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五省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五省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本区的农业发展对全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中部五省地区农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及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布局构想,最后探讨了促进本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措施。表2,参5。  相似文献   

2.
本应用C-D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52-1992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及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得出了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滞后性的结论,从而提出确定农业发展目标,加强科研与推广工作深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晋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西北地区是山西农业最落后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导致晋西北农业生产落后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使该地区农业生产在短期内走了持续增长轨道的对策。参2。  相似文献   

4.
发展名优特品种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发展农业战略,只有发展名优特品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名优特品种要从品种选育、繁殖出发,建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函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目前流行的C-D农业生产函数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后,提出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隐式”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新思路。该模型方法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品质,模型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黄晶  付鹏  许叶军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6):1142-115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如何保证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流程的顺畅高效,提高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效率,是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的关键。首先,从信息流的角度,基于OODA环分析了农业抗旱应急管理流程的各个阶段。针对农业旱灾及应急抗旱的特点,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流程,基于随机Petri网构建了多部门协同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流程仿真模型,通过同构马尔可夫链分析该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出关键环节及处置时间的确定方法。最后,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流程的效率,确定关键环节及其处置时间。结果表明:① 本文提出的多部门协同农业抗旱应急处置流程可以缩短应急时间。以巴彦淖尔市2018年的抗旱应急为例,抗旱时间从半个多月缩短为约11.5天。在各环节中,信息发布是容易造成信息堵塞的环节,寻找应急水源是最耗时的环节。② 提高关键环节的应急处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应急抗旱的效率。对抗旱应急总时间影响最大的启动应急预案是关键环节,将该环节的平均实施时间缩短为1/15天,可以将抗旱时间进一步缩短2.5天。  相似文献   

7.
根据松嫩平原农区特点,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农业攻关和重大项目海伦试验基地基点村-胜利村的种植业怀草食动物兼营户的经济效益、规模进行评估分析。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松嫩平原农区兼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单一种植业户,其生产规模:种植业2hm^2-4hm^2养牛4-6头 。  相似文献   

8.
农户生产线性规划技术系数的动态测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决策选优简便实用,但由于不能有效地分析处理涉及时间因素的问题,同时其投入产出呈直线关系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力递减变化,因此限制了在农业生产动态决策方面的应用。针对农户的种植业生产要素配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探讨线性规划技术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百家农户实便作出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黑龙江省中部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东北的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比较少见。在此利用黑龙江省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探资料,主要选取5种重金属元素在GIS支持下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的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区的地球化学环境质量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无污染的水平,只是在西北部的克山和克东一些地区处于轻度污染的水平;中度污染只出现在宾县和巴彦交接处附近的极小部分地区。显示出本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优势。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农业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对策及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综合水平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选取了反映农业生产综合水平的6个要素,根据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提出了评价地区农业生产综合水平的方法,并举例作出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物元方法的温室区域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室是设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基本设施。我国的设施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生产型温室类型选择不当就是存在问题之一。我国目前还没有为温室类型的选择与评价提供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应用模糊物元理论,通过对温室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建立了一个评价温室环境适应性的模糊评价数学模型,这一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分布于四大类型地区的生态站进行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研究数据,提出了黑土区农业系统投料中有机碳、磷和氮在饲养-堆腐过程中的循环率。  相似文献   

14.
种植业规模经营方式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昆山市1996-1997年种植业规模经营单位作物产量及收益分配的统计汇总资料,采用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论证了镇农技站站内、材经济合作社社力集体农场及家庭农场的生产力水平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一体化育苗营养基推动种苗产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种苗产业现代化是构筑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调整产业结构,为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种苗生产与种苗基质产业的孕育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种苗生产和种苗基质制备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商业成长性和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目前我国的种苗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含量较低,完全引进或照搬国外的穴盘育苗设备和育苗技术也受资金和原料来源的制约。在分析我国现有育苗方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根据在CIS育苗营养基(Compressed Integration substrates压缩式一体化育苗营养基)研制开发中积累的经验,建议以CIS育苗营养基为主导产品,发展专业化种苗基质制备产业,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专业育苗资材,以解决现有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种苗生产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法对科技进步,资金,劳力三要素在海南工农业(地方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对未来(1990-2000年)海南生产力要素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未来科技进步,资金,劳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科技进步对海南工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二十年来海南工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金和投入大量劳动力取得的,是典型的外延型生产,而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于自由贸易区的对华FDI逐步增加;农业及其要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会促进农业部 门及其出口不同程度的增加,蔬菜和肉奶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同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总值的降低;基于农业要 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各经济指标对其弹性相对较大;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越大,地区产出增长差异越大,而农业要素生产 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大.  相似文献   

18.
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是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指标,其增长过程和发展前景直接制约着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转。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逐步回归方法和Logistic曲线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前景分析,寻求示来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因素,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退耕还林工程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土丘陵退耕区米脂、安塞和吴起三县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测算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退耕区生态资源与农业生产耦合处于一种中度协调发展态势,并没有实现完全匹配与协调发展;2)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有序耦合产生了抑制作用,表现为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结构调整激励不足.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有必要考虑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农户建立与生态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协调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考虑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纳入退耕还林工程,以提高生态脆弱区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现阶段东北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东北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制定和加速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中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玉米、豆类、甜菜、牛肉、牛奶、绵羊毛和禽蛋。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