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果病人的器官受损需要移植新器官,但一时又找不到能够捐献器官的人,这时医生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科学家解决。美国的生物工程师通过改造现有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程序,使“打印”器官成为可能,这种制造器官的技术要比通过克隆复制器官更为简便快捷,或许将来某一天医生能够在现场为病人“打印”出一个与受损器官一模一样的完整器官。器官“打印机”问世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克莱蒙森(Clemson)大学的托玛斯·保兰德利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图像的原理,对现有的“打印机”进行了改造,发明了一台能够“打印”出活…  相似文献   

2.
人类如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要面临衰老和死亡的威胁。曾经有不少人误以为,人体各个器官在人们开始进入老年的时候才开始衰老。然而,英国研究人员却表示,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时间比我们预想中要早得多,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前,大部分器官早已开始衰老。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的重要器官中,  相似文献   

3.
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要面临衰老和死亡的威胁。曾经有不少人误以为,人体各个器官在人们开始进入老年的时候才开始衰老。然而,英国研究人员却表示,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时间比我们预想中要早得多,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前,大部分器官早已开始衰老。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的重要器官中,最先衰老的竟然是大脑和肺,它们在人们20岁时就开始衰老;而比较晚衰老的是人的肝脏,它在人们70岁时才开始进入衰老期。了解一下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身体进行保健,让我们活得更健康。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     
杨黄恬 《科学》2005,57(5):54-5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细胞,是机体或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或分化成特定/多种细胞组织器官的潜能。干细胞在理论上突破了细胞分化的单向性,由于体外培养的成功.日益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潜在价值。最显见的医学应用潜能,是有望成为细胞组织移植甚至器官的新来源.以取代病人体内损坏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达到治疗组织缺损、遗传缺陷、器官障碍等难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在近10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器官接受者活得更长了,器官捐献者康复得更快了,医学上解决器官来源短缺的办法更多了。最近,芝加哥西北纪念碑医院腹腔器官移植专家J.P.弗莱尔博士就有关器官移植在医疗和外科手术方面的新进展,回答了采访者提出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体一些器官是成对的,按照左右方位来命名,就是左脑与右脑、左耳与右耳、左脸与右脸等部位。不过,左右器官的不同点绝不只是方位上的差异,实际上还蕴藏着不少生理机密。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一直以为扁桃体、阑尾、尾骨等是人体的多余器官,对人体没有一点用处。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这些所谓的“多余”器官,其实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院每天要接纳数千名因体内某一重要器官功能失常而来就医的患者,由于缺乏可移植器官,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将面临着死亡。然而,一项运筹中的振奋人心的新方案,将对那些需要器官的患者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人造肌体组织或器官的生成,称之为‘“新生器官”门ew-Oluslls)。第一种实施步骤是,一名人体组织工程师将一个特定分子,例如一种生长素注入或放置在需要再生的伤口或组织上,这些分子可使患者自身的细胞移入患处,转变成为正确的细胞型并再生这一组织。第二种实施步骤更为大胆,患者接受已于事先从他或她本人,或捐赠者那里所采…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8,(4):24-24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外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器官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美国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开支约占全年医疗费用的一半。治疗措施包括:器官移植(同种或异种移植)、外科手术、人造假体、机械装置,少数患者还可借助药物治疗。但对那些损伤严重的组织器官而言,上述方法均不能完全修复衰竭的组织器官,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潜彬思 《世界科学》2011,(11):54-54
实验室研制器官 三维立体打印机制作的人造血管不久将有望应用于实验室培育器官的移植手术。 一直以来,组织工程面临一大障碍.即如何向人造组织提供须经毛细血管传输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薛胜 《科学之友》2007,(9A):19-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石磊 《世界科学》2006,(12):9-10
在我们的头颅里面,有一个南亿万个微小的细胞组成的重约1.5公斤的器官。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思维和说话,它就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地球上最复杂的东西——大脑。  相似文献   

14.
接受自身“器官”移植 居住在巴塞罗那的克劳迪娅·卡斯蒂略(Claudia Castillo),由于肺结核病导致其给肺部塌陷.不能自主呼吸,于是她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进行了病变气管的替换手术——2008年6月.在巴塞罗那医院成功地把用生物工程方法得到的器官植入了她的胸腔。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科学之友》2008,(5):159-160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35例并发多器官损害,发生率54.69%,且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与窒息程度有关,重度窒息组为83.33%,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48.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脑损害发生率46.88%,肺损害42.19%,心脏损害率9.62%;窒息后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做好围生期保养,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倡新法复苏,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兼顾多脏器的保护,防止其损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特别是对大脑奥秘的探索。而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记忆只能储存在大脑里。但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教授柯特利·米勒和戴维·斯维特在研究中却发现,记忆很可能并不是由大脑来完成,而是存储在DNA的基因中。当细胞分裂时,这种“细胞记忆”将被传递下去形成我们的记忆。而这种观点,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可得到一定的佐证。当某个器官被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之后,器官中储存的信息就会同时被转移,这些器官包括有心脏、肾脏、肝脏,甚至是骨髓和肌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4,(11):12
韩国政府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605亿韩元培植大量可供人类移植使用的猪器官。  相似文献   

18.
治疗性克隆让个性化医疗变得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云 《世界科学》2005,(7):11-11,6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器官缺损的烦恼,比如人们在逐步衰老的过程中会掉牙,在意外事件中会受伤。大多数器官在缺损后无法自然再生,而正在进行中的治疗性克隆技术将对患者个体的个性化医疗变得更加可行。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支持治疗性克隆。  相似文献   

19.
卞骥 《自然与人》2012,(5):31-33
颜色和光,是破解寒武纪生物进化之谜的钥匙。感知颜色和光线需要什么?需要感知器官,就是眼睛。 今天,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都有眼睛、从澄江发现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寒武纪早期,许多动物已经拥有了功能完备的眼睛:眼睛,如此精密复杂的器官,是揭开寒武纪大爆发的关键。让我们再做一次想象之旅,去拜访一位专门研究古生物眼睛专家,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的田中源吾博士。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培育半合成的、可替换人体原生器官的活性器官。目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某些重要器官发生机能障碍而入院治疗。由于可供移植的器官十分有限,许多病人都无法躲避死神。例如,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1997年全美有40000人需要移植心脏,但只有2300人得到了满足。此外,不论是治疗烧伤病人和伤口难以愈合的病人所需的皮肤,还是拯救危急病人所需的肝脏和肾脏,都极为匮乏。有人幽默地说“修复受损的汽车比治疗受伤的司机更容易”,因为汽车有大量的备用件,而“人体备件”对于人类来说,现在依然还是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