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乳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EVA-MAID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增容剂三元共混物.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A-GMA对PLA/EVA共混物有更好的增客效果,PLA/EVA/E-MA-GMA共混物比例为90/10/5时缺口冲击强度曩高,为最佳共混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2.
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硫化仪方法研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其交联发泡废弃物力化学解交联产物(PDM)在过氧化异丙苯引发下的交联反应动力学.DSC分析显示,EVA和共混物(EVA/PDM)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5.1和210.0 kJ·mol-1,指前因子(A)的对数值(ln A)分别为41.5和51.1;而硫化仪法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8.5~80.0和110.0~118.6 kJ·mol-1,ln A值分别为16.2~17.3和24.0~27.8.交联反应是复杂反应,近似地可认为是一级反应.废弃交联物中未解交联部分阻碍了交联反应,致使EVA/PDM的交联反应较EVA的难以进行,交联反应速率和活化能与交联度有关.DSC与硫化仪的结果是一致的.硫化仪测试是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非晶导电薄膜Ni-Al底电极,并采用直滴法、退火工艺和掩膜技术,首先制备了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共聚物铁电薄膜,并构架了Al/P(VDF-TrFE)/Ni-Al/Si铁电电容器异质结.采用X线衍射仪(XRD)、铁电测试仪(Precision LC unit)等测试手段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Al薄膜厚度对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薄膜的漏电流产生较大影响,当厚度为36 nm时,其漏电流密度达到2.09×10-5A/cm2;所构架的Al/P(VDF-TrFE)/Ni-Al/Si电容器呈现2种漏电机理,在较低的电场范围内,电容器的导电机理为欧姆导电机理,在高电场下为界面肖特基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利用HAAKE流变仪Roller转子提供的机械能对乙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交联发泡废弃物料进行机械力化学解交联,形成塑性流的解交联产物.通过分析解交联产物的溶胶和凝胶量,并用扫描电镜表征解交联产物的表面形貌,得到解交联最适宜的时间和温度.解交联产物与纯EVA的共混物,再经过氧化二异丙苯产生的自由基引发交联,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获得最佳的共混配比,使交联发泡的EVA废弃物料资源化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对烯丙氧基苯甲酸胆固醇酯(ACB)/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液晶(LC)/光引发剂(IRG-651)/玻璃微珠(SP-220)复合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结果表明:虽然ACB没有参与聚合,但却明显地提高了PDLC薄膜的对比度.在紫外光(365.0 nm)辐照度为15.0 mW·cm-2、照射温度为303.2 K、照射时间为10.0 min的条件下,ACB/HEMA/LC/IRG-651/SP-220的比例(质量分数)为6.2%/18.5%/74.0%/0.3%/1.0%时,所制备的PDLC薄膜具有高对比度和较佳的电-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RAIR)研究了两种乙烯基共聚物与金属(铜,铁)复合体系界面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羰基峰在EVA与金属作用时分裂产生双峰,自由羰基峰与金属发生络合反应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同时证明EVA中羰基垂直作用于金属表面.对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与金属复合界面的研究表明,在EMAA与铁复合体系的界面层中有络合物生成,而EMAA与铜的体系有羧酸盐离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DIN磨耗机和止滑性能测试仪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不同共混组成共混物(EVA/EPDM)的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过程.发现随着EPDM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50%,其摩擦系数逐渐增大;而当EPDM质量分数为20%时磨耗体积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发泡剂和交联剂用量的变化对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这是由于材料各组分分子结构、材料微观泡孔结构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引起的,而材料的摩擦和磨损又相伴相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Al(OH)3表面改性及其在EVA中的阻燃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G湿法表面改性纳米Al(OH)3(ATH)及其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体系中的阻燃应用,确定了G的最佳质量分数1.5%和最佳改性pH值5-6。通过沉降试验、红外光谱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等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改性后粉体在液体石蜡中沉降速度明显降低,红外光谱图表明改性粉体表面有效键合了有机物质,拉伸测试表明添加改性粉体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将改性纳米ATH应用于EVA阻燃,当无机填料质量分数为55%时,复合材料力学、阻燃性能即可达到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LLDPE/EVA)作为基体树脂,水镁石粉为主阻燃剂,研究了水镁石粉对LLDPE/EVA体系的燃烧性能、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镁石粉对LLDPE/EVA(质量配比为80/20)体系有很好的阻燃作用,阻燃性能随着水镁石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较高的水镁石粉添加量会引起力学性能的显著下降.当水镁石粉添加量增加到120份时,相应复合体系的总失重下降到53.4%,树脂炭化率上升到63.4%,阻燃性能达到FH-1级.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 CTS)和乙酸乙烯酯( VAc)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制备了CTS与VAc的接枝共聚物( CTS-g-VAc),考察了乙酸乙烯酯的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用FT-IR、TG和XRD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TS用量2.0 g,VAc用量7 g,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为65℃和过硫酸铵用量为0.07 g,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163%和49%。 FT-IR显示共聚物在1727 cm-1处出现一个新峰,即C=O伸缩振动吸收峰,TG显示共聚物的分解温度比CTS稍高,说明接枝物的热稳定性比CTS稍好,XRD显示衍射峰从2θ=10°移到到2θ=15°,且峰值碱弱,说明侧链的引入改变了CTS的结晶结构。以上表征结果表明CTS与VAc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1.
对文献「2」中以光学衍射为基础的栅线密度增值的光强分布用矢量法重新进行了计算,与文献「2」的结论一致,可以看出,矢量法计算光的振幅分布及强度分布具有简单、清楚、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光的粒子性与光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的本质是粒子还是波?光速是多快?这些都是物理学的基本问题。文章从哲学和观测上,论证了光的本质是一种粒子,其群体行为具有类波特性。光的反射、散射、折射和透射都是物质对光的吸引、吸收和再发射现象。目前还没有精确测量光速的手段。星光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越接近地球,越接近于地球上光源发出的光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场是由空间和微小粒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光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息息相关,人们对光现象的本质认识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曲折的过程,从牛顿时代开始,不同时期的科学流派对光本质的学说假设,出现过很大的分歧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经过这场长达300多年时间的学术大争论,使人们在应用光学仪器的实践探索中对光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阵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对加续图像采样和能量量化所产生的噪声和假频,判别出产生噪声主要高斯噪声,借助电子学中A/D转换前置滤波概念,提出了一种光学前置滤波的方法,即在傅立叶变换透镜前加入矩形窗函数用于作假频和抑制噪声,将比函数入系统的设计中,既没有使系统结构复杂,同时又使此系统具有滤波,抑制噪声和提高信噪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试光幕靶靶面的光能分布。从而为设计高精度和大靶面光幕靶提供依据。介绍了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方法。系统基于单片机进行光能数据采集,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光能分布曲线。经实验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菲涅耳公式,讨论了自然光、线偏振光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各种偏振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田玮  陈雪玲 《河南科学》2011,29(9):1036-1038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导光板.该导光板通过其侧表面的一部分将从光源发出的照明光引入导光板自身,并且通过形成在导光板的主表面上的发光部件将照明光引出导光板.导光板侧表面上的接收照明光的光接收表面相对于与所述主表面垂直的平面具有30°~60°的倾斜角,此外,光接收表面具有沿平行于主表面的方向延伸的凹槽.由此,被折射并被输入到导光...  相似文献   

18.
大气光通信中,对光束质量的描述十分繁琐,本文定义了一个物理参数——光强起伏方差改善比,并通过公式推导,将它与发射孔径、传播距离、孔径间距、光束质量等参数建立了直接联系。在此基础上,用Matlab程序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孔径越大,光强起伏方差改善比越大;传播距离越远光强起伏方差改善比越小。这说明用此参数足可以说明光强起伏方差与以上四个参数的关系,可使公式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光的研究起源很早.但对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从17世纪开始至20世纪初."微粒说"与"波动说"两大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以光的波粒二象性而告终.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并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量子力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部分偏振光与椭圆偏振光经旋转偏振片后,其光强发生相似的变化,所以难以区分.采用在椭圆偏振光路中加入2片1/4波片,在部分偏振光光路中加入1片1/4波片,从而加以区分.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偏振光的光强发生变化,但是没有出现消光现象,椭圆偏振光通过1/4波片变成浅偏振光,出现消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