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丰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丰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清丰县的辣椒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8万亩起步;2002年发展到4万亩;2003年达到8万亩;2004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品种结构;2005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主要品种有“子弹头”、“新一代”、韩国世农、益都红003号等;2006年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 项城县砂姜黑土面积占总耕地的51.7%,全县十八个乡镇有十五个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历史上有种植芝麻的习惯,五十年代芝麻面积曾发展到18万亩,目前种植面积仍达8万亩,其中70%以上分布在砂姜黑土区。据35年(1949—1984年)资料统计,砂姜黑土区单产高于潮土区。如本县贾岭乡,砂姜黑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8%,年平均种植芝麻7803亩,比潮土区城郊、南顿、郑郭三乡芝麻面积之和还多,贾岭乡芝麻平均单产25.4公斤,最高45公斤;潮土区三乡平均单产24.3公斤,最高42.5公斤。砂姜黑土易涝易旱,芝麻又是不耐涝作  相似文献   

3.
侯自花 《河南科技》1999,(11):12-12
目前,我国温棚种植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农村地区已把此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国家也把温棚种植作为高效农业的途径之一大力推广。自1993年河南省政府下发《河南省温棚农业发展方案》后的十多年来,全省温棚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递增,到1998年底已发展到160万亩,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丰富城市菜蓝子做出了很大贡献。温棚种植,比一般大田耕作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由于许多地区温棚生产发展较快,科技管理跟不上,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重,严重影响了广大菜农的种菜积极性,也影响了温棚产业的健康发展。众…  相似文献   

4.
于彬 《河南科技》2004,(1):46-46
<正> 据考证,封丘栽培金银花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余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药材公司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考察论证,确立在封丘建立金银花生产基地。1984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万亩。近年来,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生产干品金银花600万公斤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清丰县的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十分可观。但由于连年种植,未实施合理的轮作倒茬,且椒农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各种病害大量滋生,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植株死亡现象,群众俗称“死棵”。生产中,引起辣椒“死棵”的主要病害有疫病、青枯病、根腐病三种。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界的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全县辖16个乡镇,515个行政村,41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3万人。全县国土面积27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万亩,山地290万亩,水域6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9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  相似文献   

7.
<正> 春棉改夏棉、是棉花种植制度的重大改革,种植夏棉既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限的耕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也给棉农带来明显收益。延津县从1978年开始推广种植夏棉,取得了显著效益。近几年来全县棉田面积逐年扩大,1989年共种植夏棉22万亩、总产达1320万公斤,平均亩产60公斤,最高的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正> 花生是通许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以来种植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已达13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为了大幅度提高小麦和套种花生的产量、总结一套高产配套技术模式,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品种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垄套种花生,花生生育期短,应选用高产、早熟的直立型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豫花一号,海花一号、8034-5、83-13、鲁花九号、冀油4号、徐州68-4等。二、增加密度、适时早播针对麦垄套种花生生育期短,营养体较小,生殖  相似文献   

9.
一、示范园发展现状 清丰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位于县城区南部城关镇孙庄村南,212省道东侧马颊河西岸.示范园占地300亩,从1999年6月开始兴建,累计投资750万元,现己建成4区2中心,即珍稀食用菌生产示范区、林果花木种苗生产示范区、温棚蔬菜生产示范区和畜禽良种繁育示范区及适用技术培训中心、管理中心.五年来,示范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多个,带动了全县食用菌、蔬菜、林果、花木、养殖业的发展,培养了食用菌、温棚蔬菜、林果、花木、养羊等100余个专业村.带动乡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2个,面积达13655亩,带动农户7211户.  相似文献   

10.
孙庆有 《河南科技》1998,(11):25-26
日本枥木三樱椒在浙川有20年的种植历史,从70年代发展到90年代的今天,已成为全国四大辣椒主产区之一,并在淅川香花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它的种植面积、产品销量、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一。1993年8月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定名为“香花小辣椒”,并荣获河...  相似文献   

11.
<正> 芝麻是社旗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15万亩,占全县油料作物总面积的75%以上。为了适应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芝麻生产的优势,1985年社旗县芝麻协作组在鄂、予、皖三省夏芝麻亩产超50公斤攻关项目的带动下,针对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985~1986年全县15万夏芝麻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超过63公斤。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新野县种植花生有几百年的历史,王庄和相邻的乡镇到处可见种植的花生。这里的农民曾幽默地说:“东坡种的是花生,西岗种的是花生,花生连着湖北省,二省人吃的是花生,喂猪的也是花生,煮着吃,炒着吃,不知道花生是钱串子。”全镇5.8万亩耕地,花生种植面积达3万亩,与相邻的湖北襄阳上百个村的花生地成方连片,一望无际,总面积达2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4.
濮阳市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属黄河浸润区.全县背河洼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已发展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  相似文献   

15.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基本情况我县位于淮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平原农业区。全县共辖18个乡(镇),248个村委,3,218个村民组,14.34万户,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9万人。二、发展槐山羊的物质基础全县115.3万亩可耕地,由于气候适宜,常年种植玉米、大豆、红薯、高粱等作物77万亩,可为发展槐山羊提供饲草达0.62亿万斤,每只羊每年平均饲干草540公斤,年产草量可载羊11.4万只。全县共有林地0.4万亩,  相似文献   

17.
<正> 紫云英是稻区的主要绿肥作物。我区种植紫云英面积有200多万亩,占稻田面积的40%以上,对解决水稻底肥不足,提高粮食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尽快选出紫云英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促进水稻生产发展,我们近几年来进行了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现将1979—1980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效我省自1995年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以来 ,成功建立了1万亩超高产样板田、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1999年 ,偃师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609 14公斤 ,提前两年实现了项目计划产量目标。在保证产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围绕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 ;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与优质小麦指…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是花生种植大国,在油料作物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二位,总产、单产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7000万亩,总产量1500万吨以上。据海关统计,2001年1月我国花生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5100元,比国际市场价  相似文献   

20.
孟津县塑料大棚草莓种植技术由创业能人吕妙霞在2009年由山东引入,当年搭建塑料大棚60余座,收入200余万元。在她的带动下,经过4年的稳步发展,到2013年秋季,栽培面积已达到4 000亩左右,年产草莓8 000余吨,一茬草莓一茬蔬菜(以草莓为主)。塑料大棚亩收入达到3-4万元,产品销往北京、郑州、西安、上海、洛阳等大中城市。并且以草莓果个大、香甜、口感好而誉满省内外,现已成为河南省无公害草莓主产区之一,是孟津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