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科技》2001,(6):10
本刊讯 文化发展的经济化和经济发展的文化化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明显,而随着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之时,冬日的杭州迎来了第二届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 11月16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14个大城市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聚集在杭州红星文化广场,探讨大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加入WTO后文化产业面临的压力。 一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出了把杭州建成浙江都市文化的龙头、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并力争通过努力使杭州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杭州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和支…  相似文献   

2.
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与文学版图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只有在陪都重庆从区域文化中心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事实时,才有可能使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主流与代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中后期一九四一年,我正在福建省立连城师范就读,当时福建省省府已搬迁至永安;国民党省党部、闽浙监察署已搬迁至连城;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也搬迁至长汀;全国闻名的学者、作家、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荟萃闽西北各地,形成以永安等地为中心的我国东南文化中心,与广西桂林的我国西南文化中心,造成双峰对峙、两水分流的争辉形势。我已写过一篇《忆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南文化中心永安等地的文艺活动》一文纪述其盛,现再撰写我在连城师范就读期间恭逢一些外来语文教师辛勤耕耘教苑、散播文化种子的懿言范行。  相似文献   

4.
邵玲 《创新科技》2013,(8):46-47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几十年来发展的难得的机遇,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重新发掘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价值,认识中原文化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原文化在未来对中原、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把河南建设成为中部区域文化中心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核心区和世界人文意识的精神的家园,从而使河南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地和世界新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杭州是我国近代工业产生较早的地区之一,产业工人有着自己的光荣历史。本文试从杭州近代工业的出现浅述产业工人的产生和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时间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24年国共合作止。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杭州产业工人产生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洋务企业中,出现了少许的产业工人,随之,通益公纱厂等民族企业的出现,使产业工人人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以此为目标,首都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杭州休闲体育的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理念、对杭州休闲体育的目前发展现状做了事实性的研究分析——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的在杭州发展到今天,已融入了杭州休闲之都的灵性,多面开花、特点分明。休闲体育追求的是娱乐、健心、健康的品质,这种品质正好迎合了杭州城市灵性,休闲体育已逐渐成为休闲之都——杭州休闲文化生活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地处中原,北宋以前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也比较丰富。如何挖掘、整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并赋予现代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  相似文献   

9.
中唐以来,随着一批又一批避难移民向南方转移,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下游。到南宋时候,南方的杭州和苏州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而到清  相似文献   

10.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 ,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 ,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对杭州创文化名城、促进杭州发展有重要意义 ,杭州的佛教文化建设应处理好保护传统与适度创新的关系 ,改变南北两线一“冷”一“热”的不平衡格局。北线已热 ,重在创新与深度开发出精品 ,兴建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中心 ;南线太冷 ,应加快复兴 (扩建净慈寺、恢复雷峰塔、重兴云栖寺和梵天寺 ) ,形成以净土宗文化为主的佛教文化群落 ,与北线互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北京市正式发布实施《"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五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据悉,这是北京首次将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列为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相关专家表示,《规划》对北京进一步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给出了全面、具体的实现路径和安排,不仅有助于北京实现中央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而且还将加强北京作为连接中外文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决定》还特别对北京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这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市政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杭州光复和杭州建市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杭州近代市政建设也随这两件大事得以真正起步并展开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市政建设,为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凸显了杭州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势,使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更趋合理.但杭州的城市发展是在缺少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下展开的,再加上上海崛起的影响,遏制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也制约并影响了杭州市政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远古至近代的几千年的发展中 ,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最大特色。但是到了近代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文化交流加强和冲突加剧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通过对西方文化传入方式的分析和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考察 ,揭示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宗教传播又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这一关系在近代朝鲜半岛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是近代早期朝鲜的知识分子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所吸引,使基督教得以在朝鲜半岛扎根,并使西方文化在这里进一步传播。继而是19世纪后半期开港以后,西方传教士的不断到来,使基督教和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以更大规模传播,并在朝鲜半岛的近代教育和文化“启蒙”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杭州出现了不少数字经济现象级事件,数字资源变成产业新蓝海。12月22日,以"聚焦数字经济,致敬创新力量"为主题,"杭州银行2018金芒奖"年度创新创业颁奖盛典隆重举行。本次盛典由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杭州4套与微链联合承办。作为杭州创投圈年度盛宴,2018"金芒奖"聚焦杭州创新创业发展,回顾总结2018年杭州创投生态发展,挖掘数字时代新生创新力与潜在推动力,一同展望数字经济未来。微链创始人蔡华对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解读。过去几年,杭州数字建设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下取得累累硕果:ET城市大脑打通城市脉络,显著提升交通效率;政企联合率先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全国首个互联网法院落地、之江实验室设立……这座城市的科技魅力越来越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08,(2):20-20
2008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高峰会暨投融资洽谈会4月27日至28日在杭州萧山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聚焦文化软实力,共享创意新财富”成为本次会议主题。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前夕,杭州率先刮起了一场“文化创意风暴”。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13,(3):60-71
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是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实现了稳定增长,保持了北京第二支柱产业的位置。产业内各个行业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结构呈现稳中调整的特点。功能核心区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法战争与龙州城近代化的开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使龙州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成为广西最早感受国际化气息的城市。随着国防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上升,龙州成为近代广西南疆对内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并推动桂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西湖明珠以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面貌呈现于世的时候,人们在问:杭州旅游的下一个“亮点”将是哪里?在运河!大运河(杭州段),曾经有过灿烂的历史;还有可喜的现实和未来。辉煌的历史自从隋大业六年(610年)开凿大运河南段-从镇江京口至杭州800里,从此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2700里全线贯通。近一千四百年来,钱塘的繁华、运河两岸的欢歌伴着水上的渔唱,一直流淌,千古风流,文彩闪烁。杭州因为有了运河,一跃而成为“东南第一州”、全国三大商埠之一,商贾云集,出现了:水面上船樯20里,街面上商铺三万家的空前繁荣景象。在集市交易和货栈库房集中的北关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