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物元分析法对水质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是可行,并且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等优点。表5,参10。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与水质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中广泛采用的是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划分间隔过大而不能反映水质污染实际情况的问题,因此引起广大环保工作者的兴趣。但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取小”(∧)、“取大”(∨)法时则误差较大,甚至出现反常情况,抑或出现“失真”或“失效”而无法判别。为此,本文提出用灰色聚类进行水质污染综合评价的方法。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和分析直观等特点,因此不会出现反常情况。  相似文献   

3.
多元统计分析在河流污染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湟水流域为例 ,针对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就各断面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相似性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 ,并以判别分析方法对相关结果加以校验 ,为河流治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4.
BP神经网络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 ,建立了地下水水质评价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对肥城市 6眼水井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 ,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用 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地下水水质是可行的 ,该模型具有很强的的学习、联想和容错功能 ,其分析结果和过程都接近人脑的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 ,使得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的精度大大提高 .  相似文献   

5.
不确定信息下的水体污染因子粗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水体水质污染因子、污染物浓度等信息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运用粗糙集理论的数学知识对水质污染程度和水质污染因子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大小等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巢湖为例,分析巢湖12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及其分类关系,计算巢湖主要污染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对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巢湖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理论上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研究结果指出磷、耗氧有机物是最要重要的污染因子,对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占64.3%,控制巢湖水体中磷、耗氧有机物含量及接纳点源和面源的入湖负荷是改善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冰  陆海军  肖利萍  孙可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7):1439-1441,1616
针对新邱露天煤矿矸石山附近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矸石山淋滤液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在综合考虑对流、弥散、吸附解吸及存在源汇项的条件下建立煤矸石淋滤液在地下水中迁移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对不同污染强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中淋滤液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了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水质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及模拟值与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模糊分析的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太原市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克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指数法识别能力差与可比性差的缺点。通过建立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采用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使得评价结论更加具体、清晰。表3,参4。  相似文献   

8.
汾河太原城区段河流水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德  王孝维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4):838-840,846
通过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河流现场调查和水质现状监测,分析了该河段的主要水质特征,确定了汾河太原城区段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控制因子为BOD和NH3-N,应用系统的方法,将河段进行概化,在BOD和DO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NH3-N对水体溶解氧影响的作用,建立了该河段的水质模型,结合历年的水文资料并应用实测资料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经模型验证,模拟结果与该段河流的实际水质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2008-2009年11个采样点8个水质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闽江水质时空分布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将8个水质指标概括为2个主成分,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在时间尺度上分为2组,枯水期和丰水期。结果表明闽江上游污染较为严重,中游一直到下游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经过福州市区后,由于汇入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污水造成污染,使闽江水质急剧下降。同时,闽江水质受该地区的降雨量影响较大,它亦随着水温的变化呈季节性变化,冬季的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10.
管网水质可以视为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可对管网水质进行评价。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用单一值评价多因素多指标问题的弊病。以广州市管网水质为实例,对其管网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方法可采用数量较少的样本对管网水质的等级进行评估,从而为各测点水质状况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农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流域内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是一个热点。现以四川省乐山市龙溪河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流域的水文、污染物等特征和相关的调查资料对该流域水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龙溪河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各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以及达到控制目标需削减的污染物量。并根据该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复杂环境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应用中的局限性,在对传统方法进行一系列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客观指标赋权方法优点相结合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层构权PCA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方法给出47个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污染与环保现状的评价实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这是一种适合于复杂系统环境质量综合定量评价、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黑河水库水温、水质与黑河水库取水建筑物的关系。建立了黑河水库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的动态确定性多目标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按逐次逼近的逐步优化法(PAPOA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经分析计算证明,该数学模型概念清晰,结构合理,计算精度较高,且优化迭代计算速度快,占计算机内存量小,避免了动态多目标优化中的“维数灾”。可供规划、设计及管理等阶段在分层型综合利用的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线性投影方法借鉴价值工程的思想,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和成本两个方面,对涉及多个因素的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综合评价的新方法。首先,根据专家对工程项目功能的评分用线性投影和方法确定功能综合评价系数,然后与各工程项目的成本系统共同构造综合评价指标,根据综合评价指标的大小来评价各工程项目的综合效果。文中对两个案例进行了建模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价值工程以及模糊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P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模拟专家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而且避免了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失误,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问题,建立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土地综合评价技术模型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定土地综合评价参评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对其进行度量与综合,是土地综合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以唯物辨证法,系统科学等有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设计了土地综合评价的参评因素度量与综合技术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山西省祁县农用土地分等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区域经济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区域经济实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以梧州地区所辖县为例,讨论模型的建立和综合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经营效益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农业系统的经营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是促使系统协调运行,良性循环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提出了综合评价的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方案阶段进行方案决策的需求,在建立方案评价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单目标准则下的效能评价模型、费用评价模型、风险评价模型以及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多目标综合评价决策模型,以实现地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在方案阶段对系统效能、费用、研制周期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为使用方进行方案论证和方案评审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