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前期的的政策是“抗日反蒋”,后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适时将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实践证明,这一转变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这一转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在太行山区创建了敌后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政权以抗日、民生和民主为政策导向,以组织对敌斗争、开展建设、改善民生、实施民主等为日常职能,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重要依托。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方针,推动了根据地社会性质革命性转变,促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成。尤其是根据地政权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关注民生、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成为根据地政权施政中的显要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察哈尔抗战期间,李烈钧支持冯玉祥领导抗日,却不支持其对内反蒋反政府;支持冯玉祥抗日的同时,对政府抗日也表示理解,对蒋介石也有称许,这时他没有参与冯玉祥的反蒋反政府活动;李烈钧调解蒋冯关系的方案,是在政府指导的框架之下,而不是脱离政府,或是反政府。在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中,他出力较多,影响甚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后期,为了抵制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反时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第二次宪政运动,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以及日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期间(1931年~1945年),民主党派在政治道路上依次走过反共反苏反国共合作——抗日反蒋——拥蒋抗日——民主宪政——响应联合政府运动等五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考察,运用不少史料评价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建兰 《科技信息》2013,(1):300-30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广大工人群众,为争取民主自由、民族独立、改善生存条件,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从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无形"战线、文化反"围剿"及学生运动等,到实现抗日统一战线转变,它印证了中共在白区的工作是一条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线,是中共领导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湖南少数民族同胞与各民族一道,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湖南少数民族红军将士北上抗日,喋血华北;在后方,湖南少数民族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抗日救亡,各民族、地方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树起了反蒋抗日的旗帜;湖南少数民族许多爱国将士也投入抗日的洪流之中,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湖南少数民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新桂系对抗日的态度是从托抗日之名倒蒋发展到拥蒋抗日,而西安事变是其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红军占领东北的有利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准备独占东北。但随后不久,因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在东北要"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作长期斗争的准备。从"向北发展,独占东北"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中共经营东北的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现这种变化,是中共、美蒋和苏联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大肆推行毒化政策,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禁烟禁毒举措,对抑制日本的毒化政策起了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根据地,而且在抗日战争这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又是中共领导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对其禁烟运动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中国共产党相关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标语宣传以其独特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历来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配合当时的革命需要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标语.这些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标语,既为鼓舞红军斗志,瓦解敌军,胜利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立下了卓著功勋,也为苏区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苏维埃革命政权,发展苏区各项改革与建设事业提供了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造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八一精神。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并创建了红十军。本文论述了八一精神与方志敏创建红十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红十军精神。红十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共领导的红军陆续进行了长征。然而这时的中日关系却以微妙的方式发展着。日本政府在中国积极推行巩固“满洲国”权益、分离华北和内蒙、打击抗日势力、拉拢和威逼国民党政府投降的外交政策。对此,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退让政策,使中国的权益不断受损。中共领导的红军却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前,提出了一系列坚决抗日的决策及声明,表明了鲜明的抗日态度,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当时中国对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民国年间,甘肃、宁夏地区相继修建了许多堡寨。至红军长征经过甘宁地区时,国共两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就这些堡寨展开了一系列争夺和抗争。尽管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依凭各地堡寨阻击红军,使红军遭受一定的人员损失,但红军灵活采取军事、政治教育等手段,宣传我党政策,最终取得了堡内民众的积极支持,成功到达长征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认识到新闻媒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威力和重要功能,提出了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报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争取广大工农群众是党进行新闻宣传的根本指针等重大理论命题.成功地利用新闻媒介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红军发展壮大并走向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旧中国的赣南、闽西客家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她们高举男女平等的大旗,踏上反帝反封建和争取自由的征途,在经济建设和扩红支前运动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地发动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妇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对盛世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盛世才与苏联、中共的关系,盛世才与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关于盛世才执政新疆的政策及其它相关评价等方面。关于盛世才的研究取得了相当成绩,值得肯定。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来考察盛世才执掌新疆时期的政治行为、思想观念等,有利于推动和加强盛世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建工作一直贯穿其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建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充分说明了我党的党建工作无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总结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可以使我们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广泛的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分配土地、没收豪绅地主财产、配合红军作战、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进行经济建设、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党在苏区进行的群众组织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加强领导,引导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尊重群众组织,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