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断层识别是巷道掘进的关键基础工作,不仅是获取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为确定断层性质,根据断层出现的预兆,结合现场实例,研究了断层的各种识别方法。研究表明,断层识别总体上可归纳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样性,单一的方法很难识别断层性质,判断断层是多种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断层是岩石层原有结构中自带的损坏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结构,断层面如果不能经过合理控制,对综采作业将会造成影响。该文首先分析了断层结构的特征以及影响,结合综采工作开展对安全性的需求,对断层造成的不良隐患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开展综采工作期间,过断层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对综采期间液压设备的控制措施进行概括总结,为接下来开展的各项综采作业工作提供安全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儿坪矿北三683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条落差H为3.0m~3.1m、横贯工作面正副巷的大断层。该矿采取了沿断层面掘送探巷提前支护断层破碎带顶板、工作面预挑顶、煤壁注浆等手段,安全高效地回采,通过了该大断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官地矿12510工作面过断层的实践,探讨了采取沿断层线找煤,由上盘找下盘的科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断层构造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煤矿生产中断层性状的判定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煤矿地质工作者在生产中判定断层性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杜儿坪矿68214工作面大断层,提出了通过大断层时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打注高分子材料(马丽散N)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小微断层的成因入手,结合胜利、苏北一些油区的勘探开发实践,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动态等资料,综合应用"静态4种技术、动态7项验证",较好地分辨出小微断层和地层相变的差别,识别出小微断层并对断层定向,实现了小微断层各类隐蔽特点的显性化。小微断层的显性描述在近年来的苏北盆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指导同类型油田的开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少宾  李世强 《科技资讯》2012,(20):102-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年产量逐年递增,煤矿井下采掘作业面也随之向纵深发展。在矿井巷道掘进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会对正常的掘进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穿过断层,以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基于此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井下断层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井下掘进迎头过断层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进行了断层冲击矿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利用TDS-6微震采集系统记录了试验过程微震信号,通过对微震信号频谱分析,并结合采动过程中矿压显现特征,总结提炼出断层滑移失稳微震信号的重要波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动作用可诱发断层滑移失稳,如果断层围岩系统处于临界应力状态,则很小的扰动就能引起断层滑移失稳。冲击震动波传播遇到断层等不连续面时发生反射、折射,震动波部分或者完全不能穿过断层,导致在断层的另一盘监测不到震动信号。而断层滑移失稳是断层两盘发生的突然相对错动。因此,断层两盘是否监测到明显的震动信号,可以作为断层发生活化的判据。这一结论对于利用微震监测系统监测预报断层冲击矿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洁  韩乾坤  李现臣 《科技信息》2013,(23):414-414,416
本文以杨柳煤矿10416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采空区煤自燃防治为例,分析了过断层煤容易自燃的原因,结合该矿井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监测监控、通风管理、灌浆注氮等综合措施,为易自燃矿井过断层期间的防灭火提供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承压水上开采时含隐伏断层底板的安全性,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建立导水断层活化扩展的理论模型。将煤层底板看做半平面无限体,把底板中含水层顶部以上的隐伏断层建模为有限宽度板条的倾斜边缘裂纹。根据采场底板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将其简化为若干分段线性载荷加载至底板,纳入断层产状、断层在底板中埋深、工作面推进距离、含水层水压、断层面摩擦角等各种参数,推导得到底板内任意一点的应力公式。将其应用到隐伏断层面上各点,综合考虑各点法向应力、剪应力对裂纹活化的影响,计算得到采动条件下断层面上的有效切应力分布。该有效切应力剔除了裂纹面上摩擦效应对压剪裂纹扩展的影响,将其代入断裂力学相关公式,计算得到隐伏断层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后通过定义突水安全指数建立了底板突水判据。以某矿带压开采工作面为例,根据相应水文和地质资料,计算得到在工作面推过隐伏断层的整个过程中断层活化突水危险性的变化规律,所得结论与工作面现场微震监测数据相符,即当工作面推进至采空区位于隐伏断层正上方区域时,断层面承受有效剪切最充分,剪切应力强度因子最大,突水安全指数达到峰值,这与现场微震监测结果中显示的在该推进阶段中,原有隐伏断层附近派生裂隙集中出现、突水危险性最高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充填开采覆岩的破坏过程不同于垮落法开采,为研究充填开采覆岩“两带”的发育过程,应用板壳理论构建了分析覆岩破坏过程的力学模型和“两带”高度的计算方法,得出当等效采高的变化突破某个临界值时,“两带”高度会出现跳变.以西马煤矿1327工作面为研究实例,采用构建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得到1327工作面充填开采后的断裂带高度为12.800 m,垮落带高度为0 m.现场实测得到1327工作面的断裂带高度为10.7 m,不存在垮落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的结果吻合,可见构建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由于煤层突然错位,造成剥采比剧变,工程接续困难。因此,过断层期间剥采比合理控制和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是露天开采的技术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建立剥采比与断层落差、产状及煤层厚度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煤柱留设宽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矿山工程发展速度与同时采煤台阶数的关系,计算确定了过断层期间确保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的动态降深速度和生产能力接续方式。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矿过F61断层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过断层开采方式和生产能力接续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朱庄煤矿3629工作面实例,利用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了带压开采煤层底板及断层处的应力场及变形破坏特征。重点讨论了煤层底板的应力、位移随工作面开采的变化规律,为带压开采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前舰艇水轮发动机故障检测都是根据实际采集的故障特征信号以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完成故障信号挖掘,受到真实空间弱信号和失真信号难以表达的影响,故障挖掘效果很差。提出运用虚拟空间信号重构理论进行舰艇水轮发电机故障挖掘,构建以信号群集合为元素的虚拟空间,通过故障重构预测技术对故障幅值进行预测,以预测值和真实幅值出发进行故障重构,重构结果融入规范的置信度以及支持度使其反映真实故障值特征,实现舰艇水轮发电机故障数据的准确挖掘。实验数据说明该方法可对舰艇水轮发电机故障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挖掘。  相似文献   

16.
断层推断的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层可破坏煤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对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矿井投产前 ,必须准确地查明采区内的断层情况。文章运用动量法和自适应调整学习率的改进 BP神经网络 ,选取 5个地震特征参数进行了断层推断。结果表明 ,改进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断层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国友 《科技信息》2012,(29):409-410
本文介绍了刘庄煤矿171303综采工作面通过采取避开硬度较大的顶板,从岩性相时较软的底板中强行穿越的方法,成功穿越了落差17m的F18正断层,减少了打眼放炮的工作量及因爆破对设备造成的损伤,加快了推进速度,成功安全回采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地质构造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盖克 《太原科技》2014,(11):97-99
本文主要以山西兰花集团大阳煤矿三采区首个综放工作面为依据,通过类比法、经验法、理论计算法科学合理地对3303工作面进行了支架选型,针对工作面顶板、煤壁、初末采、断层、瓦斯及过陷落柱群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顺利通过了初次来压及X102,X101,X83陷落柱群及X98陷落柱和其伴生的F77正断层,并实现了瓦斯零超限,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下分层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提出两种方案,经过现场实践,总结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适合下分层综采工作面的端头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