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边城》、《长河》都具有很浓厚的田园牧歌情调,又有或隐或显的现实关注。小说集中地反映了湘西人民的守常,同时用社会历史之变来映衬人性之常,同时又带有一点感伤的情调,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关注中国社会。内部的守常和外部环境的变异是两部小说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曹燕云 《广东科技》2012,21(13):33-33
《边城》是作者怀着浓厚的感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了湘西乡下人纯朴善良的民族品德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坚定,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4.
浩然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色彩。它与沈从文的田园牧歌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浩然早期小说中自然景物和风俗只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不担当叙事功能;"政治化的人"取代"自然化的人",人物的日常身份逐渐消失,政治身份浮出地表;相应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强调血缘和地缘的"自然关系",而是重视阶级出身或社会地位的"政治关系"。但他笔下农民的"原生态"性格更为突出,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压倒了政治化的生活场景。因此,浩然早期的小说是一种"渐褪自然色彩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5.
最近 ,我省萍乡市青年诗人、词作家黄小名出版了歌词集《不喊再见》一书。这部透出历史沉重深厚底蕴及现实的严峻和凝重的歌词集的问世 ,不能不说是歌词界一件可庆可贺的事。当作者唱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与欢乐昂扬的抒情结合起来的田园赞歌与牧歌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 ,并同时又迎来了祖国神圣而庄严的历史时刻——喜庆 5 0华诞 ,在光荣而宏伟的历史与灿烂辉煌的现实交织的时刻 ,黄小名歌词集的出版无疑会使广大读者想到 :词人诗人的创作仍然应该坚持有深层的故土情绪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应该具备深邃冷峻的理性眼光 ,把现实理解为一种发展 ,一种…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温情的"田园牧歌"派乡土小说承续了20世纪沈从文和汪曾祺乡土浪漫叙事的艺术风范和美学风格,但是刘庆邦等的创作更多地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多元与无名的一种突破,在现代化洪流和速食文化面前,"感性的乡土"是对现实的一种有意义的想象.同时,作家的主体性退却也是不言而喻的,感性的、表层的民间和谐文化掩盖了乡村生存的苦难本相,疏离了现实的审美意识缺乏向历史、文化、人性的纵深开掘更为广阔精深的文学空问的魄力.因此,此类创作虽然"起承"了京派的审美理念,但是却不能将其审美意识"转合"为直面苦难的现实现照,其问的断裂必将局限了创作的格局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罗斯在<美国牧歌>中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犹太移民利沃夫家族的沉浮变迁.在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完美的形象下面,纠结着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个体信念与历史政治的较量,田园梦想与悲歌现实的分歧.从个人田园梦想与反田园的社会现实、有机的田园生活与反理性的机械社会之间的冲突,可以发现小说中隐含的反田园叙事.作为同一命题下的二律悖反,罗斯对"田园"和"反田园"的思考彰显了他对种族、个人存在的关切和不懈探索,对时代历史文化的尖锐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刘庆邦的乡土小说可分为两类,重点是描述现实乡村的一类,本文将以《雷庄户》为主要范本着重分析一下这类小说的人物个性及造成这种个性的原因、叙事方式;另一类是田园牧歌型的小说,本文将只简单分析一下受作家钟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诗经·国风》中透过委婉、细腻、缠绵、含蓄、温柔敦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压抑和苦闷,与《圣经·雅歌》中的淋漓尽致、热情奔放、自然流畅、优美田园牧歌似的不同欲爱表现形式,进行翔实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民族对欲爱的不同态度及其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作,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展现了一幅奇趣盎然、野气扑鼻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图景,塑造了一群兼具粗犷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的"乡下人",描述了发生在他们中的纯美故事。小说在展示特殊的风土人情的同时,还有普遍性的人对命运的挣扎和独特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乡土文学流派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乡土文学事实上有三个流派。一是以鲁迅为楷模的一派。这一派作家始终把故乡记忆同文学的时代责任紧密结合,创作因此具有双重叙述的特征。二是由周作启以废名为代表的一派。他们钟情于个体乡土生活体验的单层叙述,吟唱的多是远离现实的田园牧。三是与沈从文相类的一派。这一派作家也营造牧歌,但其目的在于以这种人性美的精神文本呼唤新的人生价值规模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13.
《春香传》是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成书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沈清传》、《兴夫传》并称朝鲜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的语言骈散结合,形式多变,极富魅力,塑造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体现了朝鲜民族的特色,同时融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色彩,在朝鲜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田园牧歌派的作家在情感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乐园图式世界,而这种乐园图式世界是由大量的意象建构出来的。20世纪末的田园牧歌小说中大多都有意象的描绘,这些意象的创设使风俗景观打上了神话和童话的色彩,使乡土田园诗性有了一种奇幻的乌托邦气息。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文学与颓废主义的关系至少有两层:第一,它与作为流派意义上的颓废主义有关系;第二,它与作为风格形象意义上的颓废主义有关系。然而,在我们的“话语”中却常常缺乏必要的界定,以至于在现代主义文学与颓废主义的关系上直今还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本文针对上述两层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廊清。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田园诗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但主题思想却非常广泛.中西山水田园诗在赞美自然、愉悦自然、表现个人际遇、思考人生和社会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山水田园诗在主题上往往侧重于政治和历史,与偏重于宗教和爱情的西方自然诗形成鲜明对照.单就田园诗而言,中国展示出一幅浓郁的农家风情画卷,而西方则呈现出浪漫的田园牧歌情调.  相似文献   

17.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要求相一致,在文学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启蒙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文学思想主张上,以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为精神标高。"人的文学"观包蕴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侧面: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这股启蒙文学思潮在五四后半期(1921年以后)分化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3种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8.
《横鹭溪畔的牧歌》是作家王忠仁爷爷花甲之年的新作。王爷爷文笔清新,文章读来真切动人。鸡鸣桑树之巅,犬吠巷陌之中,一幅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跃然纸上。本刊从中选出一篇,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那朴实淡泊的农家生活吧。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人的杂志》中,张炜试图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渴望源自他的危机意识,既因为中年的“荒芜”,更因为社会的浑浊。然而他倾心守护的田园牧歌还是无法摆脱现实,终究是个“乌托邦”,而且在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作者充满了困惑,表现为主人公人格的矛盾性,也许淳朴、率真、健康的心性才是人类灵魂最终的栖息地,所谓“高原”实质上是一种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地方风情小说,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给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增添了一幅幅湘西地区淳厚古朴的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在这位多产作家的众多作品中,有两类题材受到人们更多的注目。一类是尽情讴歌湘西山野之乡的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情美,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假、恶、丑的东西,每个人都是那么善良友爱、轻财重义,一切都那么和谐静谧,这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还有一类是暴露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和社会现实的腐朽堕落,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这两类题材带有对比意义,作家企图以湘西山野之乡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古朴之风和完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