05); ACS组s ST2与Hs CRP、NLR呈正相关(P0.05); s ST2、Hs CRP及NLR与ACS患者在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CS组s ST2、Hs CRP及NLR与Gensini积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s ST2、NLR是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 s ST2、Hs CRP、NLR的水平随着ACS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考虑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s ST2和NLR是ACS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因子,但s ST2的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探究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血常规联合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价值。选取在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研讨组,同时纳入同期在医院体检为健康的46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参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研讨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结果发现,研讨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研讨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发现,血常规联合红细胞沉降率在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并应用于患者疗效评估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成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135例,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其中轻度组41人,中度组46人,重度组48人。分别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ercentage of predicted,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结果表明轻、中、重度组NLR水平呈依次升高,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NLR与哮喘患者FEV1%pred呈负相关(r=-0. 478,P 0. 05),NLR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 64,P 0. 05),NLR与CRP呈正相关(r=0. 361,P 0. 05)。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对重症哮喘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09、0. 666、0. 584、0. 667(均P 0. 05),NLR诊断重症哮喘的最佳临界值为6. 79,敏感性45. 59%,特异性96. 35%。可见血清NLR与成人哮喘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检测NLR水平对判断哮喘临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A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α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其疾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并纳入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120例RA疾病活动度分为疾病活动组(RA活动期组)、临床缓解组(RA缓解期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血小板参数对RA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RA患者中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2.6分77例,纳入RA活动期组;DAS28评分2.6分43例,纳入RA缓解期组.RA缓解期组PLT、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LT、PCT水平高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缓解期组PDW、MPV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DW、MPV水平低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PLT、PCT、PDW、MPV对RA疾病活动度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考虑将上述血小板参数纳入诊疗新指标用于RA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探讨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及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后疗效。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自2020年1月26日-2020年3月31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就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58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对照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第五版)宣讲、常规治疗。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等发生率进行分析。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精准实策、区域内诊疗、严防疾病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综合干预策略治疗对治疗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变化,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新冠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防疫效果明显,综合干预策略对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选择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基因LytA、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基因P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基因ompA作为目标检测靶点设计引物探针,建立鉴别肺炎链球菌菌种的多重RT-PCR方法.其次,针对肺炎链球菌cps基因座序列,利用MGB-TaqMan探针的多重RT-PCR方法对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进行鉴别检测.最后,针对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ermB、mefA为靶标设计引物探针,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其临床阳性样本的耐药性进行鉴别检测.肺炎链球菌鉴别检测多重RT-PCR方法,线性范围为102~107 copies/mL,R2分别为0.999、0.996和0.995,灵敏度可达102copies/mL,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512例临床样本经多重RT-PCR方法鉴别检测,肺炎链球菌189例(189/304,62.17%),肺炎支原体83例(83/304,27.30%),肺炎衣原体32例(32/304,10.53%),与单重FQ-PCR及基因测序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89例肺炎链球菌临床样本,经多重RT-PCR检测,血清分型为:19(19.58%,37/189)、23(15.87%,30/189)、6(13.23%,25/189)、14(6.3%,12/189),其他血清型(22.75%,43/189),其他血清型(22.22%,42/189).肺炎链球菌抗药菌株突变检测为:ermB突变115例(115/189,60.85%),mefA突变56例(56/189,29.63%),两基因共突变15例(15/189,7.94%).  相似文献   

18.
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作用。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天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8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确切,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①依据随访2周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41)及存活组(n=100);②依据NLR 4分位数将患者分为NLR4.33(Q1组,n=35),4.33≤NLR7.26(Q2组,n=35),7.26≤NLR11.78(Q3组,n=36),NLR≥11.78(Q4组,n=35).结果:短期内死亡组NLR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NLR=9.67(6.81,13.07)、存活组NLR=6.18(3.63,11.10),死亡组的NLR水平比存活组的更高(P0.05).KM生存曲线显示,Q4组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与Q1组比较, Q4组增加短期死亡风险28倍,HR 28.403,95%CI 3.392(237.865),增加长期死亡风险3倍,HR 3.396,95%CI 1.596(7.2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NLR≥11.78可明显增加AA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NLR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BC、CRP、PCT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41例,病毒性感染患儿39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患儿的WBC、CRP和PCT,观察3组结果的差异。绘制3种炎性指标的ROC曲线评价其对儿童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PCT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CRP、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炎性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2%、92.7%、96.3%,其中,PCT的AUC明显高于WBC和CRP。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细菌性感染组的WBC、CRP、PCT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上述3种炎性指标可用于鉴别和辅助诊断细菌性感染。其中,P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C和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