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了由视觉变量τ的数值所决定的“软”碰撞和“硬”碰撞,阐述了潜在地说明制动行为的τ假设和制动操作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碰撞时间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明了两个等质等大光滑球体作一维移动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时,碰撞时间分别为△τ=4R/u1 u2和△τ=2(1 e)R/u1 u2,并将结果推广到任意球体碰撞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司机驾驶制动行为的视觉线索和潜在的碰撞模式,并对影响制动行为的心理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路程为λ,然而,如果任选一个平面来观察,发现气体分子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路程为2λ,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飞行时间为τ,然而当我们随机的选一个时刻来观察,发现气体分子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为2τ。在推导关系式N=N_oe -x/λ时,不需要加上这样的条件,即当x=0时,所有No个分子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短暂、原因复杂,使得人们难以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破坏形式以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为了形象地模拟道路交通碰撞事故过程,清晰地展现破坏形式和碰撞能量,基于Quest3D虚拟现实平台,运用PhysX物理高阶引擎技术,针对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两车碰撞开发了汽车碰撞仿真系统。结果表明,通过碰撞方式控制、相关参数控制、制动控制等多功能仿真控制,实现了白天、晚上、雨天、雪天等全天候下弹塑性三维碰撞模拟;渲染汽车碰撞过程中车身的凹陷、撕裂等破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实时输出碰撞速度、速度、动能、坐标向量、制动距离、角速度、角动量等定量化数据,为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与重现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锤桩碰撞瞬时值τ的实测方法,指出它不仅能确定单桩承载力对桩的整体质量,也可起到评估和指导打桩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采用变形/能量原理进行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碰撞后汽车的车身变形量计算车辆的碰撞速度和运动过程,并在一起真实的两车碰撞事故中进行了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碰撞变形与实际变形情况吻合,再现了两车碰撞后的运动过程.验证了其对于缺少制动印迹的汽车碰撞事故再现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碰撞式制动系统在高速公路灌缝机中的应用,对其制动力矩及关键零部件的强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做了结构设计,并阐述了其设计特点;该系统亦可用于其它拖车的制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碰撞式制动系统在高速公路灌缝机中的应用 ,对其制动力矩及关键零部件的强度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做了结构设计 ,并阐述了其设计特点 ;该系统亦可用于其它拖车的制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完电动假肢传动系统的制动问题。在对国内外一些电动假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类制动——“绝对制动”和“相对制动”——的概念,並侧重介绍了电动假肢肘关节传动系统中,作者所创用的“转子线圈短接与发条反力矩联合制动”的机电结合制动方式的原理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分析胶轮压路机的制动安全距离,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碰撞伤害,在探讨胶轮压路机制动过程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制动安全距离的计算模型,明确了路面摩阻系数和制动反应时间的取值范围,揭示了影响制动安全距离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制动反应时间恒定的条件下,施工速度对胶轮压路机制动安全距离的影响最大,而路面摩阻系数对它的影响较小;修正后的制动安全距离模型对胶轮压路机施工速度的适应能力强,预测精确度高.研究结果为胶轮压路机制动安全防撞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汽车防碰撞报警与制动距离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中,报警与制动距离的设置对实际系统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这段距离一般根据两车之间的相对速度和加速度得到,而实际上,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和路面状况也要影响安全距离的大小。给出了一种用于车辆防碰撞报警与制动的安全距离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和路面状况对安全距离的影响,以适应驾驶员的不同特性和路面的不同状况。数值分析表明,这种模型更有利于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13.
考虑广义“食物有限”模型N′(t)=r(t)N(t)(I-N(T-τ)/1+λN(t-τ))  相似文献   

14.
交通肇事案件中车速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勘查中,针对事故现场的实况,可运用动力学的知识,对肇事车辆行驶速度作出科学的鉴定:第一,根据制动拖印估算制动车速。第二,借助抛落物体估算碰撞车速。  相似文献   

15.
在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触发算法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实车或台车碰撞试验以确定触发阈值。通过建立正面碰撞台车试验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速度下碰撞加速度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种触发算法对碰撞强度的识别能力,确定使用比功率来识别不同强度碰撞以采取相应呼救方案。最后,通过台车碰撞试验和实车道路制动试验验证基于比功率的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触发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面向车辆防撞系统的碰撞风险模型,分析了车辆碰撞风险的概率内涵,根据运动学理论并考虑车辆运行特征,建立了基于概率计算的侧向碰撞风险模型,运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等方法模拟常见的车辆运行场景,利用输出数据离线计算风险值,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将追尾碰撞发生的过程分为前车减速与前车减速条件下的碰撞两起事件,运用条件概率的思想求出追尾事故发生的概率来表征跟车风险。从安全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跟车风险的表述方法,建立密度函数模型。在分析前车减速条件下追尾碰撞条件时,从汽车地面力学理论的角度补充考虑了制动系统作用时间、附着系数等影响因素,使模型更接近实际状况,并且将判断的标准由停车距离扩展到了制动全过程的位移。通过与其他风险模型产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基于概率计算的碰撞风险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交通安全状态,更适用于车辆防碰撞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制动器接合过程的转速、转矩特性,将接合过程分为消除间隙、齿顶滑摩、钢齿啮合和碰撞四个阶段,建立了接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带的受力情况和制动鼓的转速变化,并运用Matlab进行制动器接合过程仿真,确定了成功接合所允许的制动鼓初始角速度的范围以及不同初始转速下的转矩冲击.研究表明:制动器成功接合初始角速度随电磁缸拉力增大而增大,随制动带径向刚度增大而减小.此外,台架试验验证了齿形换挡带式制动器转矩冲击模型,制动器在仅提供较小电磁拉力下能克服转矩冲击,实现制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驾驶员紧急制动行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建立了紧急工况下制动避撞的驾驶员模型,分析了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和紧急制动输入特性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与驾驶工况的紧急程度相关,以碰撞时刻倒数的临界值0.2s~(-1)作为危险触发阈值,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分布为均值0.5s的正态分布;最大制动减速度随驾驶工况紧急程度变化不明显,最大制动减速度梯度随驾驶工况紧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8日,我校有三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淄博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三项研究成果分别在相关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由任传波教授主持完成的“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和曲金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制”项目,提出了一种制动能量回收、制动能量释放与离合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动能量再生智能控制技术;采用制动能量释放过程负荷调节技术,提高了制动能量释放过程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公共汽车停驶时,利用再生能量对发动机进行熄火和启动自动控制的方法;研究了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运行模式识别与控制技术,开发了5种制动能量再生系统运行模式,建立了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智能控制系统,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率.该智能控制系统经淄博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中心检测,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项目合同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研制的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智能控制系统性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具备了产业化的技术基础,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开发的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达到国际先...  相似文献   

20.
提出非线性有限元和多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的方法对现代有轨电车碰撞进行模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有轨电车与刚性障碍物倾斜碰撞的过程中,碰撞角度对车辆是否脱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碰撞角度的增加,车辆脱轨的风险急剧上升.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有轨电车碰撞脱轨,最大的撞击角度应低于25°.此外,轮轨摩擦系数对有轨电车碰撞过程中的脱轨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当轮轨摩擦系数由于雨雪等天气因素降低时,一方面车辆所需要的制动距离明显增加,更容易造成有轨电车碰撞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钢轨对于车轮运动的抑制作用减弱,加大了车辆脱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