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的构建及其有效运行,对及时、有效和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从构建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之必要性出发,着力解决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构建中调解模式的设定、调解程序的配置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几年,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诉讼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开展了以加强诉讼调解工作,规范诉讼调解程序为目的的诉讼调解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完善诉讼调解制度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树立以"司法为民"为指导的调解理念;修改民事诉讼法,补充制定相关司法解释,关注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ADR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在司法程序内迅速解决纠纷的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是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独立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调解是ADR中最有发展价值的,我国调解制度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论述了在我国建立ADR机制是完善我国调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法治与世界法治接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消费纠纷行政调解是消费纠纷行政解决机制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我国没有系统的消费纠纷行政调解立法,在解决此问题上,各地只能在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消费纠纷的行政调解机制设置地方性规定,鲜明的地方化色彩成了消费纠纷行政调解机制的一大特色,其在促进地方消费纠纷的快速、高效解决上虽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这也对国家的统一立法与管理带来了重重障碍,如何有效解决消费纠纷行政调解地方化的弊端显得及其必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调解机制不能完全融入当代法律体系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与诉讼相比,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调解在现在的中国是一种无效或效力甚微的方式。因此,中国很有必要更体系化地重新引入调解这一机制。其中的关键就是使调解延伸至诉讼程序。理论和区域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整合调解机制和诉讼机制是可能的、必要的,并且这种整合将会缩小调解和诉讼间的空隙。  相似文献   

6.
多种非正式的协商、和解与调解机制在现代西方国家行政纠纷解决过程中被广泛运用,我国传统的以裁判方式解决行政纠纷的方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制度变迁。借鉴法社会学关于“纠纷三阶段”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纠纷解决过程引入调解机制不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应当尽快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中排斥调解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诉讼调解具备时间性.研究诉讼调解的时间性有利于准确认识诉讼调解在纠纷解决上的范围和边界,正确处理调解和裁判的关系,从而提高诉讼调解成功率和诉讼调解质量.  相似文献   

8.
科技服务     
《科技潮》2009,(12):44-44
石景山区全国首家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分中心成立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石景山调解中心揭牌暨知识产权纠纷委托调解机制合作签约仪式”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互联网协会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协会组织,在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网络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成立的石景山区调解中心将覆盖北京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协商、调解和诉讼.仲裁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尚未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仲裁制度固有的优于诉讼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是高校安全事故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对于仲裁解决高校安全纠纷的制度构想,可以从学生安全事故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仲裁员的选任、仲裁程序的具体设置这几个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推广仲裁这一方式,使其切实的得到运用,以期能够高效、便捷、和谐的解决高校安全事故纠纷.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通信博弈———贝叶斯集体选择问题研究民事纠纷中调解机制的设计问题,证明了当事人在不同的类型组合下满足个人理性与激励相容约束的调解机制的存在性,并分别讨论诉讼成本、调解建议赔偿金额对调解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维护股东诉讼的权利,但当股东滥用股东诉权时,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美国的股东诉讼担保制度可以遏制股东滥用诉权的行为,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完善我国的股东诉讼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两个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例完全符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法定立案条件的规定却未获立案有其潜在原因。这不仅由于相关实体立法不完善,而且是民事诉讼司法机制的遗憾。法院立案职能部门应转变诉权观念,正确认识立案审查法律性质,放低民事诉讼司法救济的准入门槛,使中国百姓的诉权能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行讼费规则体现了对当事人诉权的进一步保障,促进了法院司法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是,将诉讼费用制定权收归人大及其常委会,树立诉讼费用规则适时调整理念,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等,仍是今后诉讼费用制度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厌讼观念居于主导地位,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基础,并对传统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诉讼观念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这是由观念的特性及一定的经济、现实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在我国没有自身专门的制度体系,有关规则适用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然而,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自身凸显的特性,适用一般民事诉讼规定已经明显不足。从分析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相关诉讼模式,可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金智慧 《科技信息》2013,(1):267-267,302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hat the Law of Civil Procedure has first clearly defined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focuses on analysis of present difficulties and institutional dilemma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 and involves some useful discussions of main subject scope, burden of proof, funds guarantee and stopping infringement before litigation etc.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益的一种途径,在西方国家已广泛采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监督作用。我国行政法研究起步较晚,很多制度还不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更是新鲜事物,但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建立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现状加剧了控辩力量的失衡,打破了诉讼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了深人地考察,对强制辩护的适用对象、适用阶段及其它适用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的现状,试图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合理的建构,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