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冯惟敏的杂剧《僧尼共犯》,通过僧尼的爱情故事,肯定人的情欲与物欲,反对封建礼法与佛教清规,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艺术上妙设科诨,重视宾白,提倡本色,并对杂剧体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莲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58-59,45
唐明皇在史书中是个皇帝,在文学作品中他的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长恨歌》中他有了一些人的感情,《梧桐雨》中他的感情得到发展,《长生殿》中他已把感情放在生命的首要位置,成为一个具有平民式思想感情的帝王,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社会现实、作家的主观思想以及作品的体制都在背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4.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唐景崧《看棋亭杂剧十六种》思想倾向的研究,过多地从中挖掘其民主主义思想,对《看棋亭杂剧十六种》艺术成就的认识不够,都有失公允。从唐景崧朦胧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意识交织的女性观,以及他对以往功名留恋与现实无奈的矛盾思想与复杂心态在作品中的体现,认识《看棋亭杂剧十六种》的思想倾向。从编剧技巧、演出效果、采用弹腔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认识《看棋亭杂剧十六种》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本文主要从《伤逝》描写的爱情故事本身出发,结合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鲁迅在这部作品中表露的悲剧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爱情悲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种悲剧本质的根源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戏曲昌盛的时代,它达到了杂剧的顶峰。明代杂剧继承了元杂剧的余脉,但走上一条不同于元杂剧的发展道路,从而为中国戏曲史增添了一抹异彩;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明代三百多年问,杂剧作家共计一百二十二人,作者有姓名可考的其作品达三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 ,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 ,但侧重点不同 ,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 ,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 ,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 ,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和评论家,是心理分析小说流派的创始者之一,他的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伊莎贝尔的爱情故事,本文着重对《贵妇画像》的第三空间叙事技巧进行解读,阐述小说作品中叙事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10.
元朝后期的杂剧,从总体上考察,其成就远不及前期、特别是至元、大德年间的作品,然而亦不乏佳作。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长期来,人们的研究兴趣多在前期的名作上,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可谓“西厢檐下,才子荟集》,而《倩女离魂》这颗杂剧宝库中闪烁着异彩的明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见“离魂倩女,(?)独孤形”。本文不揣谫陋,拟加评论,若有稗于此剧的研讨,乃区区作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告诉我们,民主自由这些社会思潮常常是伴随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开始的,因此,爱情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反封建的政治问题。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到中国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篇作品,她以深情的笔调回忆翠姨的爱情故事,以她一贯的女性主义视角,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出发,对小城的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思想和命运给予了深刻的观照,不仅如此,在视角的选择和形式上,也有值得深究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慎杂剧作品自明代以来就存在着诸多争议。根据历代文献书目和学界研究成果对存在较大争议的杨慎《太和记》与许潮《泰和记》进行考述发现:杨慎《太和记》作为由24种剧本组成的杂剧合集,极有可能出自一人手笔;其题材选择具有明显的历史化倾向;《太和记》形式体制的独特性和开创性,在戏剧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从具体文本考辨杨慎《洞天玄记》与陈自得《太平仙记》之间文字的差异看出:杨慎创作《洞天玄记》一剧不容置疑,陈自得《太平仙记》实乃改编自杨慎《洞天玄记》。  相似文献   

15.
从《乡村爱情故事3》电视剧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描述,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农村体育发展的建议。通过观看《乡村爱情故事3》剧情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凌濛初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戏曲家,但很少有人对他的戏曲作品进行研究。本文对他的杂剧代表作《宋公明闹元宵》展开初步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舞台时空问题是戏剧艺术的灵魂。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在表演形式和作品结构方面,之所以差别这么大,本质上是由于对时空处理采用不同方式所致。追溯中国戏曲的时空处理方式,理所当然的首先是对元杂剧中时空处理的研究。虽然南戏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但总体上还比较粗疏幼稚。而元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则首推关汉卿。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名望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乃至当代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他多产而高质的剧作、作品中表现出的高超的编剧技巧、作品思想内容的进步性,都代表着元代杂剧整体创作的发展,达到了辉煌的历史顶点。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他列为元代作家第一人,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他为“驱梨园领油,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而现代文学吏上王国维的评价是“无杂剧一体,实汉卿创之”。由此可以看出关汉卿在当时以及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关汉卿杂剧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对于戏剧来讲,场面和关目的合理设置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杂剧的出色成就与其安排场面关目的匠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关剧在这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梦十夜》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作品由十个相对独立的梦境构成,包含了漱石对爱情、艺术、命运、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在第一夜中,作者以瑰丽的文采、奇妙的构思描述了一个神秘、犹如梦幻、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漱石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和他的理想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漱石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和对武汉都市的仿真创作了大量作品,《所以》的发表距离于上一部作品《水与火的缠绵》时隔三年,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相似的阗素,尤其是在人物设置以及情感的表达上,这不能不说是池莉创作的模式化倾向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