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巩固 《今日科技》2003,(1):24-26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经典名言向来被那些试图通过网络逃离现实的人奉为真理。  相似文献   

2.
刘朝 《科技潮》2000,(9):130-131
记得互联网刚流行的那会儿,谈起上网的妙趣,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可如今谁都明白,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儿。其实,你如果上了网,或许就在不知不觉中,你的个人资料会被互联网服务公司积累起来。在网上,网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申请邮箱、个人主页和进行网上购物之前,网站往往会要求网民们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电话、信用卡号码、家庭住址,甚至是在金融、医疗、税收等完全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资料,由于网站可以在网民的电脑里设置一种叫“小甜饼”(Cookies)的记号,它可以帮你记住  相似文献   

3.
歌晓 《上海信息化》2013,(11):82-85
十余年前,美国《纽约客》杂志封面文章曾经说,没人知道电脑前面打字的是一条狗;然而如今,就算是一只狗在玩电脑,也会有人知道它在网络上都干了些什么。“嘿,别转头,说的就是你。”哈佛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  相似文献   

4.
我从来不认为网络是个名人就能呆得住的地方。道理很简单: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这是网络定律。 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了当“狗”,只有网上的名字(比如我的网上名字是“老榕”),没有身份,没有阶级。冷不丁冒出个“人”来,而且还是名人,就很容易被当成另类。在这方面我害过人,所以教训深刻。1998年世界杯我在福建的电视台做嘉宾主持,碰到聂卫平和后来十分著名的足球评论员董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在国内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了。上网后,对广大网民来说,网络的安全问题是个特别让人关注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在精彩缤纷的互联网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利用网络蓄意攻击他人的所谓“黑客”和无孔不入的病毒。它们轻则让你的电脑运行缓慢,直至“死机”;重则格式化你的硬盘,使你的数据灰飞烟灭;还有就是盗用你的上网密码,给你造成巨额损失……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此,学会在网上进行自我保护的确是个特别重要的技能。以下介绍笔者在网上用过的一些自我保护技巧: 一、申请多个免费信箱。对于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近日实名注册登录天涯海南一家临高版,以网会友处理政务,引起广大网民与各路媒体高度关注。《南方周末》在头版以《不穿“马甲”的网民县长》为题报道了这位在网上公开自己官员身份的国内第一人。尽管党政官员上网看新闻,甚至在各网络论坛“潜水”早已不是新闻,但在网上公开官员身份的国内还属稀少。笔者期待更多的官员能像符永这样不穿“马甲”真诚地与网民交流,营造官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热闹非凡的互联网上,新概念永远层出不穷:当人们刚刚开始关注“网络钓鱼”——将网民引诱到虚假网站骗取其密码及个人信息——这一现象时,英国的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在“一个冒充美国PayPal.com的假网站和另一个冒充英国NatWest银行的网站被黑客攻击”事件中,发现了由黑客发起的“反网络钓鱼”行动:他们专门攻击那些假冒银行或财务机构的骗子网站,将网页改头换面或加上“警告:这是欺诈网站”等字样,主动担当起“网络警察”的角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这样一个经典漫画,一条狗在计算机面前一边打字,一边洋洋得意地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则漫画说明了在互联网上很难识别身份。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网络身份认证不可避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近期,美国商务部表示将启动网络身份证战略,而前不久被暴炒的郭美美事件,更让网络身份认证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人人都是网民,并由此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然而由于网络匿名性等特点,形成的“网络媒介审判”现象却妨碍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网民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并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介的发展。只有对网络监管加大力度,尝试建立专门接受网络舆论监督的“安全通道”,积极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抑止我国“网络媒介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10.
“晒”工资、“晒”幸福、“晒”月开支状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网上去“晒晒”。随着秋季开学的来临,“晒”客们又“晒”起了学费。为了真实地反映问题,一些网民甚至在帖子中添加了收费发票,以做到一目了然。而这一行为表面上是“晒”钱,实际上是在“晒”教育。作为一种新兴传媒,互联网具有表达自由、传播便捷的特点,目前已成为老百姓直接参与舆论监督的首选平台,“用网络说话,人人都是监督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是杭州市民,想知道你的城市正在发生着什么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你只需要在网上输入www.hangzhou.gov.cn,点开“中国杭州”。  相似文献   

12.
“勾指相约,我明年还来。”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前与网民互动结束时的约定。这几年“两会”前,温总理总是要和海内外网民在线互动,网络问政,听取网民的意见。他说自己是带着真诚来的,也是真诚地回答每个网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0,(2):2-2
谁在操纵网络舆论?今天,中国的3038亿网民中已经很少有人能逃脱网络舆论的操纵。你每点一次鼠标,都很可能被欺骗——那些你关注的“热点”很多都是精心炮制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部官方网站开设的一个供浏览者咨询问题的栏目“公众问答”,近来出现很多与科技部工作职能无关的问题,诸如从狗生病如何医治到永动机专利如何申报,从孕前调理到中国足球有没有希望等,工作人员都耐心做出答复。对此,有网民评论,这是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政府网站。就在许多网民专门留言表示支持的时候,该网站在1月24目将此前网民有恶搞嫌疑的提问一删而空。最近几天,  相似文献   

15.
许多年前,计算机老师曾对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电脑的学生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男是女,跟你聊天的也许是一条狗。"但是多年后的今天,对方不但知道你的名字、你的性别,甚至还清楚你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上网习惯……"×小姐,您是在做股票吗?""×  相似文献   

16.
白玉林 《科学世界》2005,(10):13-13
域欺骗类的间谍软件,会诱骗你上当。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一种称为“钓鱼”手段的网络欺诈。它主要是假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名义,向用户发来邮件,其中有一些伪造的文件诱使客户输入信用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盗取之。现在,又出现了诱使用户自己下载安装“域欺骗类的软件”或者“间谍软件”,然后伺机作案的恶劣手段。  相似文献   

17.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3,(9):9-9
【七条】中国互联网大会倡议共守“七条底线” 在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来,百度针对个人用户收费之举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百度币”能不能赢得网民的认可而扮演B2C平台“硬通货”的角色?“虚拟货币”是不是搜索巨头在“竞价排名”之外的第二条赢利之路? 当新一轮圈地运动初露端倪,人们不禁关注——硝烟弥漫的“网上支付”市场上,究竟谁主沉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已经被发展为媒体的手机在新的时期又肩负起了广告的重担,但是,手机广告要得到具体和顺畅的实施还必须解决几个矛盾,即信息需求最大化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性的矛盾和手机媒体运营“双向”收费之间的矛盾。在这两大矛盾的分析过程申,只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着手解决问题,才能够使手机广告真正走上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0.
“周老虎”是谁打“死”的? 是网络“暴力”。“周老虎”是被网民们的唾沫星子淹死的。在“周老虎”囊被公安机关一锤定音时,没有人对“周老虎”是一只纸老虎而感到震惊,人们震惊的是,“周老虎”真是一只纸老虎呀,网民们真的是目光如炬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